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官职业教育实战化教学训练的问题与对策
2021-08-14张双雄何仁杰王苏吴书云
张双雄 何仁杰 王苏 吴书云
[摘 要] 士官职业教育开展实战化训练,必须充分认识到学校职业教育与实战化训练的矛盾,遵循学校职业教育开展实战化教学的基本规律,才能有效推进士官职业教育实战化教学,逐步促进职业教育向实战化训练转变。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实战化训练;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5-0168-02
士官学校职业教育以战斗力生成为导向,形式上从“教书”转到“教战”,实质是士官职业教育回归到以“实”为“本”、以“战”为“核”上来。但学校职业教育并非完全等同于实战化训练,在校职业教育开展实战化教学训练,必须研究分析学校职业教育与实战化训练存在的矛盾与问题,遵循职业教育开展实战化教学训练的基本规律,有效构建职业教育实战化教学模式,这也是促进士官职业教育向战斗力成长需求转变的当务之急。
一、士官职业教育与实战化训练具有内涵特质的差异性,弥合差异须以战斗力成长为共同标准,探索职业教育开展实战化训练的特点规律
士官职业教育是按照部队岗位建设的需要,依托一定的教育内容,运用特定的职业教育方法,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促进受教育者素质全面提升、达到职业教育目的要求的教育实践活动。实战化训练是专门培养军人的专业和职业能力、提高单个军人的战斗力和部队整体作战能力的活动。二者具有理论知识与战斗实践、学科体系与建制实体、隐性内化和显性强制、前瞻与现实等内涵特质的差异性。弥合差异性要以战斗力成长为共同标准,充分认识在战斗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战斗能力,抓住决定战斗胜负的核心要件,才能有效推进士官职业教育的实战化训练。
(一)生成个体战斗力,是士官任职教育开展实战化训练的根本出发点
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基本要素由数个个体要素组成,仗要一个一个地打,兵要一个一个地练,战役由一个一个的战斗组成,战斗离不开单个的个体,无论指挥员还是战斗员个体,战斗力直接影响短兵相接的战斗,间接影响战役、战争的胜败。个体战斗力强弱至关重要。如何提高每个个体的战斗力就是军校教学训练首先要考虑的最根本问题。
个体战斗力的标准是军校教学和训练的基本依据,每个个体通过训练应达到的状态,必须有基本的参照。这个标准绝不是按照“60分”划线,合格意味着毕业,而是一个既有定性的又有弹性范围的量化标准,这个标准通常需要教员灵活地把握,就像法官具有自由裁量权一样,依据战斗力标准、考试小组的综合评价,决定学员的职业基本等级。这个个体战斗力标准在学员入学时就广而告之,使学员确立学习的标准,激发自身的潜力,提高战斗力。
(二)创新新质战斗力,是士官职业教育开展实战化训练的基本方向
所谓新质战斗力就是通过职业教育,并通过岗位实践创新,能够找到可靠的思路、办法和手段生成新的作战能力,或创造性地提高战斗水平。新质战斗力主导着战斗力生成要素的发展方向,对战斗力生成具有重大影响,是形成体系作战能力的内驱力。军校办学的思想观念要有敏锐的军事触角,既要洞察现代战争形态的演变,又要辩证分析不同战争形态下作战理论的优劣,正确把握开展实战化教学的基本方向,既是修补个体战斗力模糊的有效手段,更是士官任职教育实战化教学训练的基本方向。学校是信息交流的平台,是职业素质培养的场所,个体战斗是对传统战斗力的沿袭和继承,新质战斗力的形成则往往是一种战斗力的创新与发展,这种创新与发展既可能是个体的,又可能是团队的,但最重要的是在学校这个平台上,士官能力、素质的提升经验能迅速加以总结和推广。
(三)培养成建制战斗力,是士官职业教育开展实战化训练的主要特征
军事行动的基础在于战术分队,分队建设质量决定了战略、战役和战斗的成败,分队建设的核心就在于团队意识、团队协同的培养,因此在士官职业教育中,培养一个优秀的士官人才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一个分队在训练中变得更有战斗力,这是士官职业教育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士官职业教育既要培养士官学员积极主动、充满激情的核心专业素质,又要培养具有服从意识、思维冷静沉着的职业品质,更需要培养敢于创新、打破常规的个性化特质。因此,需要根据个性特征实行“混班式”模拟建制教学,学校年度专业实施一次分队的机动演练,就是在接近实战的条件下培养士官学员团队意识的重要尝试和有益探索。
二、士官职业教育和实战化训练具有教育的潜在影响性与实战的长期需求性矛盾,要求把握矛盾转化的基本规律,使职业教育与实战化训练相得益彰
一般来说,士官职业教育在校学习时间为3~4年,在短暂时间内要解决未来面临实战化岗位的所有实际问题是不可能的,将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在岗位实战中转化为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把握知识转化的基本规律,使职业教育与实战化训练能够相互促进。
(一)注重理论、实践一体化,是士官职业教育能够转化为实战训练的制高点
士官职业教育必须脱去单纯理论教育的华丽外衣,向理论实践一体转变,不是只从一个角度、一个途径、一个层面和一种可能性去思考实战问题,而是更注重实战化训练岗位需求的多面性、多维性、多元性,多样性地去认识和考虑问题,更深刻、更全面地把握战斗力生成模式,占领职业教育在实战需求的前沿阵地,形成士官学校的集智优势。因此,既要特别注重职业素质的基础教育,发挥理论素养对未来实战能力的潜在影响,注重提高个人的基本素质,更要充分利用作战要素的实战化价值,树立士官学员面对未来、面对岗位的自信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实战环境中,创造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优选定制化的教学方法、使用贴近实战化的教学平台,才会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切不可把教学模式固化下来,把一种模式变成万能的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分实战对象、不分战场环境、不管教学效果,把一种教育訓练模式变成了僵化的形式。比如在信息化条件下,绝不能轻易否定传统的教育手段方法(言传身教、师傅带徒弟等),又要把多媒体教学、MOOC等新型教学模式与实战化紧密结合起来;既要有理论知识的传承和创新,又要有实战化训练的内容,二者相得益彰。
