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政教育的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1-08-15魏月周欣许国贺葛永喆王伟
魏月,周欣,许国贺,葛永喆,王伟
1.河北农业大学理工系(沧州 061100);2.河北农业大学基础课部(沧州 061100)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的习近平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集大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释“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多次强调在高等教育工作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高校必须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构建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1]。思政教育已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主旋律。专业教师应该把思想引领的价值塑造春风化雨般融入专业课程,切实解决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真正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为新时代中国努力培养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河北农业大学理工系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立足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具备食品科学相关基本知识、实践技能、创新精神,能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作为理工科专业,在专业教育中开展课程思政是必然要求。其中,作为食安专业学生的专业拓展课——食品添加剂,是各类食品加工课程的基础,是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特有的专业课程[2],其传统课程体系已较为成熟,可通过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思想引领的价值观塑造与专业教育内容有机、自然、贴切地粘合上存在不足,未能发挥专业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因此,积极开展基于思政教育的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势在必行。
以食品添加剂课程为例,基于习近平教育思想理论并结合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从个人意识、师资建设、课堂教学等方面阐述推进课程思政教育的改革措施,落实食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过程,全面践行教育部2020年5月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大力推广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做法、广泛营造课程思政育人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1 推进食品添加剂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举措
为推进食品添加剂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全面落实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这一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从内源思想、专业素养、课堂效果等方面三省吾身,确保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3]。
1.1 增强思政意识,提高育人站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面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本质,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天职,而增强思政意识是高校教师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前提。专业教师应主动肩负起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程的重要任务,并将加强课程思政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提高育人站位。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食品添加剂课程片面地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不太重视学生价值引领的情感目标培养。因此,在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专业教师要充分认识教书育人不仅要“教”,而且要“育”的科学内涵;全面剖析专业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内在关联;着力提升课程建设的政治高度、人文情怀、责任担当。只有精准把握正确的政治育人方向、深入挖掘丰富的课程育人功能,构建专业课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德育联系,方能回归初心,以高远的育人站位、宽广的科学视角、深邃的发展眼光,为现代中国培养又红又专堪当大任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1.2 培养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构建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
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化教学模式改革,专业课程是“主战场”,专业教师是“主力军”,提升专业教师的育人能力是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的基本途径[4]。首先,要求专业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增加价值维度,形成以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为标准的育人技能和本领;其次,要求专业教师以案例教学为总抓手,统筹各类信息化优质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和所承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功能,适时、适度、适当地融入各教学环节,通过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模式,形成一支汇聚磅礴合力的集育德意识、育德能力、专业技能于一身的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
食品添加剂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营养学、毒理学等诸多学科,是一门与食品加工、食品保鲜贮藏、食品安全质量控制等领域有着密切关联的应用性课程[5],因此,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知识储备,洞悉食品科技发展动态,用专业知识和思政基因将自己打造成“百科全书”。真正落实食品添加剂混合教学模式和课程思政教学“同向同行”,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于学科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等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促进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学科思政体系的快速形成,以构建饱含中国情怀、满足时代要求、肩负历史责任、突显专业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1.3 专注师生特征,打造温度课堂
全面贯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自己从“教书匠”变成学生的“引路人”。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让思政教育像盐溶解于各种食物中一样自然而然地被吸收,真正实现“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
