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与柯玉芝:人生因你而不同
2021-08-16潘彩霞
◎文/潘彩霞
“如果没有她,我不可能成为我,我的人生会截然不同。”在妻子柯玉芝的葬礼上,李光耀这样说。
白马王子,骑着脚踏车而来
二战时期,新加坡被日本占领,物资奇缺,通货膨胀日益严重。学业因战争停顿,看到市面上正闹胶水荒,李光耀便联合校友杨玉麟研制胶水。
那天,他骑着脚踏车去找杨玉麟。走廊上,坐着一个面容清秀的女子,他随口问:“玉麟在哪里?”她露出一个微笑,指了指角落里的一道楼梯。扫过她的面容,李光耀一下子愣住了。虽然三年未见,他还是一眼认出来了,她是柯玉芝——他的竞争对手!
战争前,他们同在莱佛士学院读书,“第一学期数学考试成绩我高居榜首,但英文和经济成绩最好的不是我,我排名第二,落在一个名叫柯玉芝的小姐后面,分数差了一截。”对此,拿惯了第一的李光耀,“十分震惊”。
那时,李光耀希望拿到奖学金去英国读法律,本以为奖学金非他莫属,谁料半路杀出个柯玉芝,这让他非常沮丧。后来,战争开始,他们被迫停课。
柯玉芝,是杨玉麟妻子的妹妹。就这样,他们经常见面,工作之余时常在一起探讨未完成的学业,也感叹战争的残酷。时光渐长,两个人从昔日并驱争先的竞争对手变成了如今惺惺相惜的好朋友,不一样的情愫慢慢在两个人的心底萌芽。
李光耀21岁生日这天,他骑着自行车载着柯玉芝回家。坐在后座的柯玉芝轻轻搂住李光耀的腰,夏末微凉的风将柯玉芝的头发轻轻吹起,露出微红发烫的脸颊。就这样,一段爱情故事揭开了序章。多年后,她这样回忆:“我正在等待白马王子,只是这个王子不是骑马,而是骑着硬胎脚踏车来的。”
然而这段爱情并不如柯玉芝所想的那般顺利,首先她的父母就强烈反对。柯玉芝的父亲是华侨银行总经理,父母认为李光耀家境普通并不算门当户对。
如果他学业未成,她的家庭绝对不会同意他们结婚的。二战结束后,李光耀开始考虑学业和前途。他说服母亲动用积蓄、变卖首饰,准备去英国读书。临行前,和柯玉芝手牵手走在海边,他忐忑着问:“你愿不愿意等我三年?”
柯玉芝没有直接回答,反问道:“你知不知道我比你大两岁半?”
相视一笑,答案已经给出。带着和柯玉芝的合影,李光耀登上“大不列颠号”客轮,在甲板上,他向她挥手,“她热泪盈眶,我也不禁掉下眼泪。”别时容易见时难,码头上,氤氲着一场青春的忧伤。那年,李光耀23岁。
第二年7月,好消息传来,柯玉芝获得了女皇奖学金,分别整整一年后,他们在剑桥大学重聚了。那年圣诞假期,瞒着双方家人,他们在英国秘密注册结婚。为了不引起别人注意,柯玉芝把白金戒指用项链穿起来,挂在脖子上。
结婚后,她用英文名称呼他“哈里”,他则亲昵地叫她“芝”。尽管新婚燕尔、如胶似漆,但他们并没有荒废学业,反而互相勉励、埋头苦读,两年后,双双获得学位,取得律师资格。
站在丈夫身后的贤惠妻子
回到新加坡后,李光耀和柯玉芝正式举行了婚礼。在英国的三年,李光耀对政治产生了浓厚兴趣。尽管柯玉芝喜欢平淡安宁的生活,但对李光耀的政治热望,她还是表示了极大的支持。
1952年,李光耀作为律师,代表罢工邮差和政府谈判,柯玉芝不顾生产不久,帮他修改草拟的声明。后来,李光耀的专业声望被大幅报道,威望直线上升。
有了群众基础,李光耀开始创立“人民行动党”,为新加坡争取自治地位。柯玉芝又协助他草拟党章,召集创党成员的妻子们,一起在家中缝制徽章;他的每一篇演讲稿,也都是她斟酌推敲的结果。1959年,李光耀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总理,其时,他只有35岁。
站在李光耀背后,柯玉芝默默辅佐他。新加坡国土面积小,资源匮乏,没有淡水资源,连饮用水都要依靠马来西亚。李光耀担心新加坡“单独生存不了”,为了和马来西亚合并,他多方奔走。柯玉芝却非常清醒,她告诫李光耀:“这是不会成功的,因为马来领导人有全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他们的政治也是以种族和宗教为根本的。”
事实证明,她是对的。不到两年时间,新马“联姻”失败,新加坡被迫独立。
电视直播时,李光耀一度哽咽,当众落泪。令他欣慰的是,在新马分离的法律条文中,柯玉芝以极高的专业素养,精准、严谨的用词,帮他草拟了“联邦政府必须保证供水”的承诺。柯玉芝的专业水平受到多方赞赏,因为有她,面对挑战,李光耀才有了信心和力量。
面对勾心斗角,李光耀疲于应付,柯玉芝既心疼又无奈,“我有时宁愿他被拉下台,从此退出政坛,过着安宁的生活。”可是,面对逆境和危机,她仍然选择和他一起面对。
李光耀自称“政治街头霸王”,他脾气很大,常常不给人留情面。一次记者见面会上,他称西方记者为“十足的废物”。会后,柯玉芝悄悄安慰对方:“他就是这样的人,不用放在心上。”
只有她,能令李光耀冷静。当他与记者针锋相对时,她会及时解围:“得了吧,哈里,你就别再为难记者了。”她总是给他及时的提醒,往往只是一句轻声的“哈里”,凝重的空气便轻快起来。媒体戏称她是李光耀的“第三只耳”“第三只眼”,是他的“防洪堤”。
一个性格强硬,毫不屈服;一个娴淑阴柔,温婉沉静。新加坡人民自豪地说:“我们是不是得到上天的特别照顾,给了这个岛国一个李光耀,还不忘多给一个柯玉芝?”
