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教育景观设计中的材料运用

2021-08-14向婷慧赵浩森

工业设计 2021年7期
关键词:自然教育景观设计

向婷慧 赵浩森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在我国的快速推进,自然教育理念也逐渐流行。自然教育景观设计与材料运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章初步探讨自然教育景观设计中的材料特性,并以周庄绿乐园为案例,着重对自然教育景观设计的材料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自然教育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自然教育 ;景观设计 ;材料运用

中图分类号 :TU9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码 :1672-7053(2021)07-0102-02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 concept of natural education is becoming popular.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natural educ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use of material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education landscape design, and takes Zhouzhuang Green Park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focusing on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materials to meet the natural education landscape design.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landscape design of natural education.

Key Words :Natural Education; Landscape Design; Material Application

1 自然教育概述

自然教育理论是由法国学者卢梭在《爱弥儿》书中提出的理论体系,其主张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以人类为媒介,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使儿童融入大自然,通过系统的手段,实现儿童对自然信息的有效采集、整理、编织,形成社会生活有效逻辑思维的教育过程 [1]。而在自然教育景观设计中,材料的运用至关重要,具有安全性、生态性和本土性的材料对于设计的功能表现大有裨益。

2 自然教育景观设计中的材料特性

2.1 乡土性

自然教育对于活动场地的生态性要求决定了材料选取的乡土性特征。乡土植物材料长期生存在地域环境生态系统之中,对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抗逆性,同时还易于和其它本土植物建立稳定的、具有自然演替的植物群落 [2]。当树枝、落叶、溪水、石子等成为儿童的游戏材料时,无形中提高了孩子认知自然材料的能力,同时还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得原本质朴的材料变废为宝,同时也减少了工业材料的污染。除此之外,乡土性的传达不仅限于材料与自然的情感关联,它更是对于乡土文化的反映,承载着乡土历史文化的记忆。

2.2 视觉表现性

材料的视觉特性表现为色彩、肌理、造型、体量等几个方面。当物体出现在眼前时最先感知的是物体的色彩特性,尤其是对于3 周岁的儿童而言,他们正处于幼年阶段,这一年龄的孩子刚开始具备初步的信息感知能力,对于外界所传递的信息十分敏感,而五感对于学龄前儿童的智力开发、行为引导与启蒙教育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3]。所以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可以利用明艳的色彩、粗糙的肌理以及具有芳香气味的材料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但大多土、木、石等乡土材料并不具有高饱和度的色彩,因而乡土材料与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成了必然趋势。例如荧光玻璃珠的运用,如图 1,可用树脂黏附于沥青路的表面,也可以夹在颗粒状的碎石路中,在夜晚不仅具有指引效果,还可在黑夜中闪出星星点点的色彩,增添空间趣味性的同时扩宽使用者的五感体验。此外,材料肌理感也是构成视觉表现的一部分,类似于石板这类材料经历风吹日晒打磨后布满青苔,更能让孩子体验到自然生长的魅力。

2.3 激发性

儿童空间的设计应注重儿童在空间中的参与性,在参与的过程中环境会潜移默化的对儿童起到引导作用。设置富有创意的互动空间,应尽可能较少地限制材料的具体使用方式,对于空间的选材可理解为“留白”。例如,集中一塊泥沙原料,不定义其使用方式,有的孩子会用来堆砌,有的孩子会用来种植,有的孩子会折下一截树枝在泥沙上进行绘画等等,这些泥沙会被孩子赋予更多的可能性。他们在参与材料的创造过程中会激发其创造力,这块留白也被儿童的创造赋予了温度。例如,在日本幼儿园中开展森林教育活动,对比普通幼儿园的孩子,经过“森之幼儿园”教育的孩子不仅有较强的运动能力,而且专注力也更好 [4]。让每一个孩子融入材料的使用和创造中去,让孩子成为设计的决策者,在这一过程中无形的激发了孩子在自然中的创造力。

3 周庄绿乐园自然教育景观设计中的材料运用

3.1 项目概况

周庄 · 绿乐园位于周庄镇全旺路 88 号的白蚬湖畔,与周庄古镇仅一河之隔。每到傍晚的白蚬湖畔,渔夫出海归来,江风袅袅,柳叶飘飘,渔歌唱晚,夕阳笼罩。对场地的再设计应充分遵循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避免破坏原生环境。建造过程中应满足自然教育的需求,尽量尊重场地现状,合理利用场地的自然元素开展儿童自然教育行为活动,将自然教育活动设施与原有自然元素充分融合,为儿童提供原生态的自然教育场所。该项目由室外游乐场、亲子文化中心以及亲子主题民宿三大部分组成。在绿乐园,孩子们可以尽情探索游玩,最大程度地接近自然。

