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当前就业大环境下“一类模式”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向选择及挑战研究
——以2021届毕业生为例

2021-08-15西南科技大学郑莉

商展经济 2021年15期
关键词:毕业生同学能力

西南科技大学 郑莉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于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同时民众对于子女教育的重视也不断增加,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和国民素质水平正在稳步提升,但高素质人才面对有限的就业市场和就业机会,其就业竞争和压力也在不断增加。根据中国政府部门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应届生就业报告》,2019年中国大学应届生的就业率为91.5%,仍有70多万应届生找不到合适的的工作,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909万人,比2020年又增长了35万,在国内外环境和疫情变化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促进就业任务更为艰巨。

面对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作为应届毕业生,如何择业、就业成为了同学们最关注的议题。而在众多的应届毕业生中,“一类模式”学子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所谓“一类模式”,就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种办学模式,该模式下,除语文和英语外,其余科目均采用本民族语言编订的教材,采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授课,在我国彝族、藏族聚居区广泛实行“一类教育”模式。

从教育模式以及教育成果来说,“一类模式”大学生所经历的教育是偏向于民族特色的,并且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方式的“间断性”、师资供给不可持续、学生汉语文水平低下以及学校基础设施投入与建设严重不足等问题。所谓“间断性”是指,“一类模式”学生在接受教育时在小学阶段主要接触的是彝语教学,其普通话水平普遍不高;而学生到了初中、高中,教师的授课以普通话为主,彝语为辅。这种“间断性”的教学模式是面对学生实际需要和社会需求的一种妥协。一方面,在小学阶段由于“一类模式”学生大多来自自然环境比较落后的彝区,生活环境和民族构成比较单一,用彝族语言进行教学能让学生产生亲切感也更容易接受所学的知识,其明显的缺陷是学生难以学习和掌握普通话,不利于彝族学生进入主流社会时顺利适应和发展。另一方面,“一类模式”大学生普遍的特点是:彝语水平高、普通话水平低、难以融入普通话环境下的大学生活,这也在无形之中对“一类模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不少挑战,同时也对他们在心理上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表现在求职技巧缺乏、就业观念因循守旧、创新思维不足等现象上。

1 数据来源及调查情况说明

本文主要是基于一份面向60余名来自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划分、不同家庭背景的“一类模式”应届大学生的就业意愿调查表的结果进行写作,所有数据都是通过专业的调查问卷系统自动核算生成的,可信度较高,且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数据的真实性。

1.1 调查对象概述

本次调查的对象都是来自不同高校的2021届应届毕业生,男生占比47.83%,女生占比52.17%,差距不大,能够有效避免男女失调带来的问题。其中有95.65%的同学来自农村,这也反映出“一类模式”学生的大致构成,而在学历构成上,如图1所示。

图1 调查对象学历构成

调查对象主要由本科生构成,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类模式”教育模式还是能够培养出比较高层次的人才的。

在专业分布方面的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调查对象专业构成

从图2可以看出“一类模式”学生的专业选择面还是比较多的,同时虽然是作为“一类模式”学生院校及专业,但是自主选择余地还是比较充分的,如图3所示。由图2也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是管理类和语言类的专业,整体而言都偏向文科化,理工类的学生占比并不高。

图3 选择当前专业的原因

1.2 调查对象就业选择及相关问题

作为应届毕业生,有部分同学选择升学而绝大多数同学则倾向于尽快找工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尽快补贴家用,为家里减轻负担以及分担父母的压力,因为生育政策的差异,“一类模式”学生家里一般都是有兄弟姐妹的,独生子女的概率很小,所以自然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在针对就业意向的调查中,大多数同学都偏向稳定的工作岗位,当然也有部分同学会选择自我挑战,选择难度较大但收益较高的工作,大致的就业意向分布情况以及做出相应选择的原因汇总,如图4图5所示。

图4 就业选择

图5 选择的原因

在谈到薪资以及就业地区选择时大部分同学选择居中或者偏低的待遇和比较偏远的地方,究其原因有较多同学提到了回报家乡,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是“一类模式”同学的不自信,可能是来自长期的信心缺失,也可能是在大学期间的自我否定和怀疑让他们没有勇气去到更发达的地区接触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相关数据,如图6图7所示。

图6 期望薪资

图7 工作地区选择及原因

2 毕业生就业建议

问卷的最后,设置了一道开放式的题目“您对‘一类模式’大学生就业的看法和意见?”,有些同学对其他同学就业提出了建议,有的同学针对自己就业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现将同学们提到最多的关键词汇总,如图8所示。

图8

在所有关键词中对于自身被提及最多的是“能力、文凭、创新”等,可见同学们普遍能够明白自己的缺点也愿意为此付出努力。“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您会选择一些有助于提升就业能力和职业规划的培训机构吗?”的调查中高达81.16%的同学表示愿意选择培训机构,可见“一类模式”同学的学习热情依旧,自我提升意愿比较强烈。

