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通特色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探索
2021-08-14殷丽娜
殷丽娜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曾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是对思政课作用的肯定,也道出了思政课继续改革创新的未来之路。高校办好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政课任重而道远。本文立足于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意义与实际思政工作探索,以推進思政课改革创新,提高思政课质量,提升思政课的影响力。
一、交通特色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
国家对思政课建设及思政教育的重视由来已久,现在更是将其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时代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十分必要。
(一)新时代背景下的交通人才培养目标逐渐明晰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其中第九条人才队伍精良专业、创新奉献中强调,打造素质优良的交通劳动者大军。综观所有的课程教育不难发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兼具“情”与“理”的教育活动,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课程。新时代下,交通人才培养目标逐渐明晰,为思政课课程群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交通行业对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更加全面
交通行业对毕业生职业素质的要求更加关注学生作为职业人和社会人两种不同角色的融合。一方面,社会需要的是具备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掌握技术技能的人才;另一方面,从大学生所处的时代和所面临的际遇来说,大学生要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就必须在提升自身硬实力的同时加强软实力。正因为如此,思政课必须按照时代的要求锐意改革、不断创新,为青年成长成才引领方向。
(三)交通类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的意识愈发强烈
作为交通类高职院校,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是适应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时代需求。现如今,高校逐渐认识到思政课作为培育全面发展人才的不可替代性,认识到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工作是筑牢高校思政教育的生命线,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
二、交通特色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原则
高职领域的思政课改革创新已经成为高职思政课教学研究工作者共同关注和思考的新课题,因地制宜地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思政课课程群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
在国际格局变动、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背景下,强化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引领,增强明辨政治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思政课始终要坚持的方向。因而,思政课课程群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价值引领,坚定不移地追求和信仰真理,让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方法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始终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
(二)坚持针对性与通识性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因此,思政课课程群建设要始终坚持围绕学生实际,开设具有针对性的思政课;应以学生普遍接受的方式,进行通识教育;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和精神滋养,使学生快乐学习,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三)坚持规律性与前沿性的统一
思政课课程群建设要坚持规律性与前沿性的统一。一方面,思政课要按照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价值观形成规律,基于学生认知夯实思政育人基础和课程地位,办好思政课。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学必须以时代要求为依据不断改革创新,结合时事将最新的理论与方法传授给学生,增强思政课的时代认同感,使学生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激发思政课的生命力。
三、交通特色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思路
课程群建设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也有利于提高思政课的竞争力。鉴于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思政课课程群建设,以便有效地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基本问题。
(一)协同育人主体,凝聚立德树人“向心力”
思政课教学改革是多种要素和多种矛盾关系的统一体,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大思政”格局下,每位教师都不能置身事外。因此,学院党政领导干部、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等要提高认识,共同营造课程思政氛围,同向发力,协同育人;充分利用网络、网课教师资源,以“思政教师+网红教师”的形式开展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通过动员和组织各方力量和资源,构建课程群内外部协同力量,协同校外专家学者、名师、优秀人物等力量,走进课堂或开展讲座。一方面,为学生向优秀人士、榜样人物学习提供机会,激发学生斗志,明确人生目标;另一方面,联合校外各教育主体,实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构建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二)融入优质资源,设计课程群“模块链”
高职院校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探索建设“必修课+选修课”的课程群,全方位、立体化地使思政课教学“入脑、入心、入行”。
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思政系列选修课。例如,2018年,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开设的思政选修课程新时代交通强国战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协同专业教师、融入专业元素设计开放融合、智能创新的交通等五个模块的交通选修课程,使学生从交通成就中感悟到祖国的大发展,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油然而生。
开设融入“四史”教育的思政系列选择性必修课。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可以设置“四史”的专题式选择性必修课,全方位、多层次地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兴趣,以讲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阐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
设置传播中国先进文化的思政系列公选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因此,参考文化综艺类节目模式,探索开设系列文化公选课,以“品”“读”“鉴”“赏”等方式让学生学会欣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其文化自觉、坚定其文化自信。
(三)贯通教学过程,打好思政教育“组合拳”
2015年7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中提出,要“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支撑,理念手段先进、方式方法多样、组织管理高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推动思政课全面改革创新,要统筹兼顾思政课涉及的各个环节,打好组合拳。要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融合,加强思政第二课堂建设。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各类教学资源,一是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举办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评”“比”“赛”中孕育爱的深厚情感;二是联合校外资源,设置实践项目,在“观”“感”“悟”中将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线上线下联动,贯通网络平台的第三课堂教学。以天津交通职业学院“思与行”微信公众号为例,通过微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将思政部分实践教学转移至微信公众平台上。同时,在此平台借用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资源,转发与积累大量的教学内容和素材,使思政课更富“网感”和更具影响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交通类高职院校,应以国家价值、行业要求、交通精神为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为核心,以“必修课+选修课”为建设模式,构建起具有交通特色的“三协同、三融入、三贯通”思政课课程群。在努力推进思政课课程群建设的过程中探索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交通特色”,提高学生思想意识,提升学生政治素养,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金项目】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9年度重点课题“‘三协同 三融入 三貫通思政课育人模式探究”(编号:2020-132)。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新华社,2019-03-18.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
content_5374831.htm.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EB/OL].新华社,2019-09-19.http://www.gov.cn/zhengce/2019-09/19/content_5431432.htm.
[3]房广顺,高俊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造性特征与创新性要求[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1):95-101.
[4]宋俭,廖玉洁.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0(7):24-29.
[5]魏超.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建设与创新[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2):29-32.
[6]马晶.高职思政课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与开发[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4-27.
(作者单位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