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韶关市区大气PM2.5的污染特征及治理建议

2021-08-16廖雪梅张奇广东省韶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广东韶关512026

化工管理 2021年22期
关键词:韶关市韶关污染源

廖雪梅,张奇(广东省韶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广东 韶关 512026)

0 引言

广东省韶关市拥有不少大型企业,其中部分是重工业,污染排放量相对较大。随着韶关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市政建设规模加大,汽车拥有量飙升、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韶关市大气环境质量受到严峻挑战。目前,韶关市的空气污染问题倍受关注,其中空气中可入肺的颗粒物PM2.5污染问题尤为突出。PM2.5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同时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含有毒有害的物质,能够对空气质量、大气能见度、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等造成重要危害。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保卫绿水蓝天,定量识别PM2.5的主要来源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因此开展环境空气可入肺的颗粒物特征研究,能进一步确定污染源的防治重点,为韶关市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科学决策依据[1]。

1 实验部分

1.1 研究区域概况

广东省韶关市地处广东北部,被称为广东的北大门,地处东经112°50′~114°45′、北纬23°5′~25°31′,全市土地面积1.84万平方公里,在广东省排在第二位。韶关地处南岭山脉南部,全境在地质上处于华厦活化陆台的湘粤褶皱带,境内山峦起伏,高峰耸立,中低山广布。北部地势为全省最高。南部地势较低,市区海拔最低35 m[2]。

而韶关市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均受季风影响,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四季特点为春季阴雨连绵,秋季降水偏少,冬季寒冷,夏季偏热。这些地理气候条件对韶关市的大气环境影响极大[2]。

1.2 环境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1.2.1 采样点位和采样时间的设置

本研究充分考虑到韶关市风向、气候、地理条件、污染源等复杂因素对空气颗粒物污染水平的综合影响。将研究区域确定为韶关市区及其周边地区,布设6个采样点,分别涵盖市区、郊县和国家背景点位。受体采样点的布设既考虑了韶关市城区分布及韶关市城区环境质量的代表性,又着重考虑了韶关市城市功能区、城市发展规划的需要[1]。

韶关市区目前共有五个空气质量监测城市站,分别为武江区的碧湖山庄,浈江区的市八中、园林处、韶关学院,曲江区的曲江监测站。其中市八中(点位经纬度E: 113°34′42″,N: 24°46′15″,代表城南工业区)、碧湖山庄(点位经纬度 E:113°32′23″,N: 24°48′39″,代表西河城区)和园林处(点位经纬度E: 113°36′29″,N: 24°47′57″,代表小岛城区)三个站位于中心城区,韶关学院(点位经纬度E: 113°38′29″,N: 24°47′38″,代表文教区)站位于市中心东面约7 km处,而曲江监测站(点位经纬度E: 113°35′47″,N: 24°41′10″,代表曲江区)位于中心城区南面的曲江区,距离市中心约7.3 km。

本文的背景点位是广东南岭国家背景空气自动监测站(以下简称南岭背景站),该站是全国16个背景站之一,主要监测大气污染物的本底,以及观测大气污染物的垂直与高空传输过程。该站设在素有“广东屋脊”之称的乳源县天井山林场自然保护核心区山顶上,地理经纬度为东经112°53′56″,北纬24°41′56″),海拔高度1 690 m(属广东第二高峰),与湖南、清远交界,是南北气流活动的一个主要通道;站点四面开阔,远离城市和人为污染源,与最近的村庄距离20公里,50公里范围内无大型污染源,离韶关市区有80公里。所在地区属中亚热带温湿气候区,一年四季气候季节明显,兼具山地气候特色,温湿多雨、多云雾。气温在-5.6~25.6 ℃之间。森林生态环境优越,空气中负离子高达41 600 个/cm3,是远离城市和工业带的清洁地区。

以上空气站均具有六种空气污染物的连续自动监测能力,配备了多参数的气象监测设备[3]。

2 现状分析与讨论

因重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力度较大,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合作等工作成效突出,韶关被国务院点名表扬,成为全国5个被表扬的城市之一,详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国办发〔2020〕9号)[4]。

2019年空气六项指标综合指数在全省排名列第12名,比2016年提升4位,全年综合指数变化率降幅排名全省第一,是全省改善幅度最大的城市。韶关市生态环境局2019年12月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月报”为讨论韶关市大气PM2.5的污染特征,对韶关市2016—2020年PM2.5的趋势变化进行分析,根据空气自动站的监测数据,以2020年韶关市背景站为本底,将近五年来(2016—2020年)韶关市区PM2.5的月均值进行分析比较(实况),如图1~图6所示[5]。

图1 韶关市2016—2020年PM2.5的趋势变化图

(1)根据图1得出结论,南岭背景站PM2.5的指标浓度总体处于国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15 μg/m3)低值水平,远远低于市区,也说明自然环境会存在

(2)从图1,我们可以发现韶关市区PM2.5整体呈现夏季低,冬季高的特征,波谷在6月,峰值在12月—1月,浓度呈逐年降低的趋势,体现了韶关市空气质量的提高。

(3)根据图2~图6得出结论,PM2.5作为韶关市排名第二的污染物,对空气的污染贡献巨大,因此降低PM2.5对于改善空气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4)根据图2~图6得出结论,PM2.5在2016年和2017年作为韶关市排名第一的污染物,经过多方治理,污染指数贡献率降低了。在2018—2020年排名第二,2020年PM2.5占比为22.92%,对比2016年PM2.5占比27.07,降幅为4.15%。

