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灾种链生灾害对煤矿应急救援影响的研究
2021-08-16彭然
彭 然
(1.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13;2.北京市煤矿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13)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开采深度不断加大,深部开采成为常态[1],煤岩动力灾害有严重的趋势,虽然我国煤炭开采技术和应急救援水平在不断提高和加强,但每年仍有很多煤矿事故发生。由于我国煤层自身结构的复杂性和赋存特征等原因,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煤岩应力发生改变,导致原有的应力平衡遭到破坏,煤岩动力灾害就会发生,对于煤矿而言,主要面临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顶板事故、矿井水灾、火灾和煤尘爆炸等几大灾害的影响。近年来国家对应急救援大力投入卓有成效,单种灾害的探测技术和灾后应急救援技术都有显著提高。但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单一灾害高度重叠性的灾害发生区域,促使各灾害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单一灾害的突发性、偶然性和危害性,同时也会引起其他动力灾害的快速发生。当前的侦测水平还无法实现多种链生灾害全部探测,加上对致灾机理不明确,无法从根本上杜绝灾害的发生,使得处置煤岩动力灾害事故产生所面临的任务越来越艰巨和复杂,如何提高多种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能力也成为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1 链生灾害
1.1 链生灾害类型
影响煤矿事故的灾害有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顶板事故、水灾、火灾和煤尘爆炸等几种。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冲击地压成为煤岩动力灾害中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2],发生频次相对较高。冲击地压通常发生在应力较高的围岩体内,其覆盖范围包含井巷和回采工作面,一旦发生,将造成煤体大范围破坏[2],必将使破坏区内瓦斯充分解析,造成局部瓦斯含量激增,破碎煤体增大了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提高了自燃发火和煤尘爆炸的发生频率,在一定条件下也会伴随冒顶的发生,因此,冲击地压的发生与其他类型灾害有并存情况甚至相互转化[1],具备链生的基础;煤与瓦斯突出瞬间喷出大量煤与瓦斯,不仅能摧毁井巷设施、毁坏通风系统、破坏应急救援设施,还能造成瓦斯爆炸和煤尘爆炸等严重后果,煤矿井下火与瓦斯共存[3],如果瓦斯涌出量达到一定极限,随着能量的积聚,最终形成爆炸反应[4];瓦斯爆炸所产生的冲击压对巷道所有设施造成破坏,巷道还会出现冒顶等事故[5],同时,爆炸会形成火焰,巷道中木材、粉尘等可能会在高温条件下燃烧,导致火灾或煤尘爆炸的发生;瓦斯积聚达到一定浓度,煤尘达到爆炸极限,一旦煤尘燃烧的危险源出现,煤尘局部燃烧,会引起煤尘爆炸;火灾还会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因此,多种灾害发生时难以避免连带诱发特征的出现,单种灾害的发生可能由另一种灾害诱导发生,这种灾害间链生的基础具备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性、重叠性和诱发性。
1.2 链生灾害的原因
1) 灾害发生区域重叠性。冲击地压、瓦斯治理、火灾、煤尘爆炸多发生在采掘工作面或采空区,区域的重叠性是链生灾害发生的基础,一种灾害发生的影响范围覆盖另一种灾害发生的区域,致使灾害发生区域高度重叠,单一灾害的突发性和危害性,同时会引起其他动力灾害快速发生,会促使各灾种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
2) 灾害间的诱发性。多灾种灾害诱发条件重叠,也会给灾害链生提供基础。链生灾害发生条件多样,孔隙压力是影响瓦斯吸附状态的主要原因,孔隙结构特征与应力状态直接相关,冲击地压由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地应力的改变起到促进突出发生的动力作用[6],因此,冲击地压对瓦斯突出具有一定的诱发作用;在发火易发区域,如果存在瓦斯或煤尘浓度过高的情况,灾害易发生,在一定程度上,自然发火对于瓦斯煤尘爆炸具有一定的诱发作用。
