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2021-08-14王丽华
王丽华
[摘 要] 阅读自始至终都是锻炼学生理解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的重要基础,在整个素质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正因为如此,将以阅读教学为切入点,立足于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从支架式教学模式入手,分析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主要内涵和发展历程,并阐述当下大学英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师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构建更加高效的课堂。
[关 键 词] 支架式教学模式;大学英语阅读;应用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5-0143-03
在素质教育和新型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当下国家在宏观上对学校建设的要求相较于以往而言,有了更加明显的调整和转变,不再以简单的理论知识背诵为本位,而是更加强调主体地位的突出,这种变化也给教师的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途径。而英语作为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就支架式英语教学这一模式来讲,其自身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能够实现大学课堂师生角色的转变,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一模式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从被动转为主动,教师能够以此为基础,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构建相对应的支架,引导学生向着更高层次的方向进步。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将近90%的学生都认为,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够起到较为明显的作用,但仍旧有部分学生会在实践的过程中滋生出懒惰和倦怠心理。正因为如此,教师才更应当在支架式教学模式尚未广泛推广之际,认真分析其自身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分析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相关概念
(一)发展历程
早在20世纪30年代,维果斯基就已经提出了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也就是说,学习者认知发展的水平存在两个区间,首先是第一发展水平,其次是第二发展水平,第一发展水平代表的是学习者的真实水平,第二发展水平代表的是学习者的潜在水平,真实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而这一段距离的状态,与学生所接受的教学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也就意味着教学应当成为引领学生发展的前沿力量,让学习者向着更高水平跨越。从构建主义者的有关论点来看,最近发展区也可以被当成建筑行业内的脚手架,这种脚手架的支撑能够发挥出支架作用,推动学生向着更高层次迈进。在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推广之后,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也在20世纪50年代首次提出了支架理论,这一理论主张支架教学强调的是情境的创设,必须要以情境的创设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更为容易地接受新的知识和概念,在学生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再逐步撤销支架,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独立探索。欧共体曾经在远距离教育训练项目相关的文件中,把支架式教学看作框架的构建,这一框架的构建能够让学习者从多个角度去理解所学知识,能够帮助学习者把复杂的任务进行分解,由浅入深,抽丝剥茧。
直到20世纪末期,支架式教学才正式在我国得到了应用,并且也在近些年来颇受外语教学研究者的重视和青睐,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数量骤然增长。庞维国曾经对支架式教学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探讨,他强调支架式教学内容应当涉及情境的创设、自主学习,以及小组讨论等多个环节。
(二)基本内涵
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引导下,教师过于注重对词汇和语法的讲解,企图让学生背诵足够多的理论来应对多种多样的考试,而且也注重对学生翻译能力的训练,这种满堂灌的方法让学生的学习状态始终十分被动,无法真正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中去,教师是课堂的支配者和掌控者,这就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学生也无法明确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阅读课的氛围也变得沉闷且尴尬。但支架式教学模式却能够改变传统局面中的弊端,学生重新成为课堂的主人,主体地位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尊重,教师也不再盲目灌输理论,而是不断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力量突破实践中的重点和难点,发挥出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爱好参与各种类型的英语实践活动,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也实现了调整,不再是单纯的灌输者,而是成为课堂内容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成为学生重要的辅助力量,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除此之外,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也能够让教师有效利用课堂教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信息和元素的优化配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基本構成
从现阶段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情况来看,其自身的构成大致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情景设置,教师依照本节课的重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出恰当的情景支架,通过特定的环境来感染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并采取多样化的手段,让学生融入情境当中,充分利用各种工具去解决问题。其次是支架搭建,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诱导,鼓励学生通过情景问题去挖掘更为深入的内涵与本质[1]。然后是自主探索,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价值,为学生保留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从中自主选择、自主解决问题。还有就是合作学习,在这一阶段,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会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协商和交流,分享自己研究的成果和经验,推动资源和信息的共享。最后是评价,评价囊括了之前学习的各个环节,不仅涉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且还涉及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自身在探索中所取得的成果以及潜在的问题和不足。
二、分析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词汇量有限
词汇是学生理解语句和文本的核心基础,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充足的词汇量,那么也完全无法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和体系,也就更谈不上文章的阅读和理解。从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词汇量应当达到4200~6000次之间,4200指的是4级词汇,6000指的是6级词汇。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词汇量较为匮乏,而且也没有达到熟练掌握和运用的程度[2]。调查显示,有将近5成的学生把自己阅读效果差的原因归结到生词太多上,他们在阅读的时候,由于见到的生词较多,所以也不得不暂时停止连贯的活动,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某个单词词义的猜测上,这就大大降低了整篇文章的阅读速度,也会让学生顾此失彼,无法充分理解文章的大意和内涵。
