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一流课程改革探索
2021-08-15李彬董鹏王学谦曾和平
李彬,董鹏,王学谦,曾和平
(昆明理工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一 引言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其实广义的环境影响评价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价,囊括了环境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和环境影响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对于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效益、短期效益和长远发展的矛盾,起着很好的指导作用。环境影响评价使得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总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对确定经济发展方向和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社会工作,逐渐成为环境类毕业生的工作之选,无疑扩大了学生的就业范围,也大大促进了环境影响评价事业的发展。作为实战性和操作性很强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必须跟上时代的需求,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切实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方法,能够真正地解决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问题,这都要求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
二 《环境影响评价》教学现状
昆明理工大学属于全面设置环境类专业最早的高校之一,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一直属于专业必修课。同时,学校拥有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和环境影响评价的教师团队,一定时间内满足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教学管理工作。在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的支持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断完善,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课程上同学获得的信息量大幅度增加,多媒体、雨课堂的推进工作力度较大,大量的动画、案例和现场图片的运用,使得学生获得知识的深度和宽度有所扩大。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师团队都拥有环评工程师证书,甚至有注册环保工程师和注册咨询工程师证书,都确保了教学工作的实践性渗入量大大增加。我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学时控制在32学时,属于理论教学。限于教学工作评价机制、学生考试改革的影响,学生的实践技能偏薄弱,环评咨询单位反馈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需要提高。
三 《环境影响评价》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
《环境影响评价》是应用性、实操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其知识内容可直接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与其他课程一样,我们很多老师喜欢满堂灌,把简单的操作问题变成了深奥的理论问题。往往每堂课都抛出来几项理论、几个名词,不厌其烦地加以解释,导致学生厌学,出力不讨好,提升不了教学效果。学生毕业后名词解释朗朗上口,但一接触到项目可研报告就不清楚如何提取有价值的内容,以重新组织语言和形式来撰写环评文件,例如不知道如何对项目建设产生的问题从工程分析、环境分析、物料核算、预测手段等进行分析和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笔者认为,导致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把课程看成理论的堆砌,看不到这是一门应用性课程。有些教师课堂采取了自由提问、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但学生还是缺乏对环评实操的系统掌握,对环境影响评价认识度仍然低,基本没有现场实践、观摩学习的机会。
(二) 重视课程考试,忽视平时考核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是大学流行的一句话。大家总是认为,考试是最简单最有效选拔优秀学生、考核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最主要的手段。与学生交谈中,我们了解到,30%以上的学生平时很少看书,课堂随便应付。在考试前,按照教师划定的知识点、考点进行复习、背书,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往往收到很好的效果。也促使了部分学生不注重平时的积累,忘记了平时成绩、平时表现对学业、对人格的历练作用。笔者不否定考试的选拔作用,但平时的交流、参与课程的程度,往往决定了一位老师的教学深度、趣味性和参与性。很多教师的考核方式就是毕业试卷成绩+考勤,也就是将成绩的评定分为三部分:考勤、作业和试卷成绩。这还不足以符合现代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公司对本科生的要求。
(三) 重视教师讲解,忽视学生参与
“满堂灌”不仅仅在中小学课程上大有市场,在大学仍然有一部分教师以“满堂灌”是负责任的教学方式。现实生活中,往往是教师满头大汗一堂课,学生一脸茫然两小时。等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小结,提问学生时发现学生根本没有听懂,甚至根本没有听课。他们低头看的不是雨课程推送的课件,而是聊微信,翻朋友圈。在环境影响评价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3~5个案例讲得滚瓜烂熟,不引入新知识,也不补充新的典型案例。很多过时失效的环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还在课堂上大行其道。
四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改革意义和必要性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三个本科专业的必修专业核心课程,且我院历届毕业生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学生占比最大,在促进学生就业创业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改变长期以来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程参与度、培养针对性;通过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促使教学工作与学生就业创业的更好衔接,提高本课程的趣味性和实际操作性;通过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示范性,改变以往学生对工科课程的认识,有传授性教学向互动性、创新性教学转变。
