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生态林业管理现状与优化措施探究

2021-08-15

中国林业产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资源管理效应林业

文 孙 敏

(国有彰武县胜利林场,辽宁 彰武 123200)

0 引言

随着国家生态管理政策的连续出台,环保部门、林业部门对林业资源工作的管理日益重视,环保部门和林业部门不仅承担着生态建设工作,还在为国家的经济基础建设输送资源。因此,对当前林业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在实际工作中从微观到宏观进行措施优化,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计划,认真落实,确保林业资源的健康发展,是国家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生态林业概述

1.1 定义

生态林业是指运用科学的理念、合理的方法,对林业资源进行保护与开发,实现林业资源的循环利用、优化管理。林业资源具有生态效应、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它们都与人们的生活现状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加速,生态效应、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联系愈加紧密,“牵一发而动全身”,生态效应的优劣关系着经济效应的多寡,而生态效应与经济效应又与国计民生相关联,影响到社会效应。可以说,生态林业是一个系统性的概念。

1.2 必要性

林业资源与各行各业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林业资源进行管理,是我国经济改革转型的大势所趋,也是当前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丰富的林业资源不仅为国家的基础建设输送了丰厚的物质力量,还为旅游业、服务业、制造业等产业的发展构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并由此创造出丰厚的经济收益。

2 生态林业资源管理现状

2.1 经济效益为先,生态效应让行

在对林业资源的使用上,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即时利益,砍伐的速度远超于生长的速度,导致我国的林业资源逐年递减,人均林木资源保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另外,因为乱砍滥伐导致的珍禽异兽失去家园、动植物品类急剧锐减等,也在严重破坏着我国整体的生态环境。

2.2 法律保障不足,管理制度不全

我国现行的保护林业资源的法律是上世纪80年代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很多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社会发展要求。十九大之后相继出台的关于林业资源的保护条例,也多是国家颁布的临时性政策,如《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19年工作要点》等,它们不具备法律效力,因此不具备强制执行力度。这让林业资源的使用者和管理者在新情况、新问题面前,很难获取科学的依据。另外,我国的林业资源管理目前还停留在直属部门管理的层面,这就导致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常常发生激烈的冲突,一方面增加了林业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强度,另一方面增加了相关领域的犯罪率,社会的治安与稳定也遭受到了威胁。

2.3 管理基础薄弱,计划执行性弱

生态林业资源的管理工作包含了对现有资源的考察、对预期资源的估算,其通过科学的统筹规划、监督管理,制定出详细的砍伐(保护)计划。因为每一个地区的林业资源不同,不能采取统一的标准,所以,管理工作实则是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林业部门受到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等限制,很多林业经营单位还没制定可行的森林经营方案,在考察、统计阶段不能达到精密化计算,甚至显得过于草率,无法得到准确的统计数据,对后期生态林业资源的开采砍伐和保护造成了影响,导致林业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是缺乏的。

2.4 投入经费有限,科技服务体系不完善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涉及社会、经济以及自然等方面的内容,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保障才能符合相关标准。目前国家对基层林业部门的资金投入仍然不足,导致工程建设缺乏资金支持, 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态环境的治理标准偏低,影响整体工程建设质量与进度。与此同时,科技服务体系不完善也是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中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不高,科研成果无法合理转化,技术不够配套,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还远远不够。

3 生态林业资源的优化措施

3.1 树立资源意识,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提高人们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发挥林业生态保护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无论是从业者还是普通公民,必须要树立资源意识,所谓资源意识就是要认识到资源的种类和数量是有限的,必须节省和保护不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培育可再生资源,以及对资源合理、高效的综合利用。认识到资源蕴含的价值,人并不是自然资源的主宰,在对资源的使用中,不仅要考虑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还要考虑自然本身固有的规律。此外,树立资源意识,必须要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及时寻找破坏生态环境的因素, 并有效采取解决措施,将这两者的矛盾转化为相互促进的关系,相关管理部门要重视对当地林业的经营,采取科学的林业更新方式,以及科学的采伐方式,促进当地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然后通过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来反作用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实现二者的共赢。

3.2 完善法律法规,平衡各方资源需求

首先,为了提高林业资源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必须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补充和修订。尤其是在生态林业资源涉及到的行业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不仅要在《森林法》中增加相应的条款,还要在《土地管理法》、《防沙治沙法》、《渔业资源保护法》甚至是民法中增加生态林业资源管理的条款,让各项法律覆盖到人们使用林业资源的各个领域,在现代化生态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满足人们日益多样的工作与生活需求。其次,各个地区应该尽快出台相应的林业资源管理规章制度,结合本地的经济水平、自然资源等情况,由政府出面协调,满足人们对林业资源的使用需求。总而言之,在现代化生态林业发展的驱使下,法律法规建设是提高林业资源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

3.3 提升管理水平,强化对林业资源的精细化管理

改变原有的落后的管护方式,推动林业资源向造、管、用相结合的森林管理体制转变,探索出合适林场自身发展的管护方式,实现林业资源的精细化管理。首先,掌握林业资源的现状。林场资源的地类、蓄积量、林分类型等是处于动态变化中。加强林业资源的科学管理,就要对林场实际情况进行清查,包括森林面积、质量、林地权属、树种、林木蓄积等,实行造册登记并建立档案。其次,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从资源保护、生产经营、产业开发、考核管理等方面研究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办法。规范科室制度职责,林场人员全部定岗、定员、定编,实行分级管护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对人员进行考核。再次,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推广应用先进林业技术,利用数字化技术大面积实时监控林木生长情况;利用机械化技术快速进行施肥、灌水、防除病虫害工作;还可以通过配备GPS巡检系统对管护员进行可视化监管,有效解决林场面积大,管理人员少的现状,对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

3.4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提高技术水平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需要强大的资金做支持。首先,要以政府投入为主,把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纳入各级政府机构的财政预算,加强人财物等各方面的投入力度。其次,要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吸引社会力量筹集资金,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资,确保工程建设资金充足。并有要建立完善审计监督制度,确保专项资金的专项使用和分级管理,以保证整体建设的资金投入。此外, 在增加资金投入的基础上还需重视科技的应用,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保证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4 结语

生态林业资源的管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对生态林业资源的概念加以明晰,对林业资源的现状从主观和客观进行分析,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有的放矢的进行生态林业资源管理,通过树立资源优先、持续发展的理念;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制定合理的开采砍伐计划,提高林业管理工作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在发展中探索适应中国国情与社情的成功之道,可以促进生态林业资源的健康发展,从而为我国各项事业建设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资源管理效应林业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论目标绩效考核正向激励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land produces
死海效应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偶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