(二)文化背景知识有限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都受到了应试教育的束缚和限制,并且这一现状在短时间内也不会得到明显的改变。许多学生在步入高校前,大多都没有拓宽自身的知识面,信息获取的渠道也十分有限。但从大学英语的教材中可以看出,阅读的内容具有十分明显的多样性特点,涉及的知识范围十分广阔,所以学生在研读主题的过程中也会遇到明显的障碍和困难。例如,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克隆羊的问世这些科普类型的文章,都超出了学生日常学习的范畴,所以在理解上的难度也相对较大。除此之外,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也会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产生困扰,如果学生对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知之甚少,那么在做题的过程中,就无法真正理解作者的意图和目的,甚至会完全按照汉语的思维模式去揣测文章大意,这就必然会降低学习的效率和质量[3]。
(三)阅读习惯不正确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使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一些学生往往以逐字阅读为主,忽略了对整篇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能一目十行,这就限制了自身做题的速度,而且也出现了断章取义的问题,具有以偏概全的弊端。同时,部分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懂得默读,必须要通过大声朗读才能理解文章的内涵,这就给他们的考试带来了较为明显的限制。另外,一些学生在遇到生词的时候,往往惯于寻求字典的帮助,虽然这一方法会帮助学生积累新的知识,但却无法让学生应对考试,再加上,部分新词的意思本身就可以通过整篇文章的内涵来推测得知,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学生查字典的行为也会浪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再者,部分学生的汉语思维较为明显,习惯于边读边翻译[4]。
(四)阅读课的精读问题
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都选择精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过于强调对语言点的学习和背诵,也侧重于词汇和语法的传授,让学生关注生词短语和句法结构,却并没有为学生介绍阅读技巧和方法,学生的阅读习惯仍旧停留在过去的层面中无法自拔。久而久之,阅读课就变成了教师一人的舞台,教师忽略了学生真正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也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师生之间的互动十分有限,这就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阅读课也变得更加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好感也必然会被消磨掉。除此之外,部分教师仍旧把自己当作课堂的支配者和掌控者,没有认真了解学情,导致教学设计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三、分析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课中的应用方法
(一)创设支架
教师要围绕每堂课的学习主题和重点,研读最近发展区的相关概念,建立系统的概念框架,并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引导学生掌握更加多样化的阅读方法,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猜词、判断、推理、略读,让学生能够沿着支架的方向继续向上攀登。在正式开始阅读之前,教师也应当尽可能帮助学生扫清语法方面的障碍,并为学生介绍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优化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融入情境
教师需要让学生在特定场景的引导下,主动探究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weeping for my smoking daughter”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的阅读列举出以下三个问题:why do people smoke?if you have smoked for a long time,what will happen to you?what will you do if you find a child smoking?这些问题都能够引导学生认真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吸烟案例,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引发他们的思考。问题可以让学生探究吸烟的各种原因,让学生分析吸烟的坏处,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和社会条件。
(三)自我探究
笔者在上文中已经强调过,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重点在于学生地位的突出,所以教师应当给学生保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自行探索问题的答案。例如,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列举出文章的框架,让学生在特定的范围内对段落进行划分,然后再明确段落的大意,抽丝剥茧,一步步接近问题的本质。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时刻观察学生的发展动态,给予他们及时的鼓励和帮助,让学生的研究方向能够按照固定的支架,逐步攀升。长此以往,学生也会养成独立自主的思考习惯,会进一步降低对教师的依赖,主动探究,主动进步。
(四)合作进步
在话题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为不同的小组分配相应的任务,再设置一定的时间范围,让小组内的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寻找答案,学生之间可以根据自己收集的信息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在设置探索题目的时候,教师需要尽可能结合4级和6级的考试题型,并按照这两个级别的难易程度,让不同的小组既可以接受挑战,也能够收获突破重难点的喜悦。在讨论时间届满之后,每个小组要派出代表进行陈述,如果陈述的内容与预期的答案出现了分歧,那么教师也应当及时予以指正,共同寻找正确的答案。除此之外,合作探究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或者是课后总结的任务,让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分工,并发挥优势和特长。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注重对效果的评价与审查,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评价包括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这三个方面的形式,评价的内容涉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小组中作出的贡献、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等。也就是说,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评价,都不能流于表面,而是要深入學生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最为客观的结论。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调整课堂教学结构的应有之策,也是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支架的创设、情境的优化、独立探索、合作交流这几个角度论述了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充分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且也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内容,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学主体的参考依据,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参考文献:
[1]贺琛琛,王崧珍.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中的应用探究[J].昌吉学院学报,2021(1):125-128.
[2]杨敏.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听说课堂中的应用[J].英语广场,2020(22):106-108.
[3]杨敏.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听说课堂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J].英语广场,2020(19):118-121.
[4]黄敏,李友利.“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2):136-138.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