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强化科技兴储 推进节粮减损

2021-08-16

中国粮食经济 2021年6期
关键词:减损储粮粮油

近年来,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发扬创业、创新、节俭、奉献的“四无粮仓”精神,聚焦科技储粮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和节粮减损重点任务,发挥自身在粮食仓储硬件条件,以及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引进第三方智力支持,集中力量开展技术革新和课题攻关,不断推广应用绿色储粮节粮减损新技术、新方法,为提高企业科技储粮水平和推进粮食减损增效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夯实仓储基础

“十三五”时期,依托四川省粮油储备调控中心项目新建并改造低温仓。配套建设了粮食物流自动化接卸系统、粮库智能化系统,配备了密封式输送设备、全密封回旋清理设备等新型环保仓储作业机械,粮食仓储硬件上了一个新台阶,居于西部地区前茅。粮油经营量50万吨,物流中转量200万吨,是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重点打造培育的示范库、标杆库。

实施人才兴粮

建立人才机制。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为导向,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原则,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粮食工匠精神。仓储部副部长王建闯同志在全国技能竞赛中荣获三等奖,获评全国粮食行业技能拔尖人才并设立工作室;被省人社厅评为四川省技师大师,并设立王建闯粮油保管员技师大师工作室。

制定人才计划,做好内培外引。近年来引进储粮科技人才和物流、品控、信息化等方面的专业人才6 名,充实到关键岗位,配强工作力量。在企业内部,既注重抓好常规培训和传帮带,同时从年龄、学历、可塑性等方面优选苗子,先后选送60 余人次参加国家级、省级业务培训和技能竞赛活动,培养锻炼技术骨干,搭建人才梯队,建好仓储队伍。

开展校企合作对接,与四川师范大学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与河南工业大学合作设立援外培训基地,时刻关注粮油科技前沿动态,吸收粮油科技新理念、新知识,指导储粮技术攻关解难和改进创新工作实践。为企业科技兴粮提供人才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指导、技术研发、技术攻关等智力支持。

强化科技创新

同科研院校、设备生产厂家合作,开展联合研发、技术革新和设备更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研发低温隔热新材料。依托四川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同四川师范大学合作建立的“绿色储粮与智能物流联合实验室”,研发出了具有“无穷隔热板效应”的气凝胶防辐射隔热材料。通过低温储粮试验实践,发现该材料对墙体传导热阻隔效果不理想,随后又开发了“纳米改性阻燃聚氨酯复合一体板”新一代隔热材料,解决了“气凝胶阻隔不了的传导热”问题。通过实仓试验,外贴一体板加气凝胶比外贴普通聚氨酯隔材料内墙面温度低1.5℃。

研发竖(横)向墙面微循环系统及内循环系统。会同中储粮成都储藏研究院、国家局科学研究院储运研究所的专家,根据低温仓墙体传导热特点,由王建闯工作室研发出了竖(横)向墙面微循环系统及内循环系统,解决了低温储粮应用过程中,由墙体传导热引发粮温偏高导致局部虫害发生,影响低温储粮安全效果的技术难题,不仅降低了墙体传导热对粮堆的影响,减少了夏季补冷次数,节约能耗,而且减少了因补冷通风造成的水分丢失。

自创逆温差通风技术。主要应用冬季通风降温,选择冬季微结露温差大气条件进行通风,结合小功率微风量缓慢通风,实现结露水分补偿通风丢失水分。通过实仓通风试验,一次将粮食温度降至目标温度,其水分丢失仅为0.03%,粮食通风前后的水分基本未变。

推进节粮减损

管理减损。投资2.5亿元改善仓储管理条件,提升仓储管理质量;实施粮油仓储精细化管理,通过强化管理,强化卫生等措施减少储存期的虫、霉、鼠、雀损耗;从严管控粮油出入库、粮油装卸作业,减少粮油破损撒漏;及时整理运输过程中的地脚粮,做到颗粒归仓。

技术减损。采用低温储粮技术,延缓粮食品质变化速度,减少储存期间粮食水分的丢失,降低储粮药剂使用频率和剂量,提升储粮品质,实现绿色环保储粮。低温储粮比常规储粮水分平均丢失率少0.6%,且粮食的销售价格也较常规储存高60~80 元/吨。同时还可以改善粮食加工工艺品质,增加粮食生产环节的综合效益。

设备减损。采用微负压双气垫输送技术,直接将车皮来粮从铁路线上输送至粮仓,改变了传统的“车皮来粮→汽车转运→多输送机组合进仓”入仓方式,减少了转运环节的抛撒,也给企业带来了效益。

猜你喜欢

减损储粮粮油
合作社成了『粮保姆』每公顷地减损500斤
节粮减损,讲好中国“粮”言
科学减损就等于绿色增产
粮食保管过程中的损耗因素与减损对策研究
中储粮湖南分公司全面完成“标准仓、规范库”创建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
粮商心声:放开粮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