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康复护理联合饮食指导对围产期便秘的效果研究
2021-08-15李绒地
李绒地
(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甘肃 卓尼 747600)
便秘是女性围产期中的一种常见症状,通常由多种因素共同引起。产妇在分娩后身体机能出现大幅度的变化、哺乳带来的体液流失、作息不规律与地方产后饮食习惯等均有可能成为围产期便秘的原因[1]。妊娠期出现便秘时,由于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容易导致孕妇出现腹部胀痛、情绪烦躁、口苦等情况,更有甚者会引发脱肛、痔疮和脑出血,甚至会导致胎死宫内[2]。如果产后妇女患有便秘,则会严重产妇本人的恢复状态,进而影响母婴健康。因此,围产期便秘的护理在产妇提升产妇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就围产期康复护理联合饮食指导对围产期便秘的效果展开如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3 月-2020 年1 月期间于甘南州卓尼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待产的80 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①单胎、足月、自然分娩者;②已了解研究项目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获得伦理协会批准者),将其随机分为A、B 两组,每组均为40 例。A 组产妇的年龄在22~41 岁之间,平均(32.05±1.22)岁;初产妇20 例,经产妇20例;孕周37~41 周之间,平均(39.64±1.10)周。B 组产妇的年龄在23~42 岁之间,平均(33.54±1.37)岁;初产妇19 例,经产妇21 例;孕周37~41 周之间,平均(38.97±1.11)周。比较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发现不存在显著差异,且P >0.05,因此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A 组产妇在围产期采用常规性护理,即鼓励产妇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生活习惯;嘱咐产妇每日进行适当运动,如做早操等。
B 组产妇在则在A 组的护理基础上采用围产期康复护理联合饮食指导,其具体内容如下:①产前护理与饮食指导:孕妇因痔疮或身形不便等原因,容易对如厕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感。因此,护士应嘱咐并监督孕妇每日晨起后饮用250ml 温水,并保持站立10min 以酝酿便意,随后如厕进行排便,如果没有排便成功,接下来的数天也应持续此方法以建立良好的排便反射。同时,护士应根据孕妇的身体情况来制定合理的作息计划与运动计划,并对其作息情况及运动执行结果进行记录,防止孕妇缺乏运动而造成排便困难。产前饮食指导则需由护士根据2007 年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孕中末期妇女膳食指南,结合孕妇个人身体需求所制定孕妇的每周饮食清单,每天摄入量可参考设定为2200~2500mL 清水;500g~600g 蔬菜;200~400g 水果;杂粮100g;200~250g 谷物;500mL 奶类;50g 海产品;100g肉类;坚果30g。在食品的选择上,应以纤维多(如粗粮、玉米、全麦面包)、益生元多、脂肪酸多(如杏仁、腰果、芝麻)、维生素多(如动物肝脏、核桃、紫菜等)的标准挑选,做到营养均衡,三餐准时;②产后护理与饮食指导:在产妇产后2h 至产后第3 天,护理人员可予以产妇适当的穴位按摩,用食指按压的方式分别向足三里、三阴交、委中等对肠道蠕动、肛门收缩有助益的穴位进行3~4s 的按压,随后轻轻放开,再次重复,按摩频率为2~4min/次,2~3 次/d。产后应鼓励产妇延续产前的排便习惯,并嘱咐其每天进行腹式呼吸运动,即吸气时鼓起腹部并放松肛门、会阴,呼气时则收紧肛门、会阴,如此反复6~8 次,2~3次/d。同时,日常还可帮助产妇进行腹部按摩并教会其亲属操作方法,即搓暖手掌后,使用右手掌贴合产妇下腹部,进行顺时针按摩,每天上午、下午各2次,10min/次。产妇每周可进行2~3 次中药足浴,中药液采用黄芪、艾、桂枝、熟地黄、何首乌、桑寄生、菟丝子、巴戟天、当归、川芎、牛膝、党参等制成(根据产妇身体情况配制用量),温度30℃左右,宜选择深桶乘装药液,令产妇双腿浸入桶中,使药液没过小腿,再盖一条大毛巾于膝上进行保温,直到身体微微想发汗后方可停止,最长不宜超过20min。