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贵州蜡染艺术的文化消费探析

2021-08-16苏曹木兰

大观 2021年3期
关键词:文化消费

苏曹木兰

摘 要:贵州蜡染作为中国古老的防染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丰富的纹样图案和工艺传承体现了当地少数民族的精神和文化面貌,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而在文化消费观念的影响下,蜡染艺术作品的消费现状也开始出现转变,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从原有的物用消费观逐渐转变为文化消费观,贵州蜡染的手工艺人和企业也在不断探索能够发挥出蜡染文化艺术价值的方法,为贵州蜡染艺术的发展带来新思路。

关键词:贵州蜡染;文化消费;消费模式

一、文化消费时代语境概述

当代国内的消费观念越来越多元化,文化消费逐渐成为主流的消费观念之一 。本文中的文化消费是指基于对文化精神的追求所产生的消费,不同于传统功能价值导向型的物质消费,文化消费的消费对象以有更深层次消费期待的中高收入人群为主,文化消费逐渐成为多数产业尤其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大众传播媒介逐渐成为引导人们消费观念的重要因素,在文化消费观念中,更多是将文化当作一种符号,将具有指向性的文化符号带入商品之中,将情感和象征含义融入商品的设计中,改变了消费者重视商品使用价值的传统观点,把商品作为能够实现消费者的自我表达和社会认同的象征物品。

二、贵州蜡染的文化背景及艺术价值

(一)贵州蜡染的地域性文化背景及渊源

贵州蜡染是当地的少数民族流传下来的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是中国传统手工印染工艺中的一种。传统的蜡染工艺是先在织物上用蜡液绘制出花纹,染色加工后经过高温除蜡后显现出图案。中国的贵州、广西等地区都有蜡染工艺的身影,蜡染工艺在国际上被称为BATIC,印度尼西亚人视之为国宝,日本、印度、马来西亚等地区都有相应的蜡染传承历史。在中国贵州,传统蜡染工艺的传承以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为代表,不同民族的蜡染工艺大致相似,但在蜡染工具和风格上又有些许不同。

贵州少数民族的蜡染工艺背后承载了当地人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宝贵的民俗文化,虽然封闭的山区环境限制了当地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但是也让这些珍贵的蜡染艺术得以保留,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赋予了贵州蜡染独特的艺术底蕴。但是,在现今发达的网络环境下,部分独特的蜡染工艺逐渐消失,因此,我们需要尽可能地挖掘蜡染工艺背后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将传统蜡染艺术中经过上百年所沉淀下来的精神内涵保留下来,这对于发展贵州蜡染工艺及相关产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当代贵州蜡染的文化艺术价值

独特的图案及符号内涵是贵州蜡染纹样中最鲜明的特征,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精神就是靠着歌谣和纹样符号进行表达和传承,虽然受到族群迁徙的影响,部分歌谣和纹样符号已经丢失或产生了变化,但我们从大量的实地考察、现存的图片资料和博物馆藏品可以看出,这些蜡染艺术中符号性的纹样充分地展现了所属民族的自然追求、图腾崇拜等最原生态的精神样貌和生活习惯。贵州蜡染艺术中的符号性纹样运用抽象、概括、夸张等手法,图案丰富多样,表现出当地少数民族所追求的自然完美、和谐统一的审美情趣,以及阴阳和谐、生生不息等精神内涵。贵州蜡染艺术背后体现出的文化内涵意义深远,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文化中的一部分,这些古老的文化珍贵而独特,体现了当地淳朴自然的精神风貌,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

三、当代贵州蜡染艺术的文化消费模式

社会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会从生理需求逐渐向安全感、归属感等需求逐层递增。消费需求也是如此,在当代社会,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人们的消费需求已经不仅满足于基本的物质需求,而是逐渐向精神需求等方向发展。尤其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些传统物用消费品也开始逐渐向精神消费品和文化消费品转型,以刺激消费者的感官并使其产生消费行为。在文化消费主流的影响下,当代贵州蜡染的消费模式也开始从单纯的物质消费转向文化精神消费。

(一)贵州蜡染艺术消费人群转型——从物质消费者到文化体验者

貴州传统的蜡染本来是供当地居民使用的普通物质消费品,但是在当今国内文化消费主流的社会背景下,消费者的功能性需求推动了贵州传统蜡染艺术的发展,同时对手工艺人的技艺和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贵州蜡染被用于服饰、家居用品等基本生产中,也被用于满足当地传统民俗节日的装饰需求,消费者仅把它作为物质消费品。

