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体验式教学在针灸学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8-14朱英廖子龙李倩汪国翔陈日兰
朱英 廖子龙 李倩 汪国翔 陈日兰
[摘 要] 阐述了情景式体验教学法的优势,分析了目前针灸学临床实践教学的一些弊端以及情景式教学法在针灸学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可行性。通过研究证实该法在教学中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客观指标评价上尚需加强研究。
[关 键 词] 情景体验式教学;针灸学;临床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5-0052-02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没有扎实的理论不行,但只有理论基础还不够,必须在坚实的理论基础支撑下进行大量的临床实践,才能逐步提高。但据现状分析来看,大部分本科生在接受针灸学课程教育时,只接受理论基础教育,而实际操作较少,能做到经常训练针灸操作的更少,导致大部分本科生进入临床实践教学后,难以加入针灸临床实践教学。因此,必须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增强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增强其自信心。本研究通过情景体验式教学法进行针灸临床实践教学,取得一定的成效,在此阐述如下。
一、研究背景
在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针灸学是针灸推拿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不可动摇。目前针灸学教学改革繁杂多样,如刘密等人运用能力为导向针对针灸学构建了针灸理论、针灸实训、针灸应用三个教学课程模块,取得良好的效果。王欣君将LBL、PBL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有效地将习惯于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转入问题导向模式,解决了PBL教学模式耗时过多的问题。
情景体验式教学法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有效历史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认知冲突,使学生敢想、敢问,在问题中发现问题、从而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既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又是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有益探索。目前,学者对体验式教学法也有不同的理解,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1)教师的导引;(2)学生的参与实践;(3)师生的感悟交流。其实质是一种通过授课老师在实际情况下或创设模拟情境,让学生直接参与其中,而不是旁观者角色,从而获得个人的启发和收获,其通过“行动”来驱动学习,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有效发展。其集知识、实践和反馈于一体,是目前一种效力更持久、更人性化的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法是强调以学生发现学习,亲身体验的本质是实践,通过正确引导学生在经历中体验生活、感悟人生,通过爱憎苦乐、成败得失、是非善恶、各种人和事的经历和体验,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这是对“填鸭式”教育、“管教型”德育的变革,使学生从客体回归到主体地位。在哲学意义上,体验式教学经历了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产生真知的过程。
医学生最终需要将理论转化并运用到临床,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实践更具实际和教学指导意义。而临床技能能否熟练掌握并非简单地通过“教科书”或“临床见习”,其必须通过反复练习实践才能熟练掌握。因此,临床实践教学在医学生学习中的地位毋庸置疑。由于临床实践多在医院进行,而承担临床教学的老师其本身也承担着医师本职工作,对学生来说也仅是蜻蜓点水式的教学。
据现状分析来看,大部分本科生在接受针灸学课程教育时,只接受理论基础教育,而实际操作得较少,能做到经常训练针灸操作的更少,导致大部分本科生进入临床实践教学后,难以加入针灸临床实践教学。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有:(1)学生对针灸自信心不足,认为初学难以达到较好的疗效,所以不敢动手操作,而不动手操作又难以提高自身的针灸技术,这样恶性循环,使学生进步缓慢;(2)部分学生对针灸有惧怕感,不敢自己尝试,没体验过也不敢为他人施针,或者对针灸临床操作过程不熟悉,无从下手;(3)少部分学生本身对针灸学兴趣不大,学习只是为了完成学业。
醫学类情景模拟式教学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对病案发生情景再现,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切实培养中医辩证思维能力与实操能力。近年来,各高校临床实训中心的建设规模和临床实践教学比例不断加大,针对教学方案包括情景模拟实践教学的准备、实施、考核和点评、总结等环节,教师课前根据实训内容制定考核表并列出详细的自评与互评要点,包括个人自评、组内互评、他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四部分,但重点突出学生自评互评,课堂上由教师和学生在实训课堂设置模拟诊室,根据实训病证辨证分型结果为蓝本对学生分组,各小组根据所分配证型组内协商后自行模拟医生、患者及陪护等角色,情景化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诊断、辨证论治、处方配穴、腧穴定位、刺灸操作全过程,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考核表进行自评与互评,最后由同学和教师共同给予点评总结。该教学方法不仅在训练学生系统的辩证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效应,还对培养学生未来医疗职业素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成果
(一)研究过程
