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有效设问,打造高效课堂

2021-08-14侯文花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小菲铅笔盒瓶颈

侯文花

问题是学生思考的桥梁,是新知探究的基础,更是重难点突破的捷径,发挥好问题的实效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法宝。如何将问题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呢?我觉得一方面要做好问题的预设,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课堂中问题的生成,及时地追问,多角度地巧问,让课堂展示无与伦比的魅力。

数学课堂是一个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舞台,要想让这个舞台大放异彩,我们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认知、学习内容、重难点等方面精心预设问题,让学生通过动脑想、动手做、齐探讨、共交流等方式方法来进行思维碰撞,从而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能力的提升。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理解和掌握,让数学课堂表现出不一样的精彩。

一、借瓶颈之处,有效设问

每节课都有教学重难点,每个重难点都有属于它的瓶颈之处,一堂课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学生对于瓶颈处知识点的突破和理解。瓶颈之处突破了,学生就能够真正利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在瓶颈之处合理预设问题,借助问题的抛出,引发学生克服重难点的欲望和积极性,使学生通过探究得出想要的结果,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在对青岛版教材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估计》一课的学习时,这一课的难点是理解“估计”是什么意思,到底怎样估才是合理的。随着课程的探究和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明白了估计就是数一数、估一估,一共大约有多少个。于是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加深学生对估计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我展示出一幅红豆的图片,提问:大家有什么方法估计出图片上大约有多少粒红豆?学生都知道先把一行圈起来,先数一行有几个,再数有几行。接着提问:我们可以先数哪一行,为什么?大部分学生都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可以数第一行或者第二行,并说明理由。

于是我继续追问:不能先数哪一行,为什么?从而将简单的问题,进一步拓展为一个知识的延伸和难点的突破。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动脑想,发现了不能先数最后一行,因为最后一行太少了,用它来估计离准确数值相差太远。通过对后半节课的巧妙设计,学生对估计的方法和要求掌握得更加透彻明晰,知识点掌握透彻了,灵活运用就能水到渠成。

二、借新旧衔接处,合理追问

数学是一门关联性和衔接性特别强的学科,新旧知识衔接好,很多新知识学生就可以借助已有的知识通过转化、迁移、推理等方法得以掌握。所以教师要准确把握新知识的生成点,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之处巧妙地进行追问,充分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差别创设悬念,促使学生体会新知识新在哪里,如何进行突破和解决,从而在对比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时,上课开始时可以先出示两块绿地,一块是平行四边形,另外一块是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引导学生比较一下哪块绿地的面积更大一些, 为什么?通过计算观察,学生发现第一块绿地是平行四边形,之前学过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用底乘高就能求出面积,而第二块地是三角形,学生根本无从下手。此时,学生一个个愁眉苦脸的,不知道怎么计算,更不知道怎样比较大小……这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第二块地与和第一块地哪里不一样,学生们发现形状不一样,可能大小就不一样。继续追问,那第二块地能不能想办法转化成第一块地这样的形状,如果能,需要怎么转化?

这里充分利用已學的旧知识,借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理解,巧妙地与新问题融合在一起,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怎样求解三角形的面积上。这样通过问题而产生悬念,使学生产生了对新知识探求的欲望和积极性,进而使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面积时充满了兴趣,新知识的生成也就变得非常轻松。

三、借意外发生处,巧妙提问

虽然课前我们做足了预设,但是课堂是一个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地方。当意外发生后,教师应该快速地寻找突破口,寻求意外与本堂课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巧妙地进行问题的设计,使学生的思维意识向课堂教学目标靠拢。

课堂上我们正在进行“20以内数连加计算方法”的学习。课程刚进行一半时,就听见“啪”的一声响,我寻声望去,原来是小菲的铅笔盒掉到了地上,铅笔、橡皮散落一地,同学们都盯着她看,心思都不在我这儿了。看到学生无心听讲,我示意她快点收拾好,继续上课。小菲好不容易把铅笔拾好,把铅笔盒放到桌子上,不料胳膊往桌子上一放,铅笔盒又被碰掉了。这时教室里传出了笑声和窃窃私语声。学生的注意力彻底聚焦在小菲那里了,小菲的脸涨得红红的。想继续上课是不太可能了,这时怎么办呢?我看了看小菲,忽然眼前一亮,对同学们说:“小菲给大家出了一道计算题呢,看看谁能算出来!小菲的铅笔盒里还剩 8支铅笔,左边掉了 2支,右边掉了 4支,那么她铅笔盒里原来有几支铅笔?”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被转移到这道题目上来了,大家都兴致勃勃地做了起来,效果不言而喻。课堂上,教师的灵活应对既免除了发生意外的学生的尴尬,转移了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又锻炼了学生 2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能力,可谓一举三得。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多思多想,多看多问,通过精心预设合理而又有效的问题,在课堂中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提问和引导,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去思考和探索问题,从而使课堂焕发夺目的光彩。

猜你喜欢

小菲铅笔盒瓶颈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妈妈的秘密
巧破“铅笔盒失踪案”
在突破瓶颈中成长
感谢老公的情人
感谢老公的情人
点击图象问题突破图象瓶颈
小袋鼠的新家
放弃后的惊喜
小菲真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