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果这样吃才科学
2021-08-16李珊
李珊
从进入小学起,孩子们的饮食模式就发生了变化,告别了幼儿园时代的三顿正餐、两次加餐,变成相对固定的一日三餐。由于三餐之间间隔时间较长,需要更多热量才能够让孩子有正常的生长发育,如果最初的过渡阶段没有很快适应,正餐食物摄入量不够,那么孩子容易饿,注意力也集中不了。6~12岁这个阶段的学龄儿童,正是良好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引导孩子学会科学地吃零食。而零食中最受孩子们宠爱的,非坚果莫属。
坚果富含蛋白质、油脂、矿物质和维生素,吃起来香脆可口,还能提供不少热量,深受孩子们喜爱。孩子们怎样科学地吃坚果呢?
●吃坚果要适量
零食提供的总能量,不要超过每日总能量摄入的10%。不同的坚果脂肪含量不同,其中夏威夷果排第一,脂肪含量76%,松子、山核桃仁、榛子等紧随其后,花生仁本身含有较高的脂肪,再加上加工时用的油,脂肪含量更高。以山核桃为例,每天的摄入量不宜超过30克,正好差不多是手心里握着的一把。吃多了,脂肪经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再存进脂肪细胞,容易长胖。因此,消化功能不好或者体重超重的孩子不建議吃脂肪含量高的坚果,会引起消化不良或者热卡摄入过多。
●变质坚果不能吃
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存放环境不当或存放时间过长会使坚果氧化变质、发黄产生一股刺鼻的气味。遇到这种坚果,立即把它请进垃圾桶。一旦发现坚果表面长霉菌请不要食用,因为里面含有大量的致癌物黄曲霉素,会导致人发烧、呕吐,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挑选新鲜的坚果,加工方法尽量使用蒸的煮的,少吃油炸的。
●食用过程中注意安全
坚果小而光滑,孩子容易不小心误吸进入气道,引起窒息,或者出现经久不愈的咳嗽。所以要反复叮嘱孩子,吃坚果的时候不要嬉笑打闹,边吃边说话。
附:《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6~12岁版)》
1.正餐为主,早餐合理,零食少量。
2.课间适量加餐,优选水果、奶类和坚果。
3.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零食。
4.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5.零食新鲜、营养卫生。
6.保持口腔清洁,睡前不吃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