3) 灾害发生的时序性和连续性。多种灾害链生需要一定时间,链生灾害往往由局部灾害诱发导致,动力灾害能量发生转移才是链生灾害发生的前提条件。冲击发生过程中煤岩体经历裂纹产生、发展、集中、直至破坏,瓦斯也由初始的平衡状态逐步演化为少量逸出、吸附解析、瓦斯大量涌出,由局部有限范围内产生破坏,至冲击点远端部位[7];局部瓦斯大量涌出后,经过时间的孕育,积聚能量,易形成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等次生灾害;煤岩体能量的逐步累积,造成瓦斯解析加快,粉尘增多,温度升高,达到爆炸点,才会引起瓦斯爆炸和煤尘爆炸。如果一种灾害持续性和延伸性很强,灾害发生时,发生条件转移到由另一因素主导的动力灾害上,多种灾害能量则形成链式传递。
2 现有应急救援体系
2.1 应急救援体系
近年来,我国煤矿应急避险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紧急避险是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其中一部分,紧急避险由最开始的“六大系统”建设、救生舱的研制、优先布置避难硐室发展成为现在的把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等与现有安防系统连接,制定基于应急避险以逃为主、以避为辅的应急救援预案,形成了现有的以“感知-预防-避险-救援”的应急救援体系,前端为事故危险源感知阶段,包括事故案例分析、危险源识别、各类传感器危险源监控等;中间为事故预防和避险阶段,防冲防突、自救器、避难硐室、逃生通道等;末端为救援阶段,包含灾害环境侦测、救援逃生通道、事故培训、模拟演练、维护管理等事故响应和恢复阶段。
2.2 救援模式
应急避险模式以逃为主、以避为辅。逃生路线前段,为了与快速推采过程相适应,优化以配备长时自救器并具有一定避险功能的可移动式过渡站为主;逃生路线中部配备长时自救装备接力逃生,减少过渡站配置数量;逃生路线末端设置永久避难硐室、大直径预钻孔逃生通道或螺旋梯等[8],缩短逃生路线长度,实现避与逃的统一[9],如图1所示。基于逃生时间、施工技术水平和经济性测算,煤层埋深200 m以浅采用螺旋梯,埋深超过200 m采用大直径预钻孔逃生通道+提升舱。
图1 逃生路线图
2.3 存在问题
通过对冲击地压、水灾、瓦斯煤尘爆炸等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灾害辨识和感知、智能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辅助决策、应急通信和人员定位等基础研究、技术和装备研发,最终形成了以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和经验分析结合相互补的,具有事故感知、辨别、预防、救援和应急预案功能的单一灾害煤矿事故应急技术与装备。
对于各煤矿,具有丰富的单种灾害治理经验,对于多灾种孕育耦合关系、链生机理、协同防控关键环节及灾后救援体系仍未明确。单种灾害都是孤立地开展“感知-预防-避险-救援”四个阶段[10],孤立地开展针对单一灾害类型进行的应急避险技术研究,多种灾害间存在链生,给灾害预防提供难度,多灾种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鲜有涉及,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只针对其中一种或两种灾害,多灾种链生耦合机理尚未完全搞清楚,防治手段未统一,增加了预防难度,在灾害治理过程中也存在顺序、主次关系不明确,没有形成多灾种综合防治,发生灾害时,相应的增加了应急处置和救援的难度。
3 多灾种灾害对应急救援体系的冲击
3.1 链生灾害对灾害预防的影响
1) 防控手段的变化。灾害预防一般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采掘空间多种灾害的防控并不能简单进行叠加,必须形成不同措施的有机协调,冲击地压公认的理论是三因素机理[6],瓦斯析出关键是增加煤体的裂隙度,释放顶板压力是解决坚硬顶板的有效方法,总之,这些手段都是实现能量的耗散和转移,具有协同防控的基础,可以考虑使用复合煤岩动力灾害的防控方法[6]。
采掘过程应力状态变化要考虑其他灾害发生的诱导关系,回采过程中,在随机性扰动冲击波的高应利复杂力学环境下,顶板断层活化状态对煤体的应力作用能孕育出顶板冲击冒顶[11],二者的防控时间和防治手段应协同考虑。具有冲击地压和瓦斯突出相关灾害的矿井,其防治过程会增加煤层裂隙的数量,对于具有自燃倾向的煤层,煤体的破碎程度和裂隙的增多加速了煤自燃的发生,这种灾害链生基础,对火灾事故的预防起到负面的作用,防控手段需综合考虑。一般矿井通过湿式降尘对煤尘能进行有效控制,对于自然发火的煤层,如遇灾后极端环境下,煤尘浓度控制不到位,极易发生煤尘爆炸,需要考虑极端环境下的防控手段。