在面对社会的诉求方面,除了司空见惯的“竞争”,诸如“偏见、歧视”这样的字眼还是时有出现,可见用人单位对于“一类模式”学子还是存在一些消极态度。

3 “一类模式”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

当前的就业大环境下,随着应届毕业生的增幅逐年增加,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1:1000+”甚至“1:2000+”的招录比可谓层出不穷,如果说这种情况过于夸张那么一般的1:10至1:50的招录比的工作可谓是稀松平常的了。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环境,加之“一类模式”毕业生自带的一些劣势,就业难度可想而知。

具体是什么原因造成“一类模式”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窘境,现通过下文做简要的分析。

3.1 从“一类模式”教育本身出发

“一类模式”教育的初衷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培育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的民族知识分子,助力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健康发展,但是面对现实生活的压力和全国范围内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静下心来研究学问呢,于是“一类模式”的教育也不得不对浮躁的社会做出妥协,慢慢适应并融入新的教育方式与理念,但是这些“新”玩意儿总是在后面慢慢加入而最开始也最基础的教育阶段却改变不大,致使“一类模式”教育慢慢背离了初衷。

同时,在“一类模式”的教育中,更注重的是学业能力的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许多同学在离开熟悉的高中、离开熟悉的环境进入大学,面对全新的环境难以适应甚至难以融入,致使许多“一类模式”学生在进入大学后陷入孤立也为就业能力的缺失埋下了隐患。

3.2 从“一类模式”学生自身出发

第一,就业能力缺失。许多“一类模式”的学生受到教育环境以及自身能力缺失等方面的影响,在汉语沟通能力、数学能力、英语、计算机等方面的水平都比较低,以致于面对大企业和先进地区的招聘难以达到企业的要求而无缘高新岗位只能从事基础性岗位,或者回到自己户口所在地区从事行政相关的工作,而这样的岗位又因为离家近、待遇好、工作稳定、社会地位高等特点成为许多毕业生的首选。

第二,求职技巧不足。面对发达地区的企业招聘,许多“一类模式”毕业生往往因为缺乏相应的求职技巧而导致在面对面试官的一系列问题时,常常不知所措,只能眼睁睁看着好工作从眼前消失。

第三,信心的缺失以及家庭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许多“一类模式”毕业生在历经数年的学习之后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培养,但是由于缺乏心理疏导致使许多同学的心理出现两极分化。一类同学,会出现过于自负的情况,这其实是内心缺乏自信的表现,这样的自负导致许多毕业生在刚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总是将目光锁定在500强企业的名单上,许多岗位很好但是名气稍微逊色的企业会被直接忽视,然而,他们的能力很难达到大公司的需求,自然很难被录用,只能回到家乡考公务员,而公务员的难度也是相当大的,这就导致了许多失业现象;另外一类同学则是自信缺失,明明自身能力符合岗位需求却总是妄自菲薄致使错失良机。最后还有一种情况会影响毕业生从而导致就业困难,深入分析“一类模式”学生的家庭背景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可能是一个家庭抑或是一个家族甚至是一个村寨唯一的大学生,对于学业他们从父辈那里得不到任何帮助,对于就业更是如此,于是他们就会为毕业生推荐有声望的长者给学生们建议,而这些长者虽然拥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高明的处事哲学但是他们往往思想固化,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回乡工作并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亦或是选择没有编制的低收入工作,也不愿去发达的地方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

3.3 从社会人力资源容量而言

通过以上两点,已经阐明对于学生自身而言更愿意回家乡发展,对于发达地区的企业而言,由于“一类模式”毕业生的一些弱点也不太愿意录用他们。与此同时,凉山地区除了政府部门之外,有能力吸纳数量众多的毕业生并能够提供良好待遇的企业也是寥寥无几。

诸多原因结合在一起,致使凉山的毕业生(不仅包括“一类模式”也包括其他凉山籍的毕业生)毕业一批回乡一批,造成了更大范围的“内卷化”恶性循环,从而导致了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低迷的就业状况。

4 对于毕业生及相关部门的对策建议

对于“一类模式”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建议,归纳罗列如下。

(1)改变传统就业思想,跟上时代潮流。

(2)在如今就业竞争压力严峻的形势下,由于“一类模式”大学生在表达交流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劣势,就业会有一定的难度,建议国家能增加一些面向少数民族同学的就业岗位。

(3) “一类模式”学生普通话基础较差,大学四年需靠不断地努力才能赶上他人,就业也因人而异,如果足够努力、足够优秀的话可以考虑去大城市就业,如果能力不够建议去竞争较小的地方就业。

因此,“一类模式”毕业生要认清自己,找出差距,努力提升,自信奋斗,转变思想,勇往无前。

政策建议:

(1)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普通话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教育,不断壮大教师队伍,提高“一类模式”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2)高校加强对“一类模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并加强就业能力和求职培训。

(3)学校要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方位培养。

(4)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在校舍建设、教材编撰、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培训等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将凉山的“一类模式”建设成独具特色、成效颇丰的重点项目,真正回归“一类模式”教育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培养优秀民族人才的初衷。

猜你喜欢

毕业生同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最“叛逆”的毕业生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