针对便秘情况严重且会阴疼痛的产妇,可采用BS-53 红外线理疗灯对产妇会阴部进行红外线电磁波理疗,加快皮肤组织的血液微循环与表皮升温,从而刺激肛门有利于排便。此外,产后的饮食应以在原有的饮食基础上增加更具营养与润肠通便的食物,如产妇可以适当食用香蕉、山楂以达到促进肠道蠕动,增强食欲的目的。护士还应注意对产妇家属进行健康宣教,避免因地域习惯造成月子餐出现营养不均的情况。另外,由于产妇体力消耗较大,肠胃功能也相对较弱,因此产妇的每日饮食清单应调整为5~6餐/d,并适当减少每餐分量,避免造成积食。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组产妇的排便情况(排便次数、排便时间)、大便分型的人数占比以及PACSYM 评分来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评估。
大便性状根据布里斯托(Bristol)大便分类标准进行评分,第1 型表示大便为一颗硬球;第2 型表示大便为香肠状,但表面凹凸不平;第3 型表示大便为香肠状,但表面有裂痕;第4 型表示大便像香肠一样且表面很光滑,属于理想状态的大便[3]。
PAC-SYM 评分则通过大便性状、直肠症状以及腹部症状此三个维度(下属具有十二个条目)来评估患者的便秘情况,每个条目赋予0~4 分,满分48 分,各维度得分为该维度所有条目的平均分,总分越高则代表患者便秘情况越严重[4]。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使用t 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若P<0.05 则可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排便情况比较
两组产妇经护理后,B 组的1 周排便次数与每次排便时间均明显优于A 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排便情况比较()
表1 两组产妇排便情况比较()
2.2 对比两组护理后的Bristol 大便分型人数占比
两组产妇经护理后,B 组的Bristol 大便分型为4 型的人数占67.50%,显著高于A 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护理后的Bristol 大便分型人数占比 n(%)
2.3 对比两组的PAC-SYM 评分
两组产妇经护理2 周后,B 组的PAC-SYM 评分开始明显优于A 组(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的PAC-SYM 评分(,分)
表3 对比两组的PAC-SYM 评分(,分)
3 讨论
文章中A 组仅采用的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予以产妇一定的便秘相关问题的帮助,但由于其对产妇个体缺乏针对性,护士也没有采取有效的监督措施,因此产妇往往获得的帮助较少,依从性也较低[5],导致便秘的改善情况并不理想。本研究结果显示,B 组的PAC-SYM 评分、Bristol 大便分型人数占比以及1 周排便次数、每次排便时间均显著优于A 组,且P<0.05。这是因为相较于常规护理,B 组采用了围产期康复护理联合饮食指导,其对孕产妇便秘采取的措施数量、措施力度、措施改善机制均具有较大的优势[6]。其中,产前的每日晨起饮水排便可以有效的帮助孕妇建立排便反射,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以抵抗变化因素的干扰。结合孕妇个人身体需求所制定的每周饮食清单可予以孕妇家属明确的参考,通过合理与规律的膳食调逐步调理孕妇的肠胃功能[7],促进肠蠕动。而产后的康复护理则通过不同的渠道来予以产妇多方位的护理治疗。穴位按摩可以疏通经络,刺激肠蠕动以产生便意[8]。中药足浴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补血益气,达到调理阴亏血少、肠胃积热[9],进而让大便变得更为湿润光滑容易通过肠道的目的。此外,由于产妇多出现肛门无力的情况,因此采用红外线灯的照射理疗可以起到止血、镇痛以及刺激肛门的作用,从而增加产妇的排泄力量[10]。
综上所述,围产期康复护理联合饮食指导可以显著增加孕产妇肠胃蠕动、改善大便性状、提升肛门力量,帮助患者扫除排便过程中的阻碍,建立完善的排便反射机制,是一种安全且值得推广的护理与指导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