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尔多斯短调民歌与漫瀚调音乐形态的对比分析

2021-08-15闫妍庄滨华

黄河之声 2021年13期
关键词:音程音阶乐句

闫妍/庄滨华

内蒙古鄂尔多斯短调民歌与漫瀚调都是明清以来移民潮背景下,蒙古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之间相互融合交流的产物。其旋律当中能够找到蒙古族以及汉族的音乐成分,歌词当中同样有很多作品采用了“风搅雪”,也就是蒙语结合汉语的方式。同时,鄂尔多斯短调民歌与漫瀚调也存在明显区别。例如:蒙古短调多以蒙语为主,只有少数歌曲在其中掺杂少量汉语,采用蒙古族长久以来的演唱方式来演唱,演唱时大都应用真声来进行演唱,充分体现出了蒙古族音乐的整体风格;漫瀚调则以汉语演唱为主,只是在歌词当中加入少量蒙语,采取西北地区山歌的唱法,演唱漫瀚调以真假声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地展现出了典型的西北地区汉族民歌特色。通过比较分析短调民歌与漫瀚调在曲式结构、节奏特征以及旋律发展手法上的异同,不仅能够更好地分析短调民歌与漫瀚调之间的异同,而且能够更好地推动鄂尔多斯民歌的发展。

一、内蒙古鄂尔多斯短调民歌的音乐形态

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的短调民歌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特征。鄂尔多斯短调民歌主要流行于蒙古族与汉族杂居的鄂尔多斯地区。鄂尔多斯短调民歌通常都是二句体或者四句体,歌曲篇幅短小精悍,节奏固定,歌词简洁,结构整齐,比兴、叠字的应用较多,整体具备较强的宣叙性。从题材上来看,鄂尔多斯短调民歌主要以婚姻爱情题材为主,如《森吉德玛》《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等;还有一部分鄂尔多斯短调民歌以反抗斗争为主题,揭露旧社会剥削阶级的罪恶,宣扬抗击革命斗争过程中不屈不挠的精神,诞生了诸如《反法西斯抗争胜利歌》《通格朗河》等一类歌曲。

(一)调式及音阶的特征

鄂尔多斯短调民歌是以我国传统的五声调式作为基础,大部分民歌是由五声音阶构成,如《黑缎子坎肩》《黄羊的歌》等。

《黄羊的歌》为G宫五声调式,整首歌曲由四个乐句共同组成,前三个乐句都是重复的并且最终落在徵音上面,歌曲的最后则落在宫音上。有一部分歌曲则是由四个音组成,而省略的音通常为商音,如《爆头红鞍子》《乌审呼日和》等。

《乌审呼日和》这首短调民歌为G宫调式,整个歌曲由宫、角、徵、羽四个音共同组成,省略了商音。歌曲充分表现了乌审旗的牧民不甘心承受军阀张作霖的压迫以及乱中思治的强烈愿望。整首歌曲充分强调了主音(do)、属音(sol)以及下中音(la)。

鄂尔多斯短调民歌的音阶组成除了以上两种外,还有六声以及七声音阶所组成的民歌。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当中的六声音阶民歌通常是以五声音阶为基础,在其中加入清角或者变宫。其音阶与五声调式完全相同,而这些音同样可以以纯四(五)度的关系来进行排列(清角、宫、徵、商、羽、角、变宫),如《森吉德玛》《白泉水》等。

《白泉水》此歌曲为D徵六声调式,其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之上加入了变宫。我国传统的音乐体系一直以来都是五声性调式,而加入的清角以及变宫都是偏音,所以在旋律当中主要以经过音的方式来出现。

(二)节奏节拍

鄂尔多斯短调民歌节奏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切分音的应用,通过在歌曲当中应用不同时值的切分节奏,加上音程大跳与附点音符的应用来进一步提升音乐的色彩与力量,最终使歌曲形成更加新颖而且具备独特性的风格,如《孟克巴音》《黑缎子坎肩》《柴登巴拉嘎素》等。

《柴登巴拉嘎素》整首歌曲从头到尾以X X X|X.X以及X X X|X X X|为主,通过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应用,使得歌曲整体更加具备活力。