尽管深受人民爱戴,但柯玉芝更多时候身份还是贤妻良母。她行事低调,与李光耀一同出现时,总是身着旗袍,庄重得体,“我走在我丈夫后面,如同一位亚洲社会的贤惠妻子。”在家庭中,柯玉芝承担了教育孩子的全部重任。她的颈间,总是挂着一个金坠子,那是李光耀送给她的,上面刻着八个字:贤妻良母、内贤外德。
作为总理夫人,柯玉芝不慕荣华富贵,贪恋的,只是黄昏时一起散步,一起听音乐,一起游泳,一起陪孩子们下棋。红尘流年里,唯有相伴,最是快乐。
他的誓言,她都懂
从青春到耄耋,他们携手走过。在李光耀的励精图治下,新加坡从一个“弹丸小国”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在李光耀眼里,柯玉芝既智慧,又坚强,绝不会轻易倒下。可是,不幸还是来了。
82岁时,她陪他出访英国期间突然中风。情急之下,一向廉洁自律的李光耀,不惜“动用”关系请英国政府出面协调。他坚持回国治疗,请求航空公司把飞机改装成“空中医院”,整整12个小时,他始终紧握她的手,直到飞机安全抵达新加坡。
他不能没有她,她也为他努力康复。她坚持阅读、听音乐;他上电视节目时,她会弯下腰,亲自为他补妆。身体靠得更近,手牵得更紧,一个甲子的陪伴,远远不够。
应该是上帝嫉妒了吧,2008年,柯玉芝再度中风。这一次,她没能再站起来,医生预言,她只能支撑几个星期。他鼓励她,为她打气,不顾她的肺炎,亲吻她的面颊。听着她的呻吟声,他“如同生活在黑暗中一样痛苦”。
相比于医生,柯玉芝更喜欢李光耀的照顾。她不能动弹,他就亲自喂饭,捡起她掉下的任何食物;她服用的复杂药物,他牢记时间、剂量;她不能言语,无法交流,他就用更多的时间陪伴她,每天晚上,跟她聊白天的工作,为她读小说和诗。
“我跟她讲话她是知道的,她会为我保持清醒。”为了更好地照顾柯玉芝,李光耀坚持健身,对87岁的他来说,这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他满怀深情,对她许诺:“我会每天陪伴你,能多久就多久。我虽然不知道,你我这两片叶子谁先落下来,但我向你发誓,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永远守护着你这片美丽的叶子,不弃不离地爱你、照顾你、珍惜你,直至生命的尽头。”虽然不能言语,但是柯玉芝的眼角泛泪,他的誓言她都懂,他们彼此早已嵌入对方的生命。
2010年10月2日,那片美丽的叶子落了,距医生的预言过去了两年三个月。
葬礼上,在柯玉芝最喜欢的巴哈乐曲中,李光耀两次把手放到自己唇上,再轻抚上她的面颊,不舍吻别。致悼词时,他的声音缓慢而沉痛:“她是我力量的支柱,数十年如一日地给予我理性和感性的支持,她和三个孩子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对我们在一起的63年,我有珍贵的回忆。没有她,我会是个不同的人,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我需要她的时候,她总是在我身边。”
柯玉芝去世后,李光耀悲不自胜,“我试图让自己忙碌起来,好冲淡对太太的思念。但时常会想起我们在一起时的快乐幸福的时光。”岁月流逝,千回百转之后,枝头摇曳的,仍然是爱情的丝缕馨香。
柯玉芝离开后,李光耀的健康状况也每况愈下,他非但没有惧怕,甚至期待死亡。在《李光耀观天下》一书中,他坦然地说:“希望过世后能见到我的太太。”
2015年3月23日,另一片叶子落了,爱情的脉络清晰可见,永不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