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土壤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2021-08-16王宁张有利焦峰张明聪辛刚郑雯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土壤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王宁 张有利 焦峰 张明聪 辛刚 郑雯

摘 要:“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土壤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融入到大学专业课程教育的内在要求,是挖掘课程德育功能的一种理念与实践探索,也是新时代高校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该文梳理了土壤学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以及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点、方法及途径,使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关键词:课程思政;土壤学;线上线下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7-0168-03

Exploration on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Reform of Soil Sci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ANG Ning et 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aqing 163319,China)

Abstract: The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of soil sci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s the internal require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tegrating into university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education, an idea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to explore the moral education function of curriculum, and also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college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In this paper, the advantages of the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of soil science, the integration points, methods and carrier way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teaching are sorted out to make it go wi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the same direction and form a synergistic effect.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Soil science; Online and offline education; Education reform

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國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等院校要重点肩负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同时还要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1-4]。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又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农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树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意识和信念,增强学生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学农、知农、爱农的“三农”创新人才[5]。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信息以爆炸性态势呈现在大众视野中,这些信息在未被仔细甄别的情况下很容易误导大学生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加之大学生自我辨别能力较弱,又极易受到某些不良信息的冲击,从而影响到自身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这些不稳定因素使得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变革显得更加迫切[6]。同时,由于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对各类教学产生的影响,也进一步催生了我国线上教育的发展,线上教育必将随着智能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知识传播途径。

土壤学是全国农林高等院校大部分涉农类专业都需要学习的专业基础课程,因此在课程思政传授范围上具有范围广的优势。但传统线下课堂教学理论学时数较少,且课程专业内容较多,已远不能满足时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要求。为此,笔者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来进一步探讨土壤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模式,在梳理和分析传统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传统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优点相结合,同时进一步深入挖掘土壤学课程的相关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以期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和促进农业类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 土壤学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传统的土壤学专业课程学习只是在线下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课时少,内容多,一般在有限的学时内较难融入思政教育。而目前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又要求农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强化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课程思政教育要作为大学传统思政理论课的拓展与有效补充[7]。在此背景下,如何在土壤学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特别是在当前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不良信息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虽然各高等院校都有思想政治课等公共课教育,但这远远不够。在专业课教学中,应借助线上教学优势,同时结合线下教学特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既可以学习到专业知识,又能潜移默化接受三观教育,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培养学农、知农、爱农的创新人才,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 土壤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汇点

2.1 利用传统线下课堂讲授融入思政教育 (1)将土壤学专业课程中的理论知识问题,如土壤在人类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与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等重要理论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限的土壤资源在全球环境保护、工农业发展、城市建设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实现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这样既能引导学生了解“两山理论”的实质和重要意义,又能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认识。(2)将土壤学界优秀科学家的典型事迹引入课堂,如为我国土壤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侯光炯院士、朱祖祥院士,以及扎根垦区、奉献垦区、一生致力于黑龙江省土壤保护事业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张之一教授和翟瑞常教授,培养学生“学农、知农、爱农”情怀,教育学生像老一辈土壤学家一样一生奉献土壤科学研究,忧国忧民,向学生灌输“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使学生树立努力实现土壤科学为农业丰产服务的理想。(3)将土壤学专业知识与当前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相结合,如当前秸秆还田在实施过程中的利弊问题以及土壤退化、土壤污染、土壤次生盐渍化等问题,通过相关资料的学习,引导学生用土壤学专业知识去积极思考并想方设法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积极探索的精神、创新创业的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激发学生的历史担当,增强其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2.2 利用实验课融入思政教育 将土壤学教学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微观现象与思想政治理论结合起来,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在土壤有机质测定实验过程中,将消煮后的溶液加入邻菲罗啉指示剂后用硫酸亚铁标准液进行滴定,此时让学生仔细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学生会发现前面不论滴了多少硫酸亚铁标准液,溶液颜色都没有发生变化,而当到达临界点时,溶液颜色突然由绿色变成了棕红色。此时可以适时告诉学生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使学生既掌握了专业知识,又了解了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同时还可以告诫学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在今后的学习或工作中,只有勤勤恳恳、脚踏实地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这种融入方式让学生既学习了专业实验技能,又强化了思政教育,既印象深刻又便于理解和记忆。

2.3 利用教学实习融入思政教育 专业课程的教学实习是学生将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时机。例如:在土壤学教学实习过程中,需要学生挖掘和观察土壤剖面,此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吃苦耐劳的品质;实习也是教学的一部分,需要学生遵守纪律,改掉自由散漫的坏习惯,因此可以通过签到考勤来强化纪律;实习一般是外业,此时可以教导学生保持环境卫生,不乱丢垃圾,剖面挖掘和观察完毕后要及时进行填埋,养成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等,这样最终可实现对学生德才双重培养的目标[7]。

