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策略

2021-08-15谢振华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灌篮 2021年34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思政比赛

谢振华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在完善高校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价值。然而,不少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育人定位存在一定的偏失性,局限于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缺乏“大体育”视域,制约高校体育课程应有的育人价值。课程思政旨在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需要高校体育基于课程思政背景,积极推动高校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融合,在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的同时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协同发展。

一、高校体育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一)课程思政格局的需要

课程思政需要将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高度协同起来,共同达成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育作为高校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在落实“立德树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构建课程思政大格局需要高校体育打破课程局限性,将高校体育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实现两者协同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提高教育品质的需要

当前,高校发展格局发生重要变化,从“精英教育”逐步向“大众教育”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高校如何才能赢得更好发展,需要坚守品质主线,将教育品质视为高校发展生命线。教育品质提升需要着力于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尤其是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发展,这就需要高校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助力高校品质发展。

(三)体育课程建设的需要

体育课程建设需要主动对接新的教育环境,积极转变教育理念。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体育狭隘的育人定位表现出显著的局限性,不利于体育课程可持续发展,需要高校体育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通过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体育课程育人价值。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发展,也有利于激活学生源动力,进而对体育课程产生显著的反哺效应。

(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我国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国际竞争也更加激烈,需要高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品质,才能帮助大学生提升市场竞争力,满足人才市场需求。思想道德素养是衡量人才培养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体育课程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同时,需要发挥体育课程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中的作用,满足大学生全面素质发展需求。

二、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策略

(一)利用体育项目优势,深耕德育元素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主要以项目形式实施,体育教师应针对体育课程实施特点,充分利用体育项目优势,深耕体育项目中蕴藏的德育元素,增强体育课程教育中德育融合目的性和有效性。体育项目优势的实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健全体育项目体系。不同的体育项目运动特点不同,承载的德育元素也表现出相对的差异性。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需要进一步健全体育项目体系,改变当前体育项目单一化现象,形成丰富的体育项目体系,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此外,通过必修和选修有机结合,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体育项目的机会,建立科学、完善的体育项目体系,为体育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创造条件。

项目立意融合德育。高校在设置项目时,应基于课程思政大格局,综合考虑运动项目的教育价值,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其中。教师在组织与实施项目活动时,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项目活动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通过优化项目立意,在体育项目教学目标设计环节,强化组织者和实施者德育意识。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项目立意,项目活动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成为教师自觉行动。

深耕项目德育元素。在完善体育项目体系支持下,教师应深入解读体育项目,挖掘体育项目中蕴藏的丰富的德育元素,在进行体育项目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过程中,有机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如长跑项目,对学生进行意志力教育,帮助学生克服运动过程中的重重困难,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再如足球、篮球类项目,可以根据团体项目特点,有机渗透团队意识、团结协作等教育,强化学生协作意识,摆脱狭隘的个人主义思想,强化集体主义意识等。

(二)抓住体育课堂契机,有机渗透德育

体育课堂是达成体育课程教育目标、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基于体育课堂主阵地作用,抓住体育课堂契机,因地制宜地渗透德育,让学生受到思想政治熏陶,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抓住课堂导入契机。课堂导入是体育教学的开始,直接关系着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奠基作用。教师应利用好体育课堂导入环节在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让学生从开始就受到思想政治熏陶,激发学生体育课堂行动力、学习力。如借助体育故事、体育发展史、重大的体育赛事等,创设体育教学情境,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政治熏陶,拓展学生体育学习视野,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抓住课堂活动契机。体育项目教学活动组织和开展过程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契机。教师应抓住体育课堂活动契机,在体育项目活动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结合项目活动规则对学生进行纪律、原则性教育,强化学生纪律观念,讲究原则;再如在小组学习活动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教育,强化学生团队意识,将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有机结合起来,并将集体利益、集体荣誉置于个人之上,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境界。

抓住活动评价契机。活动评价是体育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活动评价将对体育课程教学起到引导和驱动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教师应抓住体育课堂活动评价契机,有机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如篮球教学,教师在实施评价时,将“团队合作”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对学生篮球活动过程中的团结协作进行评价,在发扬个人技术优势的同时,还应进行有效的战术配合,从而取得较好的运动成绩。

(三)用好体育比赛载体,深化思政教育

体育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少体育运动项目表现出较强的对抗性。这就决定体育比赛在教学中的广泛存在,合适的体育比赛,能够促进学生体育学习消化吸收,培养学生团队战斗力,也是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应用好体育比赛载体,在体育比赛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营造比赛氛围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比赛氛围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比赛热情,调动学生积极的运动情绪。教师在组织比赛活动时,应重视营造浓厚的比赛氛围,如鼓励学生制作助力道具、组建啦啦队。在比赛活动中,学生通过制作助力道具,提前进入比赛“预热”环节;通过组建啦啦队,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团队精神,从而受到激励,表现出卓越的战斗力,也让学生接受一次思想洗礼,让思想政治教育无痕融合。

利用比赛视频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时代,学生体育活动过程能够被记录下来,成为一段宝贵记忆,也是体育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教师应善于利用体育比赛视频资源价值,有机地融合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播放体育比赛视频,组织学生对比赛进行回顾,反思比赛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比赛中战术配合。通过利用比赛视频,不仅较好地发挥比赛在促进学生体育知识消化吸收中的作用,也自然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激发学生协作意识,不断增加学生获得感。

借助比赛活动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比赛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活动,具有很强的生成性。教师应基于体育比赛自然生成,加强比赛过程观察,捕捉体育比赛中的突发事件,并巧妙地使之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长跑比赛过程中,一名选手因为摔倒,明显落后于其他选手,肯定取不到满意的比赛成绩。然而,学生仍然坚持到比赛最后,跨过终点线。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结合奥运会组织学生交流体育精神。通过利用比赛活动过程资源,既对学生进行心理安抚,又让全体学生借助这次事件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精神。

结合比赛颁奖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比赛活动往往组织颁奖活动,根据比赛组织规模不同,颁奖仪式采用的形式不同。颁奖仪式不仅是营造浓厚体育比赛氛围、提高体育影响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激励学生、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利用不同比赛的颁奖环节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寻求合适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点。如常态化小组比赛,教师可以采用口头荣誉的方式,对获胜小组进行口头表扬,评选出优胜小组、最佳团队等。通过奖项设计,让学生意识到比赛不是单一地依据比赛成绩,团队协作、比赛过程、团队作风等也是重要的标准。通过比赛颁奖活动,间接地让学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三、结语

总之,高校体育课程应基于课程思政背景,积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将体育课程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起来,充分发挥体育课程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构建协同育人的思政大格局。高校体育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应进行系统化设计,从项目设计,到课堂教学和体育比赛活动,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渠道。同时,还应做好配套工作,包括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基于思政教育的体育评价机制建设等,让体育课程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思政比赛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成语魔方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选美比赛
比赛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最疯狂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