环境影响评价是属于实践性课程体系,其知识能力可直接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任何企业、事业单位凡在我国领域内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都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包括有色金属冶炼、矿山开发、钢铁加工、电石、铁合金、焦炭、垃圾焚烧及发电、制浆、化工、造纸、电镀、印染、酿造等等,囊括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行各业、方方面面。除建设项目外,我国还同时规定规划也要进行影响评价,对项目的运行也存在跟踪评价和后评价。因此,我国的环境咨询行业和企业本身,都需要大量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才。我校每年的本科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或者相关工作,因此,对该课程推行教学改革,既是提高就业率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实践性较强的卓越工程师的国家战略需要。
五 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保障体系
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平台和引擎,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教学内容的新颖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良好的教学内容是开启学生心灵窗户的金钥匙。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内容及其组织方式的改革,是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社会需求。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不仅讲授课本知识,还应包括最新的环境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清洁生产意识和注册环评工程师的职业操守,为学生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方法
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社会对环境相关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教研室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内容改革工作:
(1)教学内容改革。主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简化,对简化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掌握的关系进行了评价,课程教材内容简化以不降低学生获得的知识量为基础,并通过项目参与编制来体现教材内容简化带来的影响。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案例教学法的基础是案例的收集和整理加工,并最终形成有效的课程体系。参与项目的教师分工负责,收集整理成熟且有代表性的工业环评案例,并对其中存在的知识点、技术编制要点进行经典点评,在此基础上开诊课程内容讨论,并最终形成教学课件。
(2)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专家评审点评的工科授课新模式探索。探索研究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的学分占比、教学工作量占比等内容,研究专家点评模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的有效性,并跟踪评价学生毕业后对该教学模式的认可度和改进意见和建议,形成动态调整的教学新模式。
(3)考核方式改革。改革前课程考核主要由课堂考勤、作业和期末考试组成,三者占比分别为20%、10%和70%。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包括考核频次、考核内容、考核方法、评价标准、分值构成等。考核频次方面,课程考核频次3次,即是项目环评分组汇报1次、整体评审1次、期末考试1次;考核内容方面,考核内容有分组报告书/表完成情况、专家评审后修改情况、平时表现情况、期末考试情况;考核方法方面,课堂表现情况采用点名与提问相结合;环评报告完成情况采用分组汇报考核,专家评审修改情况采用修改前后质量对比考核,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百分制。分值构成方面,考核分值构成,课堂综合表现20%,项目完成情况(存档)30%,期末考试50%。
(二) 教学改革保障措施和效果
那么如何保障教学改革的有效性和公平性呢?本课程建立了考核结果保证体系,包括:
(1)课堂综合表现,采用点名、回答问题等参与性,与以往教学模式一致,留存备查的纸质记录,供学生和教学管理单位查验;
(2)项目完成情况考核采用该课程教师集中评审答辩模式,对照云南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评审项目时专家打分要点,进行客观公正评价。该评价模式在省内具体建设项目环评中均得到长期执行,未发现有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的异议,因此,该考核办法可信且有效。项目完成情况采用汇报前、评审修改后情况分别存档,有异议的学生和教学管理部门随时查验;
(3)期末考试成绩。试卷由相应老师分别出具一套,并按比例抽取组成新试卷作为考试试卷。实施该项目计划的教师集体阅卷,采用统一的评分标准,对评阅的内容实施签名制度,实现成绩批改可追溯。
对比研究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环评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效果。在环评教学内容中设计3~5项环评报告实操,借此对比研究学生的实操能力、团结协作及精神面貌。教学中引入“案例式教学”,在教学中穿插案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程参与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从课程中学到了项目环评的全过程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参与实际中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评审会,了解到了环评工程师不但具备专业知识技能,还必须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和清晰表达个人意思。通过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改革,学生参与度和获得感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毕业生的社会反响逐年趋好。
六 结语
通过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的教学改革项目的推动,改变了以往传统理论说教为主的单向式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了工科教学的趣味性;将环境影响评价的社会工作,引入到课堂教学,探索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专家评审点评的工科授课新模式,有效提高教学与就业、创业的有机衔接;采用整个项目学生分组完成的项目编写模式,提高了学生团队内的团结协作和不同组别间的竞争精神,提高了课程实操性,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实操性卓越工程师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