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消费结构变迁的影响因素探析
2021-08-14卓昱含
卓昱含
摘 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消费主义的盛行不容小觑。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消费的關键主体,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革有预测作用,其消费结构的变迁值得重视。特别是在大学生恋爱中其消费结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全面把握当前大学生恋爱消费结构变迁的特点及问题,探究其变迁的影响因素,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消费观,完善消费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时代发展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消费结构;大学生恋爱;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2.047
0 引言
消费结构主要指个体在进行消费行为中的消费内容、消费形式在消费总体中国的分配及相互关系。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构成复杂,学界对其定义标准也众说纷纭,从马斯洛需求层次视角来看,可以大致分为三种消费结构:满足基本生存的消费、满足情感文化的消费、自我发展的消费。事实上,大学生的消费结构经历了较大历史变迁,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改革开放的深度发展,大学生群体作为重要的消费主体,其消费结构受到经济发展、社会变迁、文化传输等因素影响。消费结构出现从温饱型消费结构向发展型消费结构发展趋势,特别是90后学生在旅游消费、文化消费、符号消费等方面消费占比开始增多。
1 当代大学生恋爱消费结构变迁
1.1 消费结构多元化趋势
当前的中国大学生生活在物质生活较好的时代,在恋爱消费过程中不局限于物质资源的消费品,文化消费、符号消费、娱乐消费等虚拟消费产品开始占据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在恋爱中,供于大学生消费的经费主要来源于父母,在恋爱中的经费通常支出占比较高的有餐饮、通讯、旅游、交通等娱乐性支出,也有观影、看展等文化文艺类支出。
1.2 消费方式网络化趋势
网购消费方式日渐成为中国年轻人主流消费模式,据相关数据,在网络消费行为花较多时间的主要为青年人。当前大学生日常生活与网络密切相关,在消费行为上选择网络消费是大学生流行的消费手段,据调查只有14%的学生从不在网络消费。网络上的产品价格比实体店低廉迎合了大学生有限的购买力,并且数字化销售方式也刺激大学生消费欲望和行为。
1.3 消费异化开始出现
消费异化现象伴随着外界影响产生,消费行为上主要表现为主观个体成为客观商品的“奴隶”。大学生在消费商品的同时,其真实消费能力与虚假欲望的协调出现困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大学生群体开始出现。符号消费的追求与自我认同的链接开始加强,在恋爱的激发下,容易产生冲动消费、过度消费等现象。出现消费行为异化的特征。
1.4 消费结构失衡
大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进一步发展完善人格,自我发展消费通常包括用于学习资源、培训学习、书本支出等消费。在消费总体有限的情况下,恋爱消费中娱乐性消费如占较大比例,是很难满足自我发展的消费需求。如恋爱双方沉溺在满足娱乐性消费中,将自我满足建立在感官快乐上,将不利于个体综合素质发展,也不利于完成学业以及未来就业。
2 理论基础
2.1 消费主义理论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其产生伴随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并通过大众传媒对个体进行社会化刺激,激发个体消费欲望,最终沉迷追求符号价值的个体被物欲控制。在消费主义视角里,重点凸显商品的符号价值,消费主义认为这些符号价值可以反映消费个体的社会地位、品味、声望等,这一理念直接与仅关注商品使用价值的消费模式区分开来。人在消费时不仅仅只追求商品的使用价值,更追求一种“虚假心理需求”,这种需求是无限度的。
2.2 理性人
理性人概念源自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科尔曼提出的理性人直接与帕森斯的社会人和韦伯的组织人或是经济学的经纪人区分开来。从理性人角度来看,人的行动会产生不同的效益,这些效益不仅仅指经济层面,还包括情感、精神、文化等非具象层面。将理性人引入大学生恋爱消费结构变迁,可以更客观理性对大学生消费行为进行合理引导,培养大学生尽早树立责任意识。同时引导大学生用理性人的视角来审视自己在恋爱中的消费结构。
3 大学生恋爱消费结构变迁的影响因素
3.1 后现代媒体的社会化
大众传媒对个体社会化影响方式是多渠道、多元化的,当前大学生虽未生活在后现代社会,但其身边的媒体如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已成为影响大学生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并且深深影响着大学生在消费行为领域的变迁,体现出后现代化媒体的影响力。主要表现为“去中心化、不确定性、多元化”特点,特别是后现代媒体的多种载体提供了一种双向互动,个体在传媒中不仅仅是接收信息的被动者,还可以是价值观的传播者、制造者、参与者。这样消费价值观的标准出现了多元化趋势,隐形约束逐渐减弱。
3.2 超前消费经济方式的流行
花呗、校园贷等超前消费的消费方式成为大学里流行的一种消费手段,这种方式在给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容易助长了一种不健康的消费心理,甚至引发社会问题。新闻中也报道过大学生欠债自杀的社会事件,借贷行为容易造成经济负担过重,产生精神压力,导致无暇学业。
3.3 消费主义经济理念的误导
全球化背景下,消费主义作为其资本文化的开路先锋,被强有力推广流行。对消费主义经济理念理解偏差表现在,认为过度消费推动国家经济,混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本质内涵。在大众传媒中为促进消费,经常以爱国作为卖点对大学生进行消费引导,成功赋予消费主义伦理道德和政治正确的“内涵”。这也导致在大学生恋爱中拜金主义、攀比风气的盛行,大学是群体生活较集中的环境,消费观、消费行为的传播容易引发不当的从众行为,时尚消费、炫耀性消费在大学生群体并不少见,这也是在群体中错误寻求认同感的表现形式,在追逐物质中,忽视了精神世界,最终精神匮乏内心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