在2020年1~8月共纳入72名来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针灸科实习的广西中医药大学和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的中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
该研究设计了针对教学方案包括情景模拟实践教学的准备、实施、考核和点评、总结等环节。
1.教学准备
带教老师先对所有轮科学生进行培训,内容选择针灸科相关优势病种的诊疗过程如面瘫、腰痛、肩周炎、胃痛等,由教师和学生在实训课堂设置模拟诊室,根据实训病证辨证分型结果为蓝本对学生分组,各小组根据所分配证型组内协商后自行模拟医生、患者及陪护等角色,模拟病人先熟悉病情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表演能力,身临其境地感受病患的痛苦及诉求,带教老师不时在旁边指导。接诊医生组提前熟悉好相关疾病的问诊特点、接诊要求及治疗方式方法。教师课前根据实训内容制定考核表并列出详细的自评与互评要点,包括个人自评、组内互评、他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四部分,但重点突出学生的自评、互评。
2.教学实施
选择一天下午,进行情景演练,学生B模拟病人进行就诊,学生A进行接诊,教师旁听,情景化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诊断、辨证论治、处方配穴、腧穴定位、刺灸操作全过程。
3.教学总结
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考核表进行自评与互评,最后由同学和教师共同给予点评总结。
(二)研究结果
该研究共收集72分学生调查问卷,其中对该教学方法总体满意的有61份,占84.7%;一般满意的有7分,占9.7%;不满意的有4份,占5.5%。满意的意见大多集中在教学新颖、兴趣高、主动性高、寓教于乐等方面,不满意的4份中,共同的原因为主观感觉太过耗时、同学间合作不够协调等。师生评价表显示,教师对学生的参与度、体验度、完成度给予了高度评价,学生对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给予了较为满意的自评,体验式教学效果较为满意。
通过情景体验式教学法,我们发现通过创造实际的情境和机会,医学生的针灸临床能力得以有效掌握,医学实践能力与素质整体提高。在情景体验式教学课堂中,学生参与度高,充分调动了各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使教师得以发现,并逐个总结学生的优点,鼓励其继续发扬,指出相关缺陷,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加以改正。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还提出了许多关于就医体验、治疗体验等的感受,这既对医疗环境的改善有着促进作用,又给学生在今后的医疗工作生涯中留下良好深刻的印象。扮演“患者”角色的学生,给予的最大反馈是病人与医生的沟通障碍是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作为学过医学知识的学生,在扮演罹患相关疾病的患者前,已有一定的医学基础准备,但在实际沟通过程中,仍然有沟通困难、表达不当、理解有误等问题,这恰巧侧面反映出真实就诊环境下,一个没有相当医学基础的患者与医生直接沟通,有可能会碰到很多问题,这也是情景体验式模拟教学中值得学生去注意的问题。
三、展望
体验式教学过程特别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同时强调将个人的体验和感受与集体成员共享成果,并将成果应用于实践,这才是体验式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体验式教学活动是促进集体成员之间互助学习、互助體验、成果交流与共享的一个过程。一直以来,针灸学临床实践教学较为单一,主要是跟诊——传授形式,此法的弊端体现在缺乏主动性的学生有时完全置身事外,不能很好地融入整个诊疗环节,从而导致学生学不好知识、学不到知识、与临床脱节,而此次研究是将主角让给学生,让学生从情景模拟中切身体会针灸临床操作的全程,本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新颖性。现代医疗环境因患者就诊流量大,医生压力繁重,很多医生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疏于体会病人的痛苦,导致某些患者未能完全倾诉自己的诉求,以至于时常出现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本次研究选取医学实习生为主体,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患者就诊过程的体验,让学生从“病人”角色扮演中体会病患的痛苦与诉求,急病患之所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同理心”,对医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亦有帮助,为培养新时期优秀的医学人才提供了新思路。但此次研究也尚有一些问题需要完善,如评价指标较为主观,尚未采用较为客观的相关指标来评价,使研究结果缺乏一定的严谨性,影响研究结果的推广应用,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在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面努力。另外,有小部分学生在情景体验式教学中,因为一些知识点上的分歧,未能有效团结协作,导致体验教学效果较差,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考虑如何加强学生之间协作能力的相关设置,使该教学法能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刘密,钟欢,刘余,等.以能力为导向的《针灸学》课程模块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针灸,2018,38(9):995-998.
[2]王欣君.PBL+LBL联合教学模式在《针灸学》中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11):2766-2767.
[3]韩红艳,许国防,华金双.情景化模拟实训在针灸学临床课程教学中的实施与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11):2754-2755.
[4]朱震,张世勤,金桂兰.提高中医大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和辩证思维能力的研究和探索[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8):2032.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