(三)曲式结构

大部分鄂尔多斯短调民歌的结构短小精悍、句法清晰,通常都是一段体,包含方整的两乐句、规整的起承转合四句体外,非方整的三乐句以及五乐句也较为常见,极少数民歌还会采用自由结构以及两段体曲式结构。此外,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当中还引入了传统五声调式民歌的引子以及过门来进一步提升歌曲整体的舞蹈性,使歌曲具备独特的风格,如《圆顶帽子》等。此曲为典型的四乐句起、承、转、合式民歌,每一个乐句都是由两个小节组成的,整体结构方整且句法清晰。

(四)旋律发展手段

鄂尔多斯短调民歌除了以上几个特点之外,在旋律的发展手段上同样具备独特的风格,具体如下:

1、音程关系

频繁应用六度以下的音程跳动,例如:《北面的白筫芃》整首歌曲的音程跳动全部控制在六度范围以内,但是歌曲的曲调、节奏以及音程关系等特点依然很好的体现出蒙古族音乐的整体风格。六度音程的跳进当中又以“下行六度”最为多见,正是这种下行跳进的应用很好的体现出了蒙古族音乐独特的风格。

六度以上跳动的应用相对较多。受西北地区民歌的影响,较多的使用七度以及八度音程的大跳。例如:《花儿》等。通常情况下,鄂尔多斯短调民歌的七度以及八度音程在上行(下行)跳进之后通常会做反向的行进发展。

九度、十度、十一度的大跳,在鄂尔多斯短调民歌之中的应用也相对较多,通过这种大跳动所带来的旋律起伏感来进一步提升民歌的活力。例如:《白泉水》、《章盖与阿拉巴特》等。在实际应用当中,九度音程多应用于旋律的下行,在完成下行跳进之后通常会反向发展。十度以及十一度的音程同样会在完成跳进之后做反向的发展。除此之外,在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当中还有部分歌曲会出现十二度的跳进。

2、装饰音的应用

装饰音的使用也是鄂尔多斯短调民歌的特点之一,其能够使民歌更加的潇洒欢快并且进一步提升歌曲的感染力。

二、漫瀚调的音乐形态

漫瀚调最主要的音乐特征:结构整齐、旋律优美朴实、曲调明快。从风格上面来看,漫瀚调自身兼具蒙古族及汉族民歌的相关特点,其基础为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其中一部分民歌源自于传统的鄂尔多斯短调民歌,例如:《达庆老爷》、《妖精太太》等;另外一部分则是在鄂尔多斯短调民歌的基础之上,吸收了我国晋西北地区以及陕北地区民歌,例如:信天游、二人台等民歌类型的调式以及旋法的因素,而唱词则用汉语来进行编配。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民歌完全改变了原本鄂尔多斯短调民歌的音乐特点,仅保留其节奏特点,音乐类型与汉族的爬山调类似。

(一)调式及音阶的特点

从调式音阶上来看,漫瀚调与鄂尔多斯短调民歌类似,同样以五声音阶为主,例如:《双山梁》、《七根牚》、《十二连城》等。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漫瀚调民歌会使用四声、六声以及七声音阶形式。其中,四声音阶一般由宫、角、徵、羽组成四音列,六声音阶是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之上加入清角或者变宫组成,七声音阶则是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加入清角、变宫构成。清角、变宫等偏音都是以经过音或者调式外音的方式出现在歌曲当中。

《掏沙蒿》为C宫六声音阶,该作品在传统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加入变宫,变宫在作品当中都是经过音的方式出现。整个作品由两个乐句共同组成,歌曲创作采用了变化重复的旋律发展手法。

(二)节奏特点

从节奏形态上来看,漫瀚调与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在节奏形态上面有诸多地方类似,追其根源,漫瀚调同样属于鄂尔多斯传统音乐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节拍上看,漫瀚调民歌绝大多数都是二拍子以及四拍子,其中又以2/4拍最为常见。从节奏型上来看,主要以:四分、八分、切分以及附点四种音符为主,其中很少有复杂的节奏类型,因此其掌握起来难度也明显更小。在漫瀚调音乐当中,切分以及附点音符的应用是其中最主要的音乐特点,系统分析现有的六十余首漫瀚调音乐作品,基本上所有的歌曲当中都包含切分以及附点两种节奏型。

1、附点以及切分音符

漫瀚调是在汉蒙文化相互交融过程当中,受汉族爬山调、信天游以及蒙古族的短调民歌等音乐风格的影响而形成的。在漫瀚调音乐当中,切分以及附点音符的应用较为频繁,这极大的提升了音乐整体的跳跃性与律动感,使得漫瀚调音乐具备着奔放、热情的音乐色彩。