(二)由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训练转变,是院校教育开展实战化训练的必然趋势
军事院校教育一直较为封闭,缺少开放环境,导致学员视野不开阔、知识面窄、协同意识弱、职业信心不足,所以必须结合实战化训练的课题,在以后的教学中与其他军兵种院校之间、地方职业院校、训练基地联教联训,必要时还可与外军士官同台竞技。要学习李小龙创立“截拳道”一样,敢于与高手过招,与高手挑战,扎实树立“练为战”“练为用”“练为赢”的训练风气,确实改变“练为考”“练为看”“练为评”的形式主义作风。由封闭的军事职业教育转向更加开放的军事教育训练,在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过程中,打破封闭的思维定势,扩大观察视角,善于借鉴先进经验,以激发训练的竞争性。
开放式办学就要围绕为战教战的实际,使学员在较短的学时内既要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又要接受实战化训练,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就要统筹安排教学时间、内容,做到紧凑、有序,忙而不乱。同时要打破传统封闭式教学,在制度安排、顶层规划上有统一性和协调性,根据学员实战化训练需要实施院校与院校之间、院校与研究院所之间、院校与部队之间的融合交流,通过成建制改装训练、联教联训等形式,打破院校过于封闭的局面,使院校教育训练与部队作战训练“同频共振”,推动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实战结合。
(三)由理论知识点讲授向综合训练转变,是职业教育训练开展实战化的根本途径
作战体系包含各个作战单元和作战要素,作战体系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各个作战单元和作战要素的全面协调、包容和持续发展,如果体系中各作战单元和作战要素訓练水平不均衡,实战协同起来就不会很顺畅,会被对手找到“体系破击”的“命门”和“死穴”。因为战争是一个动态发展的阶段,是实力消长或此起彼伏的对抗状态,表现为用“系统论”的理念进行整体的筹划,不忽视任何一个作战单元和作战要素在战争中所起的影响和作用。院校教学是以问题研究为主线、以知识点传授为内容向学员传授,使学员明白了“是什么”“为什么”,知识点的传授固然不可或缺,但真正让学员明确“怎么战”更为重要,因此,要将教学内容提炼为实战化训练的重点选定课题,组织不同专业、不同期班混编为模拟建制分队,充分利用院校的仿真模拟训练、机动演练等平台,组织士官学校各专业的协同训练,根据课题有针对性地组织院校各个专业、各院校之间进行实战对抗,检验个体、新质和建制战斗力形成的效果。
三、士官职业教育与实战化训练具有教学的对等性与实战的对抗性,只有把握二者之间的融合点,才能把握任职教育开展实战化训练的效果
学校职业化教育遵循教学相长的基本规律,在教与学的基本关系上,教员与学员基本上处于对等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员为主导和以学员为主体形成互动,实现知识的吸收、传承和创新。实战化训练则是一种对抗性比较激烈的行动,必须以输赢为结果,训练的目的就是在对抗过程中不断地提升个体和团体的战斗力。为此,如何把对等性学习与对抗性训练融合起来,是职业教育实战化训练的基本着眼点。
(一)从作战要素的均衡性教学训练中找到整合点
军校任职教育具有明显的岗位指向性和任职能力的导向性,而目标对战斗力生成模式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基本要素是由个体要素组成的,个体要素的组合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体现在系统性上,所以在战斗力生成模式上,不仅要注重个体要素的发展,更要看系统要素的整合与集成,协调各要素在训练中均衡发展,既要注重分类分级训练又要注重联动训练,既要注重各专业分训又要注重整体合训,既要注重作战单元的协同训练又要突出全要素、全功能、全过程的战术训练,打牢能力基础,不断增强学员的实战能力。
(二)围绕教学实战化的课程结构找到连接点
职业教育应结合专业训练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科设置的知识点,围绕实战化训练和职业教育的双重需要,进行课程体系的再设置、再优化,一是将现有的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形成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专题,同时根据实战化需要不断更新和补充;二是在培养方案上进行结构化调整,进一步考虑将任职期班、职业鉴定和学历期班围绕教学内容和专业训练进行深度融合,将课程划分为基础知识模块、岗位任职模块、实战训练模块,使知识点和实战化能够按照先整合后融合的路子逐步推进。
(三)从实战的多因素作用找到教学突破点
战争制胜之道取决于作战运用、力量布势和战斗精神等因素,还与作战思想、作战环境、作战方式等因素有关。归根结底,没有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可供遵循,只有提倡教学训练内容、方法、手段、效益上的包容性,持续关注教学训练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不断革新训练手段、改进训练方法、加强训练管理、提高训练效益,强化训练的科学性、对抗性和创造性。因此,要在职业教育与实战化训练中,在作战的多要素的对抗中找到突破点,寻找制胜之策,创新军事职业教育,使学校士官职业教育与实战化训练很好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吕云峰.军校教育基本理论教程[M].北京:海潮出版社,2011:7-21.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