APP下载

精准扶贫进程中的农村文化扶贫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1-08-16张伟平

中国市场 2021年19期
关键词:文化扶贫精准扶贫农村

张伟平

[摘 要]文化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和必要手段,文化扶贫能从根源上解决贫困人口的能力及素质问题,并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文章重点论述了精准扶贫与文化扶贫之间的内在关系,指出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农村文化扶贫面临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精准扶贫;文化扶贫;农村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9.026

1 精准扶贫与文化扶贫之间的内在关系

1.1 精准扶贫为文化扶贫提供有效理论指导

精准扶贫主要分为短期扶贫和长期扶贫两种,采用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补贴的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但从扶贫工作大环境来看,短期扶贫是不可取的。与短期扶贫相对应的是长期扶贫,长期扶贫注重运用综合手段从根本上去解决贫困问题,而文化扶贫从时效性上讲则属于长期扶贫,对于达到精准扶贫的预期目标,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代际传播问题具有关键性作用。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要始终贯穿文化扶贫,在文化扶贫过程中,也要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将精准扶贫与文化扶贫有效结合起来。

1.2 文化扶贫是精准扶贫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在扶贫工作经验总结中,造成一个地区深度贫困的原因,偏僻的地理环境不是最主要的,村民落后的思想和生活态度才是贫困之根。尤其现阶段,各地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当前开展精准扶贫应该以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从根本上进行智力扶贫,拔掉穷根,加大对贫困地区思想文化扶贫的投入,带动村民一同挖掘优秀乡村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并对有价值的文化资源加以利用,有助于尽快实现“十三五”扶贫工作目标。面对返贫现实和政府扶贫边际效用下降的现象,急需深化对贫困演变规律的认识,将提升贫困主体文化素质、发展能力作為精准扶贫的重点内容,以文化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2 农村文化扶贫面临的突出问题

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都加强了对于文化扶贫的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农村文化扶贫资金、文化扶贫人才队伍建设、文化扶贫长效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如下四点。

2.1 农村文化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文化站、文化馆等基础文化设施是农村居民提升文化内涵的重要阵地,但我国很多农村地区文化站和文化馆数量有限,馆内的藏书有限,缺少专门的管理人员。一方面,文化馆里面的藏书仅供摆放和参观使用,村民的阅读和使用率极低,管理人员仅负责看管,文化水平有限,不能有效地组织、宣传和引导村民的阅读活动;另一方面,村民对于自身文化提升尚缺乏认识,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村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积极引导,让村民正确认识及时学习补充知识的重要性,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风气,同时文化站、文化馆的管理人员要及时更新图书,补充图书的数量,从管理到落实全方位完善农村文化服务体系。

2.2 农村文化扶贫资金结构失衡

农村文化扶贫缺少相应的资金保障机制和固定的资金来源,许多地方政府在文化建设和服务方面还处于被动的状态,大部分乡镇尚未设立文化扶贫的工作岗位,在资金使用上缺乏相应的规划,导致文化扶贫流于形式,专项文化扶贫资金也不能发挥实际效果。而且,农村文化扶贫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和社会各界组织支持,农民较难通过自发的文化产业实现创收增收,为此,在农村文化扶贫资金引入上,除了继续保持政府和社会人士资金扶持外,还要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到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中来,通过文化创收,补给文化扶贫资金,同时增加村民的文化自信。

2.3 文化扶贫人才队伍有待加强

在文化扶贫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农村加强文化建设人才的引入,并通过宣传、教育、引导等多种形式激励农民群体通过提升自我,并且自发的加入到文化建设队伍中去。但真正能起到带头作用,愿意扎根农村的文化建设者还比较缺乏。尤其乡村地区物质生活水平不高,待遇比较差,很多文化专业的优秀人才不愿意到乡村地区就业。同时,乡村干部对于文化建设的不重视,重物质扶贫,轻文化扶贫,文化扶贫流于形式的现象还十分严重,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化扶贫工作者的积极性,不利于农村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2.4 尚未建立文化扶贫长效机制

乡村地区缺乏科学合理、可持续性的文化扶贫长效机制,乡村地区文化扶贫还采用下派分摊任务的扶贫模式,其中缺乏监督和管理,不能形成有效的文化扶贫机制,难以赶上现代社会的发展节奏。大城市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市民和社会文化组织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较高,基础文化氛围已经形成,但乡村地区基础文化氛围比较薄弱,基本的文化设施还没有建立起来,如何对文化设施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如何对文化建设进行评价和考核,相应的标准还没有有效确立起来,急需建立文化扶贫长效激励机制。

3 农村文化扶贫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禁锢思想文化的制约

偏远山区是精准扶贫的重点,但偏远的乡村地区由于环境比较闭塞,面对贫困村这样的称号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只顾着享受政府发放的贫困补贴,依赖政府的物质救助,不想着通过自己的双手,通过技术帮扶来脱贫致富,贫困山区滋生的懒惰思想会在整个乡村地区蔓延,使得整个农村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比较落后,也不利于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在这种落后的、禁锢的思想下,贫困户无法发挥自己的潜能,也不愿意去努力改变,很难摆脱贫困的泥沼。正如美国学者班费尔德所言,穷人之所以不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去把握各种机会脱离贫困,是因为穷人与社会发展格格不入的价值观已经根深蒂固。

3.2 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

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村文化建设与城市文化建设存在巨大差距。首先,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优于农村地区的发展,在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上享受了更多的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吸引了大量的人才,而乡村地区,尤其是教育这方面,由于资金投入上的差异,导致乡村地区基础教育设施跟不上,教育软硬件的缺乏、教学设施的陈旧以及农村在师资力量的缺乏都是导致农村地区文化建设不能有效开展的关键原因。

猜你喜欢

文化扶贫精准扶贫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互联网+”助力文化扶贫
贵州民族乡村“文化扶贫”探析
精准扶贫勿忘“文化扶贫”
精准扶贫勿忘“文化扶贫”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