在漫瀚调音乐当中,附点音符的应用相对较多,例如:《召音系里》、《黄花鸳鸯》、《妖精太太》等。

2、歌词节奏

我们在开展漫瀚调节奏分析过程当中,不仅要重视其旋律的基本节奏类型,还要关注歌词的节奏。漫瀚调的民歌,不仅在歌词上面与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在呼吸、韵律以及整体节奏方面保持一致,还体现出陕北地区以及山西西北地区的地方语言风格和文化特色。如果歌曲歌词的字数较少,则通常会采用“一字多腔”或者加入衬词的方法来表现。例如:《五当沟的马驹》。

从词曲节奏的结合上面来看,漫瀚调十分的灵活,而且具备更强的随机应变性。因此,不论一首歌当中有多少唱词,都能够进行恰当的处理,这本身也是漫瀚调“一词多曲”或者“一曲多词”的特点。

(三)前奏、间奏以及尾奏

漫瀚调民歌当中,间奏以及尾奏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二人台“打坐腔”的影响之下,前奏、间奏以及尾奏开始加入到漫瀚调当中。除此之外,在演唱漫瀚调的过程当中,由于唱词本身具备较强的即兴性,为了便于演唱者演唱,往往在其中加入间奏,以此来给予演唱者更多思考的时间。通常情况下,漫瀚调的间奏都在二句式民歌的第一句末尾,四句体的民歌则大部分在第二句的末尾加入。

漫瀚调民歌的间奏通常是由调式的主音以及属音作为主要框架所构成的音群组合,不过由于调式的不同,其中又会产生一定的不同。例如:在宫调式当中,间奏是以宫三和弦作为基本框架,使用附点、四分、八分以及十六分音符组成音群集合。

(四)曲式

从曲式上面来看,漫瀚调整体结构方整,结构短小精悍,一般都是单乐段,由两句或者四句组成,极少数情况下会由三个或者五个乐句组成。多数漫瀚调都是分节歌形式,因此其整体结构具备较好的方整性与周期性。而两句体结构则多运用重复表现手法。

1、结构方整

分析发现,漫瀚调大多是二句或者四句的单乐段,二句体类似于爬山调,通常第二句是由第一句通过变化重复而来;四句体的漫瀚调在结构上面更加的严谨,整体接近鄂尔多斯短调民歌。

《召音希里》是一首典型的带有前奏的漫瀚调民歌,其是由上下两个乐句共同组成的单乐段,每一个乐句都是由两个小节组成,整体结构方整性强且短小精悍。第二句几乎是第一句的完全重复。第一句在属音上结束,形成半终止;之后的第二句落于主音全曲结束,整体短小精悍,思路清晰。

2、重复乐段结构

上下二句体民歌当中重复乐段结构的应用则是漫瀚调的另一个重要曲式特点,其在漫瀚调民歌当中同样较为常见。例如:《蒙汉兄弟是一家》、《难活不过人想人》等。

(五)旋律发展手段

1、重复

重复是漫瀚调旋律发展手段当中最为常见的。例如《召音希里》、《十二连城》等。

2、音域宽广且多音程跳动

音域宽广以及音程的跳跃性强都是漫瀚调在音乐发展当中十分突出的特点之一。在漫瀚调当中,六度到十度的跳进极为常见,甚至还有很多地方采用了十一度,甚至十二度的大跳进。通过统计发现,现存的60余首漫瀚调民歌当中,有40首以上采用了六度以上的跳进,同时即便是同一首民歌当中不同音程跳动也屡屡出现。旋律发展上,经常采用模进、重复以及变化重复等方式。通过在旋律线条当中使用大量的跳进,进一步巩固了漫瀚调自身的音乐特色。

结 语

鄂尔多斯蒙古族短调民歌和漫瀚调作为鄂尔多斯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鄂尔多斯地区民歌的研究有着重要价值。对鄂尔多斯蒙古族短调民歌和漫瀚调的深入研究分析,能更深层次的认识二者的个性与共性、区别与联系,为理论学习、演唱和创作提供更多的参考借鉴。■

猜你喜欢

音程音阶乐句
中职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音程听觉训练研究
一生为客恨情多
大小调五声音阶,来了解一下
对称音阶(Symmetrical Scale)解析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增减音程都是不协和的吗?
音乐游戏玩起来
编钟、音阶、和声与数学之美
翻译的书与翻开的局——纪念《论各民族的音阶》翻译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