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导向的高校外语跨文化交际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
2021-08-14李晓媚
李晓媚
[摘 要] 在阐述跨文化交际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培育外语跨文化交际复合型人才的现实必要性,基于应用导向从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优化外语课程设置、改进外语类专业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深化国际间办学合作等层面对高校外语跨文化交际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进行探索,以期可以培育更多符合我国国际化发展需求的外语跨文化交际复合型人才。
[关 键 词] “一带一路”;高校;跨文化交际;复合型人才;成果导向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5-0058-02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縮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1]。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及推进,沿线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渐紧密,跨文化间的交流日渐频繁,对具备高水平的外语跨文化交际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这要求高校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在人才培养中的主要角色作用,肩负起培育符合国际化发展需求的外语跨文化交际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任[2]。
一、跨文化交际复合型外语人才
跨文化交际复合型外语人才是为满足跨文化交际的实际需求,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扎实的外语理论知识和高超的外语使用技能,又要具备专业特长以外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从而能够胜任岗位对其各方面能力的要求,可以胜任外语相关工作的一专多能的人才[3]。作为外语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丰富的文化涵养,能够熟练地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够运用外语开展外事、教育、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的翻译工作,能够胜任教学、管理以及语言科研等领域教学及研究工作等的跨文化交际复合型人才[4]。丰富的文化涵养则要求其必须注重文化知识的积累,知识面不能局限于语言或教学等层面,而应当向更加广泛的领域拓展。通过多学科的涉猎和知识积累,可以促进其涵养不断提升,更利于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育[5]。
二、“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下加快高校跨文化交际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必要性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下,跨文化交际复合型外语人才成为企业乃至国家必须具备的重要战略资源,对“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推进进程和实施效果造成直接影响。同时,加快高校跨文化交际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也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加快我国外语类人才培养,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带一路”建设中涉及的行业领域十分广泛,在此背景下,外语跨文化交际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外语教育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具体而言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推进人才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内企业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和改革发展需求,积极融入国际市场,随之带来的则是对高端外语类人才的迫切需求。为满足企业对外语人才的迫切需求,高校必须尽快加大力度培育精通外语、掌握专业、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化运作能力的优秀人才。二是契合不同国家客户群体对多种语言的人才的需求。“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内企业与其他国家企业的合作不再局限于英语国家。这种背景下,当代人才必须掌握两种,甚至多种语言,才能在多元化的文化和语言工作环境中占据优势。三是国际化发展视野下提升人才竞争力的必然要求。高校通过推进外语跨文化交际复合型人才培养,可以有效地挖掘外语类人才的潜力,提升外语类人才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二)解决当前高校外语类人才培养问题,培育外语跨文化交际复合型人才的现实需要
目前,高校外语类人才培养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影响了外语类人才培养的步伐。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资源、资金以及师资支持不足。同时,具备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建设不足,无法匹配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对师资力量的需求。二是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不足,人才培养结构单一。当前的课程体系中对理论教学关注度过高,对实践教学存在重视不足的问题,导致大部分语言专业学生在实践时经验不足,对专业领域实践知识了解甚少,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等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三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国际化元素的融入,造成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不足。这种情况下造成一些学生故步自封,缺乏国际化适应能力,对“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文化背景、“一带一路”的合作领域等认识不足。
三、基于应用导向的高校外语跨文化交际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
(一)树立外语跨文化交际复合型人才培养观念
跨文化交际复合型人才培养实则是培养既具备知识和技能,又具备其他专业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将二者融为一体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外语类人才。高校树立外语跨文化交际复合型人才培养观念,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在课程教学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又要突出语言技能的获得和跨文化运用。二是处理好行业对人才需求和高校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高校应当树立起基于应用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深入的调研分析和研究,明确对人才知识、能力、综合素养等方面的需求。三是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突出应用性,并基于此不断地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理念的合理优化,培育符合我国国际化发展的高校跨文化交际复合型外语人才。
(二)基于外语跨文化交际复合型人才需求优化课程体系
“一带一路”倡议下,合理地优化课程体系可以更好地对接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提升高校外语跨文化交际复合型人才的针对性和培养质量。基于外语跨文化交际复合型人才需求優化课程体系,应当融入模块化课程建构理念。具体而言应涉及三大模块。
1.专业理论知识的课程模块。在课程模块中,内容涉及语言学、语音学、翻译学以及跨文化交际理论、英美文学、英美文化等课程。这些课程根据不同的权重以合适的课时安排到教学当中。通过开展这些课程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结构和运用使用规律,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意识。
2.专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模块。专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模块,侧重基于学生听、说、读、写、译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合理地安排基础语言课程、写作课程、精度课程、翻译课程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合理开展可以提升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
3.综合知识及能力模块。综合知识板块课程设置应当全面涉及外语跨文化交际复合型人才需求相关的课程,包括法律课程、管理课程等。同时,这部分课程模块应当契合个体兴趣、市场需求等进行合理的选择,意在促进学生个体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三)创新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方法
为了提升外语跨文化交际复合型人才的质量,必须对课程教学方法予以优化。具体而言:一是教学方法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个体的参与度。二是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教学活动,发挥第二课堂在外语跨文化交际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三是要充分发挥实习基地在提升学生外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层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校内外联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把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外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不断提升。
(四)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
在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两项内容,一是根据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围绕就业市场调研情况等设计合理的知识结构模块。二是以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选择合理的教学管理模式。
在教学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对现有的选课制、学分制进行调整,使之能发挥保障作用。教学体系中包含多种类型的课程,例如专业基础课、通识文化课、专业方向课、实践课等,通识文化课则分为选修课与必修课两种,学校会对必修课教学活动的组织提出统一要求,但选修课则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等自主选择,如果成绩不合格也可以重新选择或继续学习。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方向课有所不同,前者为必修课,而后者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但对学生的学分数量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五)加强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只有足够的师资才能使学校的教学水平与竞争力得到提升,要对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年龄、专业等进行合理搭配,增强其合理性。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建设复合型师资队伍:一是跨学院整合教师资源,争取拥有更多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为了使外语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能发生积极改变,可以从专业教师中挑选出一批有良好英语素养的教师,从整体上提高外语教学质量。二是与兄弟院校保持良好合作,实现师资资源的共享,产生优势互补的效果。首先,要对师资培养工作制订培训计划,组织教师参与各种类型的培训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更新。其次,以多样化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等参加跨专业培训,使教师业务素养得到有效提升。最后,鼓励其他专业教师参与外语学习,实现多个专业的融合发展,更好地满足学校英语教学课程改革所需。
参考文献:
[1]姜毓锋,苗萌.跨文化交际视角下ESP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探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8):83-84.
[2]常晓敏.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日语专业文学阅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6):185-186.
[3]胡纯,陈茜,张吟松.基于云南高校的泰语教育与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探究[J].智库时代,2020(10):179-180,283.
[4]王芳.潍坊外贸从业人员跨文化交流能力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20,20(1):22-27.
[5]刘艳萍.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外语人才国际化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4):91-95.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