传统蜡染消费市场的转型促使消费人群从传统的物质消费者变成了蜡染艺术的文化体验者。消费者可以在当地旅行中体验蜡染技艺,简单地了解贵州蜡染艺术的文化背景,还可以接触到和蜡染艺术相关的民俗活动等具有趣味性的活动。贵州蜡染突破了传统的展销模式,在文创观念的带动下,现场体验蜡染艺术也成为当地的展示形式之一,观者不再是被动接受者,展示者与体验者形成类似教学性质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将传统蜡染工艺之美以更加全面、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随着这些宝贵的传统工艺变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蜡染艺术在国内的知名度得到了提高,传统蜡染艺术逐渐从受众少、没有足够的人去传承和传播的困境中脱离。

(二)贵州蜡染艺术传播主体转型——消费和文化传播一体化

1.贵州蜡染数字化博物馆

“在技术变革的浪潮中,传统博物馆的展示方式从展品陈列逐渐向数字化、系统化、体验化的方向发展。”基于国内当前主流的数字化大环境,已有不少人将目光投向了数字化技术。贵州帛巴瑞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帛巴瑞蜡染馆推出的贵州蜡染文化博物馆,正是响应国家保护非遗的相关政策,借助“博物馆+非遗”推广模式的优势,通过贵州蜡染网和微信公众号平台等网络平台展出他们馆藏的精美蜡染艺术数字化藏品,将这些传统蜡染艺术珍品以图文影像的形式进行多角度的、全方位的呈现,部分较为珍贵的藏品以收费的形式向外宣传。

此类兼具图文和影像的数字化展览,结合部分藏品收费观看的推广模式,利用标准化、统一化的管理和宣传,借助微信等平台的推广力和影响力,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传播限制,从传统的宣传渠道延伸到新媒体平台,让更多受众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了解和认识贵州蜡染艺术。相较以往博物馆展览品沉寂地摆放在展柜中的形式,这样的数字化呈现方式让传统的、古朴的蜡染藏品的魅力充分地展现出来。

2.蜡染文化企业新消费模式

部分以贵州蜡染艺术产品为核心的品牌和企业,将品牌文化、非遗文创、线上展览、线下体验等综合性的宣传路径结合起来,力图从产品销售和消费体验多方位地吸引市场和消费者,是贵州蜡染艺术传播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近几年,在相关政策的带动下,不少跨行业的品牌企业也开始与传统手工艺人群体展开合作,将传统手工艺通过更多的渠道推广出去。例如,从2017年开始,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下,某企业与贵州织金县合作举办了“唯爱·妈妈制造贵州苗族蜡染合作社”项目。据统计,自蜡染合作社成立以来,已为当地手工艺人带来约25万元的劳动收入。品牌与当地手工艺人的合作模式合理利用了企业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和品牌力量,一方面为传统蜡染艺人的经济收入带来了不少的增长,带动了当地传统蜡染技艺的传承,另一方面将传统蜡染工艺面向世界进行推广,有助于增加当地人对民族本土工艺的自信心,促进后人对民族文化和精神的继承。

四、结语

由于传统工艺难以进行传统文化传承,无法发挥其经济价值,山里的年轻人多向往城市的生活而外出打工,人口流动现象导致传统蜡染手艺无人继承,其传承也难以延续,宝贵的传统贵州蜡染差一点便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但是,随着贵州蜡染背后的文化价值不断被挖掘以及各行业的文化推广,蜡染工艺的传承问题已经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人们在经济、文化等领域不断探索更有效的传承方式。文化输出是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的体现,贵州蜡染艺术在国际上的展示也能夠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国民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戴鹳融.基于服务设计的数字化博物馆研究[D].沈阳:鲁迅美术学院,2019.

[2]黄亚琴,项镇.贵州蜡染风格特点及其文化内涵解析[J].纺织导报,2014(6):149-152.

[3]淳于步.工艺·符号·文化的全面解读:评《中国工艺美术全集·贵州卷·印染篇》[J].中国出版,2016(18):75.

[4]汪璐,张遵东.贵州省苗族蜡染文化产业化道路的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0(2):61-62.

[5]汪枭枭.非遗之花绽放脱贫路上[J].当代贵州,2018(29):42-43.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消费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西安扩大文化消费的现实路径
文化创意产业内涵与外延
湖北高校文化消费背景与现状分析研究
英语专业学生文化消费现状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行为研究
甘肃省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文化消费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扩大辽宁省文化消费的对策研究
媒介视野下的文化消费
基于幸福视角的武汉市民文化消费倾向及消费行为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