3 土壤学课程思政改革的方法

3.1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思政元素”一定要结合课程的教学目标与特点,紧紧围绕课程的专业知识脉络来进行融会贯通。学生在大一、大二公共思政课程上已经学习了大量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因此在进行专业课“课程思政”时不应再重复思政理论知识,而应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思想道德品质以及政治文化素养等方面来进行。线上教学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信息量巨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进行学习,缺点是老师和学生不能面对面进行交流;线下教学的优点是老师和学生可以面对面交流,但上课时间短,交流时间也短。因此,将“思政元素”融入线上线下教学,其影响力将远远大于线下课堂教学。通过智慧树网络教学平台建立土壤学翻转课堂,老师经过仔细甄别后上传相关资料或链接(内容主要包括土壤学方面的政策法规、土壤学界优秀科学家的先进典型事迹、土壤学科最新前沿动态等),让学生进行线上自主学习思考,同时老师结合线下课堂进行重难点讲解,线上与线下进行深度讨论,再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和参与度进行过程性考核。这样可有效提高学生专业课程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2 研究性教学 通过线上教学平台的问卷调查归纳出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老师在课堂上正面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升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针对目前秸秆还田在实施过程中的利弊问题,可引导学生从土壤学专业角度正确看待秸秆还田,并尝试用土壤学相关专业知识去思考和解决此类问题。这个过程既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研探索精神。

3.3 传统课堂教学 教师既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生动、形象、直观,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例如,土壤学第1章土壤矿物质第2节黏土矿物中关于层状硅酸盐黏土矿物的基本结构单位的介绍中,课本上的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體基本都是文字和简单的二维图片,立体感不强,对于空间感较差的学生而言难以理解,教学效果相对较差。而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与磁力棒、小钢珠等自制教具进行现场模拟教学,学生看着比较直观,理解起来也相对容易,教学效果良好。

3.4 视频辅助教学 在确保教学辅助视频内容积极充满正能量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线上线下课程视频学习内容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对于黑土为什么被称为土壤中的“大熊猫”,黑土是怎么形成的,黑土为什么是黑色,世界上的三大黑土区主要分布在哪里等问题,可通过观看相关黑土保护视频和老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保护黑土地就可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黑土地就能有效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目标,保护黑土地就能有效促进农业产业绿色发展,保护黑土地就能有效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以此强化学生爱护土壤、保护土壤的生态保护意识和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4 土壤学教学改革成效

首先,开课前预先告知学生本轮土壤学教学将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的最终成绩由原来的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和平时考核成绩的比例7∶3调整为5∶5,这在思想上极大调动了学生由以往被动学习转变为线上线下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学生对土壤专业知识的掌握及对学科前沿的了解也较以往更多。其次,将学生的平时考核从日常考勤的单一评价扩展到课堂表现、出勤率、线上学习进度、线上问答讨论参与度、平时作业完成率、实验成绩、实习表现等多方面,作为均衡考核学生最终成绩的综合性指标。期末闭卷考试中增加了土壤学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重要理论的主观性试题,以综合考查学生对土壤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灵活运用能力以及对国家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8]。通过新一轮的土壤学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及自主思考能力都有了较大提升,学生的课堂表现异常活跃,学习风气、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过去常见的迟到、早退、老师授课中随意出入教室的现象明显减少,课堂上玩手机游戏、看手机视频、听歌曲、睡觉、吃零食、交头接耳、看课外书的现象也明显好转;同时,线上相关资料的学习进度、问答讨论的参与度以及作业完成率也很高,线下课程实验操作认真,实验报告提交完整且及时,课程实习质量也较往届有很大幅度的提高。通过本轮土壤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业类2019级8个教学班364个学生的期末综合成绩明显提高,及格率达96.61%以上。笔者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发布了土壤学课程改革调查问卷,98%的学生认为在土壤学课程教学中提倡和灌输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非常有必要,95%的学生反映能及时了解土壤学方面的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和土壤学科前沿动态,96.4%的学生反映课程使其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增强了其辨别不良网络信息的能力,拓展了其专业知识面,同时坚定了对农学类专业发展前景的信心。

5 结语

线上教学灵活多变,可突破时空限制,且受众学生群体庞大,而线下教学有利于老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和沟通,在“课程思政”视域下进行土壤学专业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正是结合了两者的优点,这更有利于土壤学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土壤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以专业知识为切入点,线下教育为主,线上教育为辅,将政治认同、爱国情怀、“三农”情怀、生态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历史责任担当等方面的教育融会贯通,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提升了课堂教学内涵,真正实现了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有机交融,探索了一条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促进了学生在自主性学习中体验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及价值观引导的收获[9]。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刘文红.新闻传播课程思政论文集[C].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11.

[3]潘懋元,史秋衡.中国高等教育评论第10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10.

[4]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2-28(001).

[5]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6]吳芳.“课程思政”视域下《高分子化学》线上教学改革探索[J].广州化工,2020,48(21):196-197.

[7]耿玉辉,吴景贵,李明堂,等.无思政,不教育——土壤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20:121-122.

[8]冯丹.环境土壤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13(4):85-87.

[9]章秀英,戴春林.课堂教学对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12:111-117.

(责编:徐世红)

猜你喜欢

土壤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土壤学报》2019年度优秀研究论文
《土壤学报》2016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揭晓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2016年环境土壤学研究热点
加强和规范研究生专业课教育的必要性以及策略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