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板桥的读书观

2021-08-16潘春华

月读 2021年8期
关键词:古庙石狮子板桥

潘春华

作为“诗书画三绝”的清代才子,郑板桥享有极高的声誉。其人品格高尚,其作品处处表现出愤世嫉俗、刚正不阿的斗争精神。“年年为恨诗书累,处处逢人劝读书。”曾写下此诗句的郑板桥在读书方面亦有很多精辟的见解。在《郑板桥集》中有不少他的读书心得以及他劝勉晚辈读书的言论。他认为,学习的成就并不全在于天资是否聪慧,而在于自身的刻苦努力以及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首先是读书要慎选精读,不可滥读。

郑板桥在《板桥后序》中说:“板桥居士读书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徒多徒烂耳。”他在书信中还说:“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意思是,不是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如果不加选择地读书,抓到什么就读什么,随便乱读一气,不仅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于学业无补,而且还可能受一些坏书的腐蚀,于身心有害。当然,选书标准应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来定,既要看思想内容是否健康,对品德修养、陶冶情操有无益处,也要看对个人的学习和工作有没有帮助。

其次是读书要有主见,须独立思考。

郑板桥认为:“诚知书中有书,书外有书,则心空明而理圆湛,岂复为古人所束缚,而略无张主乎!岂复为后世小儒所颠倒迷惑,反失古人真意乎!”又说:“竖儒之言,必不可听,学者自出眼孔,自竖脊骨读书可尔。”“我辈读书怀古,岂容随声附和乎,世俗少见多怪,闻言不信,通病也。”他认为读书要坚持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做书本的奴隶。如果没有这一条,即使选到了合适的书,且刻苦精读,也不会有良好的效果。

三是读书要有正确目的,且看淡功利。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写了一封信寄给在家乡的弟弟,信中说:“夫读书中举中进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起手便错走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读书动机不纯,功利心太重,就不会有太大长进。鸟翼系上了黄金,还能飞多高?如果通过读书,人人都能做个明理之人,大家互相尊重,社会才能一片和谐。

四是读书必刻苦,要深入钻研,不可浅尝辄止。

郑板桥一旦选定他认为“得当”的书,就会潜心研读,直至真正读懂书中的道理。郑板桥读书很勤奋,简直到了“痴”的程度。“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記者乎?”吃饭时忘了筷子,见客时忘了听客言,皆因诵书所致,不是“痴”是什么?这种“痴”是读书的化境,书与我两忘,畅想神游,不知有人,亦不知有我,达到一种深度的阅读状态。郑板桥认为:“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他还提倡要多问:“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琼崖主人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要使疑窦释然,精理迸露。”

五是读书须由浅入深。

在《板桥自叙》中,郑板桥谈到自己的读书经历时说:“读书能自刻苦,自激愤,自竖立,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读书不可好高骛远,一味求深,而要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近及远,这样才容易登堂入室。他极不赞成走马观花式的读书方式,匆匆一阅,其实心得全无。他在写给儿子的信中说:“凡经史子集,皆宜涉猎。但须看全一种,再易他种。切不可东抓西拉,任意翻阅。徒耗光阴,毫无一得。”

六是不读死书。

郑板桥认为心不静,不能读书。他时常深居独坐,寂若无人,子女不得近前,即使谈诗论文之士亦不得入室。

书内有书,书外亦有书。书本是书,人生、社会、自然也是书。读书如不和人生、社会、自然相联系,便是死读书,不是真正的读书者。所以,郑板桥主张要使所读的书活起来:“板桥非闭户读书者,长游于古松、荒寺、平沙、远水、峭壁、墟墓之间,然无之非读书也。”

郑板桥绘《竹石幽兰图》

七是须交流读书心得。

读书宜有三五好友,切磋心得,探讨书中道理,交流思想感悟,这便是读书的趣味所在。提起书友,他说:“尔时读书古庙,深更半夜,谈文娓娓不去,虽天寒风劲亦不顾。有时一人烧粥,一人斧薪,以豆子下粥,大啖大笑,腹饱身暖,剔灯再读,如是其乐。或短衣骑石狮子脊背上,纵谈天下事,谁可将十万兵,谁可立功边徼,以异国版图献天子者,又如是其乐。今一念及之,古庙无恙耶?石狮子无恙耶?谁得再与我古庙谈文?谁得再与我在石狮子背上论兵?谁得再与我啖咸豆子下粥?”这段话令人无比感叹,可见好的书友是何等难得。人生有一二知己,能够快乐地交流读书心得,那真是件人生乐事啊。

猜你喜欢

古庙石狮子板桥
陆海之纵
题湼瓦河边中华石狮子
有趣的数字绕口令
过莲华山寺
板桥善诵
板桥河
山间“古庙”,笛声悠悠
神秘古庙的门前
石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