图2 2016年韶关各污染物指数贡献占比

图3 2017年韶关各污染物指数贡献占比

图4 2018年韶关各污染物指数贡献占比

图5 2019年韶关各污染物指数贡献占比

图6 2020年韶关各污染物指数贡献占比

3 韶关市大气PM2.5污染特征分析

细颗粒物(PM2.5)的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焚烧、垃圾焚烧、露天烧烤、餐饮油烟、建筑及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煤炭燃烧等各类人为源的日常排放。通过大气流动监测、无人机追踪及人工排查等手段对市区各空气质量监测点周边区域1~3 km范围内作进一步污染源排查清理,并结合大气污染防治日常巡查情况,初步掌握影响PM2.5污染的直接来源及分布情况,不同区域PM2.5来源构成略有差异。由此分析造成韶关市大气颗粒物的原因是复杂和多方面的,目前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3.1 工业工艺影响

韶关市主要大型工业为发电厂、冶炼厂、钢铁厂和矿区,均是大型污染源,有部分是属于煤炭燃烧的企业,这些污染源主要分布于韶关南北部山区。另外,韶南大道沿线存在多家汽车修理厂喷漆车间,产生挥发性有机物亦对PM2.5产生较大的影响。污染源区域分布显示,市区中部人口密集区(即三个市辖区:浈江区、武江区和曲江区)正好处于中间位置,无论在冬季北风盛行还是夏季偏南风季风的情况下,中部都是处于污染源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当气象条件不利时污染团容易累积从而间接影响区域上空整体的空气质量,尤其是对PM2.5浓度影响较大。

3.2 机动车尾气的影响

随着汽车拥有量的飙升,机动车尾气的污染也日益加重。部分空气质量监测站处于繁忙交通干线中,早晚上下班高峰拥堵期机动车尾气源排放,对PM2.5贡献较大。而且发现在日间比例明显高于夜间,这与当地机动车出行规律有关。

3.3 生物质焚烧的影响

市区周边存在多家生物质焚烧企业,如啤酒厂、烟叶复烤厂、清洁用品公司、饲料厂等烟气排放;存在多家餐饮企业,存在餐饮油烟排放。存在一些生态柴火农庄和养殖场,长期焚烧生物质燃料,产生大量浓烟。

3.4 道路施工和扬尘的影响

每年11月到来年1月会有市政道路施工,如市区“白改黑”工程路段受施工扬尘及机械排烟、沥青熔融等影响,容易造成PM2.5数据异常升高现象。另外,主要交通干线日车流量较多,道路(运输)扬尘对PM2.5污染有一定贡献。附近存在大型建筑工地,发现大面积黄土裸露,未按要求覆盖处理,易造成工地扬尘现象。部分道路保洁差,严重脏污,装载散煤及其他粉状物料运输车辆出入频繁,路基带有较多积尘,道路扬尘现象亟需解决。

3.5 地形、气候扩散条件和降雨的影响

冬季粤北地区盛行东北季风,气候扩散条件差,导致本地产生的污染物无法扩散开来,聚集在本地。另一方面,北方在11月开始进入供暖期,因此煤炭燃烧发电带来的污染物随着东北季风越过南岭山脉,扩散到粤北地区,积聚在韶关,加之年底会有市政道路施工,造成扬尘现象,导致冬季PM2.5居高不下,甚至达到一年的峰值。另外降雨量对降低PM2.5有积极的影响,如果一年里雨水充沛,也会使得PM2.5大大降低。韶关地区冬季降雨量少,也是造成冬季PM2.5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3.6 政策法规的影响

烟花爆竹作为中国劳动人民较早发明,常用于盛大的典礼或表演中,尤其是春节期间。但烟花在燃放时会释放出很多空气污染物,如:SO2、NO、NO2等以及灰尘,PM2.5也不例外。烟花爆竹不仅给城市卫生带来了尴尬,对人体健康也有消极影响,还带来了安全隐患。受春节鞭炮燃放影响,常年造成1月、2月出现严重污染,高峰期甚至出现中度污染,指数爆表。

4 治理建议

针对工业工艺的影响,建议继续推进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整体调控按月分配,错峰生产,在不利气象条件下要效落实针对性减排减产或停产措施,在气象条件好的情况下适当增产。建议加强企业监管,保证达标排放或依法责令整改,减少对外界环境的大气污染。建议加强巡查,对作坊和未按规定覆盖的苗圃基地依法责令整改或关停。针对机动车尾气的影响,建议加强交通引导疏通,缓解交通拥堵现状,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进一步加强市区大货车通行秩序管理,扩大市区禁行/限行大货车区域。针对生物质焚烧的影响,建议加强监管,保证工业企业或餐饮企业达标排放或依法责令整改或关停;建议加强巡查,严厉打击露天烧烤、农田焚烧生物质(秸秆)行为,并落实到村或个人。加强秸秆的综合利用,优化传统堆肥模式。

针对道路施工和扬尘的影响,建议强化道路保洁、运输扬尘污染控制;加强重点路段的保洁,增加喷雾抑尘、机械清扫、吸尘、洒水频次,全面检查落实“6个100%”防尘措施,并每天不少于2次洒水降尘。尽量安排在气象条件好的情况下施工和运输,比如夏季。针对烟花爆竹的影响,单位和个人积极响应市政府出台的《韶关市烟花爆竹燃放安全管理条例》,扩大市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区域,并要求从事烟花爆竹零售的经营者办理经营许可证,实行强有力的措施[7-8]。

猜你喜欢

韶关市韶关污染源
陆良县档案局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档案验收指导工作
广东韶关曲江区总工会“夏送清凉”慰问13000余名职工
韶关札记
韶关市举行首届新诗教育经验交流会
试论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
韶关市楹联与诗词学会作品小辑
福彩公益金 传递温暖情 韶关福彩: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广东省首个“关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落户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
刍议污染源在线监测管理问题及对策
韶关有个青年创业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