3.2 项目景观设计中的材料运用

3.2.1 植物配置

在植物景观方面,乐园打破了景观植物布置的单一形式。为了营造更具乡野气息的自然氛围,可将常见的农作植物加入景观设计中。例如正值夏播季时,行道两旁种有高大的玉米杆,虽冠幅不如乔木,但株高可高达 2.8 米。此外还会根据不同的时令季节种植大片的油菜、豆类、番茄等农作物。儿童与家长可在不同季节参与农作,体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以及通过土壤的触摸感受四季变化。景观营造不仅在于美化,更重要的是让儿童接触、参与到其中。在一定区域内允许儿童触碰、采摘甚至攀爬植物 [5]。在草被植物的选择上,也摒弃传统园林中细腻精巧的定位,大多以禾本科杂草取而代之,并借助杂草传播性强的特点开展种子传播观察课。在乐园中通过与自然植物的接触使得孩子在自然中打开五感六觉,焕发他们该有的灵性与活力,农作物以及杂草的搭配突破了景观植物在形式上的束缚,打破了人面向自然的单向互动形式,建立了“人与自然”“自然与人”的双向联系,使原本质朴的农作物都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在植物层面落实自然教育的纯真性,使得每一株植物都成为沟通儿童与自然的桥梁。

3.2.2 公共設施

在公共设施的材料选取上,绿乐园对于自然的尊重体现的淋漓尽致。其中以树屋小镇为例,树屋选取樟子松防腐木为材料,外立面刷彩色防腐漆,以生态的材料配以鲜艳的色彩吸引儿童的视觉注意力,如图 2。木取之于林用之于林,以人工木屋的极小见自然丛林的极大,利用木屋限制孩子的行为活动,但不限制孩子的自然感受。在国内外的林间小屋或是构筑物的设计中树屋的形式并不少见,另一种常见材料的选取是木塑复合材料,这类复合材料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实用度越来越高,也是未来景观设计中硬质材料的趋势所向。除树屋小镇之外也有梅花桩、蹦床、攀爬架等儿童游乐设施,这些设施大多与树屋小镇的材料选取意图相似,除必要的地方用到金属外,其余大多以木质、麻绳这类软质材料呈现,配以明亮的色彩打开孩子的感官从而获得丰富的活动体验。

3.2.3 景观铺地

景观铺地在自然教育景观空间的众多构成要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景观铺地则可起到空间划分、疏导人流、连点成线等一系列重要作用。乐园的受众群体多为儿童,因而在地面的选材上首要考虑的是儿童使用时的安全性。在道路的材料选取上采用 EPDM 塑胶跑道连接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因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与柔软度,再加以可采用多色彩搭配拼贴出不同的造型,所以在大多儿童空间铺地中都会将其作为首选之材。浅水区根据地形的不同利用木材搭建亲水平台,这里的木材同上大多选用防腐木或是木塑复合材料进行搭建,但与之不同的是地面铺装的色彩与造型相对柔和,以虚化自然中的分区边线,突出自然环境的宽敞开阔。公共设施区铺地多采用沙地、草坪等柔软的材料,这类材料具有较强的乡土特点以及生态性,对于地面温度的调节有着较好的效果。同时因沙土草被的可塑性,也可在利用材料的过程中对地形进行的再设计,增加场地与儿童之间的互动性,但这类材料有着较强的吸水性,因而在使用过程中受雨水影响较大。其次,木、沙、草等乡土材料的选取着重体现其自然的生态性,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水面的点点绿植和粼粼碧波镶嵌在岸边,孩子们与折射在岸边的波光点点完成一场光与影的游戏,从而营造出一种相得益的融合感。

4 结语

本文对于自然教育景观设计中材料的合理运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在自然教育景观设计中,材料的选取上更多应关注材料与人的关系,突出自然教育的纯真性。自然教育的方法为城市的孩子提供了更多的尝试,本文旨在抛砖引玉,以期通过本文的探讨使自然教育景观设计中材料的合理性运用获得更广泛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金右文.自然教育理念背景下的小学校园活动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D].安徽建筑大学,2019.

[2] 董国军,马涛.乡土材料在旅游村落景观营造中的运用 [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08):175-178.

[3] 王婧.感温变色材料在儿童教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J].工业设计,2020(08):68-69.

[4] 高杰.日本儿童室外游戏空间研究及实践 [J].风景园林,2012(05):99-104.

[5] 陈长虹,刘颂.连接自然的儿童友好城市空间网络构建 [J].住宅科技,2018(05):5-9.

猜你喜欢

自然教育景观设计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探讨现代景观设计中意境的体现
利用农村花木文化资源,开展幼儿园特色教育活动
自然教育的内涵及其启示
试论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亲自然”科学教育
卢梭自然教育观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启迪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