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愚公”毛相林:凿出脱贫天路之后

2021-08-14陈珂

中国报道 2021年6期
关键词:庄村绝壁楷模

陈珂

毛相林在“时代楷模——致敬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主题影像展现场。

2004年以前,从重庆下庄村去往巫山县,唯一的出村路是一条有108道拐的古道,往返至少要4天。1997年,毛相林带领乡亲们花费7年时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8公里长的“天路”,把到县城的时间缩短到一个半小时左右。这条路将下庄村与外界连通,既是一条求生路,也是一条致富路。

5月30日,在由中宣部宣教局、中国外文局、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人民画报社和中华世纪坛艺术馆联合承办的“时代楷模——致敬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主题影像展上,《中国报道》记者见到了毛相林。他个子不高、身材瘦削,留着灰白短发,尽管已经年过六旬,但说起话来语速很快、逻辑清晰。“现在下庄村的规划有很多,我想做的事情也有很多。”毛相林说。

在绝壁上凿出一条路

下庄村位于秦巴山区腹地的重庆市巫山县,是个“天坑村”。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正如当地一首歌谣唱的那样,喀斯特地貌使这里四面绝壁,从“井沿”到“井底”的距离有1100米。全村4个社,96户、近400人居住在“井底”,他们要手脚并用翻3个大台阶,转108道拐才能走到“井沿”。

在没修路前,下庄村有100多人没到过县城,50多人没去过30公里外的骡坪场镇;23人在悬崖行走时失足坠亡;村里有的高龄婆婆自从嫁到这里以后就再也没有出过村庄。

成为“当代愚公”,是被逼出来的。1997年毛相林38岁,刚刚接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为了不让祖祖辈辈被大山困住,他作了一个在今天看来依旧称得上疯狂的决定:和村民一起用最原始的方式修一条通往外界的路。

想到要在绝壁上凿出一条路来,没有村民不打怵。“咱不能一直当穷汉,就算再难,我也要带头冲一冲。”毛相林在村民大会上给大家做动员时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这辈人修不出路来,下辈人接着修,抠也要抠出一条路来。”在他的感召下,村民们也动起来了。

“当时我们缺资金,经过村党支部集体研究,动员全村村民,由党支部和共产党员带头,投资了4000多元,我以个人名义在信用社贷了两万元钱,购买了炸药等修路物资,开始向悬崖绝壁宣战。”毛相林回忆起来,仍然有些激动。

路修起来远比想象中艰难:不能爬行也不能站立,他们就腰系长绳,吊到山间悬空钻炮眼,放一炮炸个“立足之地”,再用钻机打炮眼数米深至10多米放大炮,炸开顽石,开拓路基。就这样,村民们在空中晃荡作业,在绝壁炸开一处豁口,形成一个石礅,然后一步步向前推进。

在这个过程中,不到两年时间,就有两位年轻人牺牲。“特别是黄会元的牺牲。因为他在外面打工,是我写信把他叫回来的,只修了8个月路就献出了生命,当时在那一刻,我也动摇了。在他的灵堂前我问大家,同意修路的请举手,这时黄会元的父亲,72岁的黄益坤站出来,他说,我们的路已经修了一半了,我们下庄人是几百人困在这里,只要大家努力,哪怕我儿子死了,也是为子孙造福。”在场的乡亲们无一不举起双手,毛相林心里既愧疚又感动。

2004年,村民们在毛相林的带领下终于从悬崖绝壁间抠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碎石路。路通的那天,毛相林找来一辆车,把这条路从头走到尾。全村男女老少,自发形成队伍,跟着他走。走到终点时,毛相林大声对着乡亲、对着群山说:“今天我们终于把這条路修通了,我们没有辜负死去的兄弟们。”加上后来又牺牲的4人,一共有6人在修路过程中献出了生命,但是下庄再也不是原来那个与世隔绝的小山村了。

“还要想着怎么过好日子”

路即便修通了,长期的积贫积弱却让大多数村民依旧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怎样才能增加收入成了毛相林接下来思考的问题。

“我们曾经也发展过很多产业,大多都失败了。”听说漆树值钱,他带领村民培育出两万余株漆树苗,没想到当年夏天全热死了;见其他村种桑养蚕赚了钱,他又号召村民跟着学,结果桑树长得不错,蚕子却无一幸免……屡次的失败,让那些当初豁出命来随他一起修路的群众有了意见,毛相林主动在村民大会上作检讨,也明白了“不能蛮干,得相信科学”的道理。

