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思考
2021-08-14孙晶
孙晶
摘 要: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国际安全五个方面。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的不断拓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在当今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形势下,我国依然面临着国际舆论的恶意、误会;与西方话语体系的中心位置之争方面的挑战,国际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无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设置了诸多障碍。面对这些挑战,我们要树立科学的“矛盾观”,继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重思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深刻体悟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关键词:哲学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2.050
1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可以简要概括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五个方面,内在蕴含了“五位一体”的深刻含义。持久和平是指各国结成伙伴关系,建设一个和平共处互商互谅的政治共同体,相互尊重,不恃强凌弱、不走霸国主义路线。普遍安全是指打造共建共享、共同合作、普遍安全的共同体;共同繁荣是指各国要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按照合作共赢的方式;开放包容是指打造交流互鉴的文明共同体,坚持各个文明都是人类瑰宝,相互之间没有鸿沟和冲突的理念;清洁美丽是指打造绿色低碳的生态共同体,提倡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建设一个美丽清洁的世界。
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挑战
2.1 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形势下,面临国际舆论的误解和抹黑
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下,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俨然已发展为全球化。互联网造就了全球信息共享、全球文化互鉴的大趋势。全球“利好”环境,中国也搭上了这一快车。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逐渐提升,中国对现有国际体系和大国的威胁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一时间,“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新殖民主义论”等不利于中国的论调接踵而至。甚至西方人士从“权利转移理论”出发,认为中国必然会走经济强大——政治崛起——军事扩张路线,为新的世界权利而战。这些论调,实质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故意抹黑中国,离间中国的国际关系,阻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例如,中国为疫情研制的疫苗也遭到了西方国家的质疑和排斥,他们不相信中國能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发有效疫苗。因此,我国必须按照一直对外宣布得走和平发展道路,绝不称霸,用和平方式实现自己的发展,用和平的方式来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我国政府面对西方新自由主义国家的误解和抹黑,不会怕,也不会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必要时会澄清误解,还中国一个清白形象。
2.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东西方哲学话语体系中心位之争
中国发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包含中国哲学倡导的以天下大同、和而不同、多元包容、和谐共生为核心的理念。中华文化中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孔子主张“和而不同”“和羹之美,在于合异”。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先生认为中国文化中具有世界主义思想,最有可能和资格带领人类走向“世界国家”的是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是中国哲学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为人类未来走向的满意回答。它包括当下流行的中国传统文化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话语和中国文化对世界贡献的话语。以英美为代表新自由主义国家在近代几百年殖民掠夺中将西方崇尚自由理性的文明和价值体系带到世界各地。全球化思潮一直在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发起,占据核心领导地位,所以西方国家也逐渐形成“文化霸权”态势,“文化中心主义”“文化普遍主义”“文化同质化”等说法应运而生,妄图以西方强势文化来一统世界。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中,难免会因文化背景的差异而有分歧,甚至进一步引发冲突。如何从“我”走向“我们”,如何实现“自我”和“他者”的和谐,如何从实现“小我”与“大我”的统一,仍然是值得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2.3 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
疫情发生后,中国政府高屋建瓴,准确把握世界脉搏,全球各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变局”包括世界权力转移,“东升西降”格局出现;美国“退群”现象致使世界秩序出现坍塌的危险;中国和新兴经济体国家以和平渐进的方式完善国际秩序,阻力、困难颇多;各国竞相比拼新兴技术,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量子科技为核心,深度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涉及方方面面,前所未有。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传播全球给原本处于变局中的世界蒙上了一层“雾霾”,加重了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
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思考
3.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树立科学的“矛盾观”
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范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一切事物内部的矛盾有两个方面: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吸引、相互转化、相互依赖的趋势。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相互否定的趋势。事物内在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存在,同一斗争着辩证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包含着矛盾、同一和斗争辩证运动过程。基于全球视野,世界上的国家和民族,在政治背景、经济背景、文化背景、价值背景等方方面面的差异,有着历史的积淀,客观存在,难以改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对立中寻求统一,在同一个地球村中,对立的国家要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地共处于一体中,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相互包容,尊重彼此的利益,这才是长久的相处之道。如果只强调对立双方国家斗争,激化矛盾,燃起战火,不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更不利于本国人民的生存。因此,要坚持“和谐哲学”,放弃“斗争哲学”。放弃“斗争哲学”并不是不斗争,是将斗争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不伤及彼此的和谐。面对西方政治上“零和博弈”的思维、东西方文化“C位”之争,要完善相互协商、共建共享的沟通合作机制和平台,坚持平等、包容、相互尊重的理念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