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后关爱服务对计划生育门诊人工流产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2021-08-15周雪云
周雪云
(民勤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甘肃 民勤 733399)
人工流产是终止意外妊娠的重要手段,存在一定风险及并发症,且会给患者心理带来冲击,可显著影响患者生殖健康。为充分保障患者生殖健康,减少重复流产的发生,有必要为其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流产后关爱(Post-Abortion Care,PAC)是21世纪初由国际流产后服务联盟所提出的一种理念,其倡导医疗机构建立标准化服务流程,通过一对一沟通与集体宣教,向患者传授避孕知识,指导其有效落实避孕措施,从而规避重复流产的发生[1]。本研究将PAC 服务应用于计划生育门诊人工流产中,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将2018 年4 月-2019 年4 月来民勤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人工流产术的126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停经6-10 周;(2)尿妊娠试验结果呈阳性(+);(3)自愿接受手术,并于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1)存在手术及麻醉禁忌症;(2)生殖器畸形或存在肿瘤;(3)无民事行为能力。将患者随机划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63 例。对照组年龄18~41(29.81±7.36)岁;未婚42 例,已婚21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4 例,高中/中专33例,大专及以上16 例。研究组年龄19~41(30.14±7.51)岁;未婚44 例,已婚19 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5 例,高中/中专34 例,大专及以上14 例。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服务,包括术前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告知患者人工流产的方法及术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术后嘱患者2 周内注意多休息,不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1 个月内禁房事及避免盆浴,且要求其术后1 周到门诊复查。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PAC 服务,具体内容如下:(1)术前评估:术前1d,对患者年龄、婚育史、本次妊娠原因、目前使用的避免措施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并做好登记;(2)一对一宣教:结合了解到的情况,在单独诊室向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宣教,宣教内容包括人流危害、围术期注意事项、术后如何正确选择避孕药具及其使用方法等。同时,对患者心理状况加以关注,就其负面心理在了解成因的基础上采取分析、解释等心理学方法予以有效疏导;(3)集体宣教:将常用避孕药具的展示给患者,并于墙上悬挂知识挂图,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进行生殖健康知识宣教;(4)避孕措施落实及术后加强随访:协助术后立即患者落实正确避孕措施,部分患者可放置宫内节育器,对于自愿服药的患者则指导其术后当日开始服用短效避孕药。于术后1、3、6、12 个月进行随访,随访过程中了解患者月经情况、目前采取的避孕措施、避免效果、是否再次意外妊娠等,并提供针对性的避免指导服务。
1.3 观察指标
(1)采用汉密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2]对两组护理前、护理后1 个月心理状态进行量化评定。HAMA、HAMD 分别包含14 个与17 个以0~4 分评分的条目,所得评分愈高,焦虑、抑郁状况愈严重;(2)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两组护理后生殖健康知识掌握度。问卷内容包括避孕措施及其应用效果、不同阶段避孕措施的选择原则等。共100 分,>80 分为优秀,70~80 分为良好,60~69 分为一般,<60 分为差。统计两组生殖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3)了解两组术后有效避孕措施落实率,并记录两组1 年内再次意外妊娠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比较HAMA、HAMD 评分
两组护理前HAMA、HAMD 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HAMA、HAMD 评分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HAMA、HAMD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HAMA、HAMD 评分比较(,分)
注:与护理前相比,aP<0.05。
2.2 比较生殖健康知识掌握度
研究组生殖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82.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56%(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生殖健康知识掌握度比较 例(%)
2.3 比较术后避孕情况
研究组有效避孕措施落实率7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51%(P<0.05),1 年内 再次意外妊 娠率1.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70%(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避孕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人工流产人群低龄化严重,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人工流产是一种具有创伤性的手术,术后极易诱发不孕、盆腔感染、子宫穿孔等并发症,进而给患者生殖健康带来不利影响[3]。因此,为人工流产患者提供生殖健康保健服务刻不容缓。PAC 服务是基于人工流产患者医疗需求而形成,其包含的项目包括流产并发症服务、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咨询服务、社区服务等,目的在于为人流患者提供切实关怀,保证其生殖健康。
人流患者围术期常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不仅会阻碍其术后身心康复,还将对其未来的性生活造成影响[4]。而实施PAC 服务,通过一对一沟通提高患者对人工流产的认识,有助于打消其思想顾虑。针对患者负面心理,进行成因剖析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则可使患者心理状况得到有效调节[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后HAMA、HAMD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提示采取PAC 服务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杨丽春研究亦证实[6],接受过人流女性心理状态普遍低于未进行过人流的女性,而通过为人流女性提供PAC 服务则可大大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生殖健康知识水平不足,避孕意识淡漠是导致女性人流及重复流产率高的主要原因。当下大部分医院所采取的生殖健康教育过于简单,对随访过程缺乏重视,干预效果不理想,导致部分患者因意外妊娠而再次选择流产。而实施PAC 服务,在患者围术期结合其个体情况开展多元化的宣教,可极大地满足患者知识需求,提高其生殖健康知识尤其是避孕知识的了解程度[7]。另外,通过定期随访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避孕技巧并督促其落实,从而有助于减少再次意外妊娠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