凭着山里人的一股犟劲,毛相林下决心要让下庄村走出一条产业脱贫的新路子。有一次,他在县城吃到一种西瓜,觉得特别香甜。动心的毛相林先请教农技人员,自己试种了两分地。可喜的是,这次他成功了。在他的带动下,下庄村终于有了第一个像样的产业。村民们信心大增,毛相林乘势而上。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2014年,重庆市县农业专家对下庄村的海拔、土壤、气候、水分、阳光等进行深入全面考察分析,最后确定发展纽荷尔柑橘、桃、西瓜三大脱贫产业。“这样我就组织村民继续种,有了技术我们就不怕!”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毛相林和村干部一起,到产业发展较好的地方讨教学习,摸清销路,还买来书一点点研究,上门手把手教村民们种植技巧。几年下来,全村种下650亩柑橘,每年增加收入200万元左右。

在蓝色(劳务输出)、绿色(西瓜)、橙色(纽荷尔柑橘)“三色”经济的推动下,2015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784元,修路前人均才300多元。

也是在这期间,下庄人向县里争取到公路改造资金,路窄了,扩宽;弯急了,修直……2017年,一条4.5米宽的硬化路竣工,第一辆大卡车开进了村里。他告诉《中国报道》记者,路通了,经济作物就可以卖出去,外面的人也可以进到村里帮助销售产品,“但是在没通路之前,这些都不敢想”。

探索乡村振兴的新出路

2020年11月18日,毛相林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并于今年2月17日当选2020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在今年2月25日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获得者颁奖。“我是第一个上台领奖,习总书记对我说,加油干,把下庄建设好、发展好”。

言犹在耳,毛相林更觉得担子沉重。

独特的地势造就了下庄村独特的自然景观,这里旅游资源丰富,不时有游客进山游玩。对于已经开始的乡村振兴工作,毛相林又把目光瞄准了乡村旅游。

“下庄的环境污水处理目前已经全部完成,每家农户都建起了小花园。改造后的土坯房修葺一新,新建的房屋干净整洁。这就是我们下庄的希望”。

毛相林说:“目前村子已经发展了3户农家乐,另外还有3户即将申请,目前可以迎接外界客人200多人,可以住下来,可以在这儿生活。”他向《中国报道》记者计算,一位客人一晚收50元钱,一户农家乐接待四五个客人就能挣200多元钱,“长期算下来也是一笔收入”。“现在我们不但经济增收了,老百姓也发家致富了,都住上了洋房,有的也在城里买上了小楼房”。

下庄村的振兴,绝不能仅凭几个村干部的一腔热情。2004年通路以后,全村有36人外出上小学、132人外出上中学,29人考上了大学,还有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毛相林一边想让他们走出去,一边又想让他们有所成就后再回来。

下庄村坐落在低洼的“井底”,四周被绝壁包围。

他深知,乡村振兴需要人才,特别是需要有知识、有见地、有干劲儿的年輕人。每年过年外出务工的村民回家,毛相林都挨家挨户上门向他们讲述这些年来下庄村的变化,希望能请他们回来为家乡振兴出力。没回来的,他就一个一个地打电话争取。在他的努力下,返乡村民越来越多,目前已有近一半的外出务工村民选择了回乡从业。

从这条路走出的年轻后辈,正在接棒家乡的振兴事业。29岁的毛连长,回到下庄做电商,卖柑橘、西瓜等土货;27岁的彭淦,是下庄走出去的第一批大学生,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教师……

在“时代楷模——致敬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主题影像展,展板上有一张毛相林双手叉腰、仰望峭壁的照片,身后是一眼望不到底的深渊和曲折延伸的天路。10多年间,这条路越来越宽,下庄村民的致富脚步也越走越沉稳。

如今,来下庄村参观的人,很难不被村文化广场矗立着的一座“下庄筑路英雄谱”所吸引,这是为了纪念当年参与修路的108位村民而特意修建的。

当记者问到作为“时代楷模”的代表来到影像展开幕现场有什么感想时,毛相林说,光荣不只属于他一个人,自己是代表他们来的,下一步更要承载着他们的希望,让下庄村越过越红火。

猜你喜欢

庄村绝壁楷模
山西忻州兴旺庄村:蔬菜大棚变“聚宝盆”
关注盛会
敢向绝壁要“天路”
——致敬当代愚公毛相林
在古石绝壁前
飞檐走壁
绝壁深洞引清泉
完美楷模
清流绝壁(书法对联)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温暖送村来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赴沈丘县南郭庄村扶贫慰问
【时代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