本科生正处于思想易变期,但却是他们成长成才的关键时刻[6],不仅要教育他们了解学科前沿、夯实知识基础、练就实践能力,而且要引导他们铸就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打牢涉世基础,扣好人生的第一枚扣子,让他们明白通晓天下道理、掌握科学理论、丰富学识、增长见识是自己的事,努力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食品添加剂作为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仅侧重理论讲授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对学生能力和德育的培养要求[7]。正所谓不“教”则难以“学”,不“学”则“教”无益,唯有基于思政教育的专业课程建设,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能力、磨练品性、陶冶情操。专业教师在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同时,也要挖掘学生身上的兴趣点,当教师将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声情并茂地讲出劲儿、讲出味儿、讲出理儿、讲出彩儿、讲出情儿时,定会与学生产生思想共鸣,发生联动效应,共生思想引领的政治认同,让专业课堂更具温情,让本科教育教学更有温度。
2 食品添加剂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2.1 明确课程培养目标
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回归高校教学立德树人的本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课程目标和德育目标,因此,食品添加剂培养目标总体分为3个层次:一是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食品添加剂的定义、性质、性状、毒性、使用方法、应用范围与剂量以及食品添加剂作用原理,使用注意事项等有关知识,了解国内外食品添加剂的发展动态、食品添加剂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二是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实际生产加工过程中发现、分析、解决食品添加剂问题的能力,及探索、创新、开发新型食品添加剂的意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食品添加剂基本理论及应用,并长期具备通原理、精检测、懂管理的职业技能;三是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实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价值引领的政治目标,成为具有食品安全法制意识、爱岗敬业责任意识、互帮互助团队意识、笃志潜行奋进意识的综合素质“食品人”。
2.2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是将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笃行育人;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立志育人;开展宪法法制教育和深化职业思想道德教育,执教育人的思想悄无声息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表1是节选部分食品添加剂融入思政元素教学设计的内容。
表1 食品添加剂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教学设计部分内容
2.3 完善课程设计,提升教学艺术
课程思政是一种思维方式,实质是一种课程观,当专业课教师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精神饱满地站在三尺讲台时,就已经开始“课程思政”了。食品添加剂采用基于BOPPPS(导入、目标、前测、参与式教学、后测、总结)的混合教学模式以实现培养目标,不仅通过案例教学法或问题导向教学法融入思政元素,而且创新情景再现教学法模拟食品加工操作现场、运用自问自答式教学法引领学生逻辑推理添加机理、探究启发式教学法翻转线下课堂,加强小组讨论、自行设计食品添加剂配方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均可实现润物无声地思政教学[8]。
如让学生自由组队设计“创意复配饮品”并在课堂中展示成品及设计思路和亮点,此翻转课堂不仅考察学生对食品着色剂、甜味剂、香精香料、增稠剂等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提升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点评中传递创新、合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等精神,实现思政元素与文化知识内展、自如、真切地合二为一,而不是强调对思想政治知识性内容的机械记忆。
基于BOPPPS+思政的混合教学模式并未改变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本来属性,也未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而是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中渗透大爱无疆、同心协力、永不放弃等思想价值真谛。此外,在每个授课单元中,思政元素宜精不宜多、忌喧宾夺主,宜隐不宜显、戒生搬硬套,让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入心入脑,精心设计课程内容,不断提升教学艺术。
2.4 完善过程考核细则
食品添加剂课程采用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成果导向考核方式对本科学生进行全面考核,这与“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产出为导向”的终身学习、持续发展人才培养理念相契合[9]。传统的食品添加剂的平时成绩考核中缺少严谨缜密的考核依据,单纯以“课堂表现”作为评判标准导致教师的主观随意性较大,期末测验题也无法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因此要不断完善过程考核的评判标准。
首先,要细化平时考核内容。线上教学平台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学习情况及学习效果,同时基于BOPPPS教学模式中的前测、后测数据均可以反馈给教师,教师不仅可以根据线上数据监督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而且还可以随时调整授课内容与进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汇报、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完成情况均纳入平时过程性考核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项目参与性、思维发散性。专业教师应以明确的学习成果和个性化学习要求为基础,让学生通过教学过程完成自我实现的挑战,再将结果反馈于原有的教学设计中,促进教学相长,让“持续成功”的教学内涵渲染整个过程性考核。
其次,增设源于课程思政的开放性期末试题。课程思政虽为立足于专业教育隐形教学活动,但仍可以通过结果性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对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改革成效进行初步检验。比如,为考察“食品护色剂亚硝酸盐的应用”时,可以设置题目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本身无着色能力,但它为什么被用作腌制肉的护色过程呢?而且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国家依旧允许使用,从添加剂的作用和法律角度分析原因,并说明未造成食品安全事件的前提是什么?”这一考题既考察护色剂作用机理和功效等专业知识,又考察学生应用批判性思维、科学辩证的态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客观评价学生对思政元素中的遵纪守法、诚信律己、求真务实等职业道德操守的深刻理解。
最后,将参与创新创业竞赛融入过程考核中的德育评价体系,从根源上杜绝“应试成绩决定一切”的评判现象。在这科技主宰的互联智能高速发展时代,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走在世界前列,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呈星星燎原之势[10]。在食品添加剂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食品相关的生命科学类创新创业大赛,全面贯彻落实“以学促赛,以赛促教”,让学生在潜心准备参赛作品的过程中体会“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责任感;体味以服务社会为目的的科学研究承载的幸福感;感受团队协作攻克难题的成就感;感知科技引领未来智慧驱动创新的认同感,将思政教育溶盐入汤式的贯穿于食品添加剂的整个教学活动。
3 结语
基于思政教育的食品添加剂课程改革与实践初见成效,为使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思政育人改革提质增效,就必须落实凝练具有专业特点的思政教育总目标,增强育人意识,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学设计,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等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专业教育对价值教育的载体作用,既要重视专业教育的显性,旗帜鲜明,又要重视价值教育的隐形,润物无声,真正实现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中“三全育人”的培养目标。用才学武装学生头脑、用情感触动学生心灵,努力为食品行业培养德才兼备的后备军,让他们乘风破浪,用青春书写华彩篇章。食品添加剂是不断发展的食品科学,若要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需求,仍有更多空间值得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