2) 防控主次关系变化。各自灾害治理顺序由其厉害关系和权重关系决定,如果出现链生灾害时,一种灾害潜在的影响可以在很多程度上影响另一种灾害,其治理过程出现矛盾时,治理过程要以主导灾害为首,主次关系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对于瓦斯或煤尘爆炸,满足浓度达到一定数值的条件下具有火源,二者均依靠自然发火或偶然因素的出现,灾害发生等级低于自燃或其他灾害,具有被动诱发性。冲击地压和自燃的发生可诱发其他灾害的发生,防控地位明显高于其他灾害,防控顺序属于优先级。
随着链生灾害的增多,危害性凸显,对应急救援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应急救援的发展方向就是融合不同类型灾害,深度分析各灾害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构建多灾种链生耦合的模型,形成多灾种防控体系,构建现代化的应急救援体系。
3.2 链生灾害对救援体系的影响
煤矿生产中出现的突发事故具有危险性、复杂性和紧急性的特点,单灾种已经建立起一系列防灾减灾和救援体系,在灾害预防、监测预警、应急救援和灾后处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链生灾害的群发性加剧了事故的严重性,对现有应急救援体系造成很大的冲击,应急救援应由单灾种救援发展成为多灾种协同管理,提高应急救援和处置能力。
1) 救援模式向多种灾害发展。逃生路线前段,优化以过渡站为主,中部配备长时自救装备接力逃生,末端设置永久避难硐室、大直径预钻孔逃生通道或螺旋梯等的逃生模式适合单种灾害,灾害后井下存活人员以逃生为主,避险为辅。但多灾种链生灾害更具危险性,单一的救援模式不能适合所有的链生灾害,根据不同灾害链生基础,分析出适合不同灾害的救援模式,制定针对多种灾害的逃生路线。
2) 应急预案演练复合化。人员培训以基础能力训练为主,根据灾害类型进行单种事故模拟演练,提高人员应对各种突发灾害救援能力,无论是现如今的情景实操、仿真演练、VR情景都针对单一灾害,一旦灾害链生群发,事故严重性加剧,救援能力和自救能力均未知,不满足现代救援的需要,对多灾种链生灾害模拟演练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复合灾害发生类型,模拟复合灾害发生情景,对多种灾害发生后应急逃生路线及救援方法进行升级,推进链生灾害应急预案形成,对现有实训基地灾害场景进行整合,提高多灾种模拟演练能力。
3) 救援队伍救灾能力提升,救援装备向多功能救援发展。应急救援队伍数量少,人员综合素质较差,面对复杂灾害类型的突发事故时,往往做不到全面分析灾害形势、救援方法,影响第一时间救援效率,多灾种链生灾害对救援人员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链生灾害事后处置办法和救援方法,需提高救援队伍配备专用装备规格,向多功能、复合化发展。
4) 应急制度有待完善。在应急制度建设方面,需要建立并完善应急日常管理制度,利用现代通讯手段,整合各灾害数据中心,打破信息孤岛,建立并完善链生灾害事故综合监测与预警制度、多灾种应急预案管理及应急演练制度、应急物资装备管理制度、安全避险设施管理和使用制度、应急资料档案管理制度等。构建立体的、全覆盖的、适合多种灾害的现代应急制度体系,实现多种灾害应急救援的制度保障。
5) 应急救援技术需进一步提高。灾后应急救援是减小灾害损失、控制扩大范围的重要环节[4],借助救援传统设备优势,大力发展适应多灾种灾害救援的应急装备,应用于应急救援工作;对链生灾害耦合基础、关键共性技术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加大应急系统、培训系统等的革新和升级[12],各种链生灾害的自救培训。为重大链生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新技术,提升现代化救援水平。
4 结 论
1) 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顶板事故、水灾、火灾和煤尘爆炸等灾害链生是建立在多尺度、多时空、多诱发性的一种复杂链生耦合过程中的[4],链生灾害给煤矿灾害防控、灾后救援提出了更多的难题。
2) 具有事故感知、辨别、预防、救援和应急预案功能的单一灾害救援体系不适应多灾种链生灾害,对灾害防控手段、防控主次关系和救援体系等的变化产生了负面影响。
3) 探讨了在救援模式、应急预案等不同方面的做法,提高链生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在多灾种链生耦合机理及应急救援共性关键技术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为攻破多灾种应急救援的难题,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