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2021-08-16周燕
周燕
[摘 要]当前,建筑市场格局发生着深刻变化,内外部环境日新月异,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更加凸显,如何控制财务风险,做好风险管理,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文章说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特征和主要来源,结合实际分析建筑施工企业目前主要财务风险点及成因,借鉴先进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及经验,针对如何有效降低公司财务风险提出建议。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风险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1.087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发展的要求,建筑市场快速发展,建设项目模式多元化,更多BT、PPP、EPC项目模式在建筑行业推广开来,行业新变化对于建筑企业融资能力、成本管理能力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给财务风险的管理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1)客观性。建筑施工企业产生和诱发财务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环境、市场环境、竞争策略、施工过程的复杂性、多变性及各方面能力的局限性,让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有了一定的必然性。
(2)不确定性。建筑施工企业在财务活动中力求控制成本、优化利润。然而,财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产生的财务风险受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投资过程的不可预见因素有可能导致亏损,资产管理不到位可能产生呆坏账,经营管理不善可能造成重大财务风险。
(3)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体现在投标、预算、计划、控制、分析等各个管理环节,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并存。
3 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财务风险点
(1)筹资风险。通常企业筹措资金可通过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向银行借款等方式,而一般建筑企业受规模影响,采用向银行中短借款融资方式居多,贷款筹资成本虽低,但也存在资金额度受限、使用受限、按期还本付息等多方面的财务风险,且单一的融资方式更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
(2)资金回收风险。建筑施工企业供需结构的变化,造成多数施工企业处于被动地位,过程中项目进度款的支付基本按照70%~85%的比例支付,剩余15%~30%的项目款项,往往由于清收不及时或后期清收难度较大,未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造成长期挂账,甚至造成呆坏账损失,极大影响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影响经营效果的实现。
(3)存货管理风险。建筑施工企业的存货管理主要是未完施工,工程项目完工后未及时办理交验或竣工结算,造成大量已完工项目无法及时确权,更不能实现权力的变现,造成“两金占比”高。
(4)合同风险。建筑施工企业在投标时,对于图纸、工程清单、地勘等的复查复测没有做到扎实考量,导致合同签订后,会出现因为现场环境、地质条件、设计变化等因素发生变更,对于超合同10%的部分一般作为重大变更,要求签订补充合同,而补充合同的签订审批过程缓慢,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直接影响施工企业收入确认及施工进展。
(5)成本风险。建筑施工企业的普遍特点是体量大、工期长、程序复杂等,因此要求在施工前做好成本计划,过程严格按计划控制,但实际不可预见因素多,物价上涨因素、施工变更因素等造成成本控制风险。
4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4.1 宏观方面
一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整个建筑施工市场涌入更多更广范围的新兴竞争企业,施工企业供过于求,往往会造成过度竞争,这种市场形势导致施工企业处于被动地位,建筑施工企业想要占据一席之地,在投标过程中,常常不得不以低价中标或以垫资的形式承接项目,对于防范财务风险无疑增大了阻力;二是国家金融政策的变化,给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的筹措增加了难度,建筑领域上下游资金链的不畅,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持续经营,为保证正常经营更多施工企业都举债经营,财务风险防范也无从谈起;三是通过银行进行贷款。银行对贷款风险的监控非常严格,当出现净资产利润率小于资金成本率等方面的问题时,企业不但无法利用财务杠杆发挥作用,还有可能加剧财务风险,并由此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如无法支付材料费、人工费等。
4.2 微观方面
建筑施工企业目前没有有效地实现业财融合,不能做到让财务掌握财务政策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业务具体实施环节控制点,在业务发生时更有效的管控,降低财务风险;项目管理中所倡导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普及率不高,项目核算也经常会出现“两个不及时”现象,合同不及时、结算不及时,项目效益激励机制得不到充分发挥;企业全面预算的推进不到位,往往有预算无执行或预算编制不规范严谨,无法执行;企业内控管理体系运行存在瑕疵,对于项目工程管理的控制、考核、评价往往虎头蛇尾,没能实现有效地激励,从而激发企业内部动力,达到内控的最终目的。
5 建筑施工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措施
5.1 贯通业务链,开展多融资渠道
建筑施工企业应随时了解国家政策导向,尽可能争取到政府补贴、税收优惠及融资鼓励等;减少流动资金贷款,避免过度举债;利用国家对小微企业各种普惠政策,将供应链融资业务在企业落地实施,通过业务链,打通资金链,在施工任务量大、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一方面有效减轻资金支付时间压力,另一方面保证项目工程顺利推进。
5.2 建立应收账款管理机制
建筑施工企业要建立应收账款管理机制,强化责任落实。通盘谋划,加强过程管理,明确要求在建项目实际工程量全部确认,进度款如期回款,及时化解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已结算项目对工程尾款的清理责任,要求做到及时清收,指定专人负责清收,账款未清,责任不减,关键岗位人员仍须保持稳定,不调离,责任履行不减弱,特别防止出现不良资产或造成企业坏账。
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工程尾款难以清收的问题,对此,建議施工企业在决策项目投标前,应当详细落实建设单位项目的资金来源、项目背景、国家政策、相关手续、建设单位合同习惯等,避免承接存在巨大财务风险的施工项目,防止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此外,还要多与建设单位沟通,一方面在合同签订时取得较高的支付比例,减少垫资;另一方面在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企业在战略上也可以采取暂停施工,但一定要做好相关手续,以免造成主动变被动。最后,面对确实难以追缴的工程款,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予以解决。借外力,促清收,防风险。国务院第728号令《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2020年9月1日起施行,让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款清收工作看到曙光,更好实现企业降杠杆、减负债、防风险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