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路径探析

2021-08-14闫妍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5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思政课供给

闫妍

[摘           要]  新时代面对影响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因素即思政课受教者、教育者、教育内容及教育环境,应着力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需求动力、提升教师亲和力、加强教学内容吸引力与提高协同育人合力。

[关    键   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5-0010-02

一、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内涵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质量与水平,切实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将“获得感”纳入思政课教学改革中。获得感由获得与感组成,是指在获得、取得的基础上所有的主观心理感受,两者有因果递进关系。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指,大学生在思政课堂中和课堂外所获得的知识、方法、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表现等产生其包括对思政课的受益感、满足感、参与感、充实感、认同感等的积极、正向的心理体验。大学生获得感既是思政课的内在要求,又是对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增强高校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已经成为高校推动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各种工作的重要落脚点。

二、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思政课的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思政课的直接参与者,是思政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受教育者的需求意识和本身的知识水平,为思政课获得感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一方面,马克思指出:“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许多需要……需要即他们的本性。”[1]思政课的获得感是受教育者所渴求下产生的,进而通过这种产生的获得感来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对思政课是否有所需要、是否有所期望,是思政课获得感生成的首要起点。强烈的需求意识,会让其有期望,并推动着个体行为。“我愿意”与“我期待”是受教育者带有积极性学习思政课的源泉。当有效供给满足了受教育者的充分需求,其受教育者的接受意愿便会被激发,很容易产生获得感。另一方面,思政课能否满足大学生的需要,不仅要从提升思政课客观的供给角度找寻恰切之道,还要从思政课主体的视角明晰究竟是否能够从供给中有所收获。思政课程具有显著意识形态性与较强学理性,无论是原理、方法论还是概念、规律都是从社会实践提炼概括出来的结果。因此,是否能够理解接受思政课教育内容,也需要受教育者具备一定知识储备与结构。

(二)思政课的教育者

受教育者的需求与教育者的供给相互依存,供给的缺少或是有供给却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必然会引起思政课获得感的缺失。作为思政课的主导者,教师的供给观念、能力对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有重要影响。一方面教师对思政工作的认识和态度,如对思政教学的认识、态度,其理想信念、师德师风等。思想观念是付诸行动的先导,作为思政教育者要坚定政治信仰,尊重教师职业,树立以德树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思政教师自身的工作能力不仅在于个人的思想认识,还在于在工作实践中的能力,其包括专业知识、语言表达转换以及教学方法运用等能力。部分教师专业素养欠缺,对理论并未读透、悟透,加之仅运用传统的单向教学灌输,缺乏语言转换能力与教学温度,使其思政课陷入自说自话、自问自答的尴尬境遇。因此,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深化思政课改革目标,提升思政课感染力与亲和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三)思政课的教育内容

思政课的教育内容是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和传播正确导向的理论载体,其科學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直接影响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参与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始终紧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各门课程建设中都得到了及时的体现。”[2]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概念化忽视日常、内容重复化忽视衔接、内容宏观化忽视微观,这些问题一方面会造成教师职业倦怠,内容的重复,会让肩负科研教学双重任务的教师花更多精力、时间增添其他资源补充;另一方面,与初中、高中的教学内容有所重复,加之学理性较强的教材使学生形成炒冷饭心理,部分学生将教材仅仅作为临时抱佛脚的工具,学期结束后把十成新教材作为二手书低价出售。同时,各高校思政课程建设、学科建设以及供给的内容质量也存在现实层次性的落差,如学期、学时与考核方式的差异,尤其教学内容的供给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思政课的实际获得。

(四)思政课的生态环境

思政课目的在于育人,育人的影响不在于一朝一夕,而在于其一生。大学生的思政课获得感亦如此,不仅看重学生当下某一时点的获得,更是一种持久性与稳定性的获得。但获得的持久、稳定需要在和谐、健康的生态环境下进行。高校思政工作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为思政课改革发展提供了机遇。思政课生态环境对思政教学供给的质量、学生对思政课的判断评价有深刻影响。其生态环境包括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制度建设、硬件保障、马院在高校中的“地位与影响”、各课程的协同联动机制以及网络危机舆情的处理等因素,其构成的思政课生态环境是影响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重要催化剂。因此,新时代下,我们要紧随时代发展,优化思政课生态环境,坚决打赢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

三、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路径分析

(一)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需求动力

因需求有获得,学生对思政课的需求是获得感的原始基点。如学生对思政课毫无欲求,教师供给其大量教育内容,只会让学生产生无限负担,获得感也无从说起。学生对思政课获得感的求取期望会影响其积极性并作用到学生身上。因此,要引导大学生对思政课的需求,激发其需求动力。一方面让学生对自身发展需求有全面、深刻的认识,既要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要提升理论素养与思想境界,激发其全面发展需求,使其产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引导其正确辨别自身的需求,将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相结合,抑制其错误的、功利性的需求,有态度、合理地规划个人成长发展,同时也要强化学生对思政课需求的正向刺激,及时了解需求,以学生为导向,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对学生的疑惑困难及时解释与解决,使学生从无意识运用至有意识运用最后到自觉运用,真正地用思想理论征服学生,提升其思政课获得感。

(二)提升教师的亲和力

作为主要的供给者,思政课教师在提升学生思政课获得感中起关键性作用。教师的供给观念、话语体系、教学能力、专业素养等对学生是否乐于接受吸收有着直接影响。首先,要树立学科意识,导向鲜明。思政课教师既是教书者,又是研究者,要有研究性教学意识,也要有科学性教学态度。其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四个自信”,强化“四个服务”,紧随时代,与时俱进。其次,坚持育人为本,增强教学感染力。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立足学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同时教师要坚持教与学的平衡互动,不断革新教学方法,如课内与课外结合,线下与线上结合,增强思政课感染力。最后,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思政课教师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增强历史文化底蕴,提升自身的语言艺术魅力,贴近生活、网络,摆脱教材话语体系、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断实现研究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三)加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

马克思曾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可以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3]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得知识、产生获得感的根本来源,教学内容的丰富度、合理性及科学性对回应指导学生实践中产生的需求和应用度,决定着学生最终对思政课知识的实际获得程度。首先,教材体系的科学合理,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學生需求为中心优化教材,贴近生活实际、专业特色,契合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及焦点问题,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大脑里。其次,避免初高中教材内容与大学教材内容、大学各思政课间的教材内容的重复性,符合学生的成长、学习规律,根据专业、文理工学生基础差异完善教材,保持其的衔接性与契合性。最后,要形成以统编教材为主,以参考辅学资料读物为辅助,主辅相结合,满足不同对象、辐射不同层次的教材体系,增强吸引力,帮助学生构建内在的理论逻辑体系,以此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思政课获得感的需要。

(四)提高协同育人合力

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即需要各组织协同性发挥作用,优化教学资源,打造协同化的供给结构。一方面各高校党委应重视思政课,“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4]要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要把高校思政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党委书记、校长切实负起政治、领导责任,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并为其创造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加强各方协同。一是大中小学的协同,联接供给的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二是科教研究的协同,联通供给的科研探索与教学探索,充分发挥科教融合育人功能;三是课堂内外的协同,联合供给的课堂场域与日常场域,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并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四是校内外的协同,联动供给的学校力量与社会力量,提供完备的保障机制,营造和谐、健康的思政课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14.

[2]靳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5):15-17.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习近平.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7(1).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思政课供给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活动及其有效性分析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供给侧”何以流行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浅析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