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阐释

2021-08-14李晓愚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7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传统

李晓愚

从概念层面来看,文化是一个抽象性的定义,其可以是指社会环境内政治文化、经济文化等的统称,也可指某一区域内人们约定俗成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与价值追求。新时代背景下,文化的内涵有所延伸,其涉及对本国及本土文化的自信,也包括对外部文化的辩证思考。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思维活跃、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其对中西方文化的评价,对中国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意识、行为将直接影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进程。从当代大学生对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来看,存在认同感较强但辨识能力较弱、自信感较强但传承实践的意识较弱、了解程度加深但参与文化传承的意志力较弱等问题,这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后继无人”的主要原因。高校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教育教学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应深入领会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辩证统一出发,结合实际经验阐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统一

習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不仅揭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内在联系,而且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实践方向。综合来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高校思政教育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精神内核的辩证统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核为“贵和谐,尚中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内核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两者所追求的皆是安居乐业、安分守己、安定富足、和谐有序、自由平等、国家富强、诚信友善的“大同”社会。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现代化诠释,表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仍然保持强大的生命力与现实意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更是根植于中华儿女头脑中、渗透至人们生活中的共有理想、共同目标、共有瑰宝,唯有认识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精神内核上的辩证统一,才能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理想辩证、思想精神、观念等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文化浸润学生心灵,以强烈又浓厚的民族文化情感助推学生发展。

(二)育人目标的辩证统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根本目标在于“育君子”:“君子周而不比,和而不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天行道,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义以为上”等等。这表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赞誉、所养成的君子为品行端庄、言行一致、信仰坚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立德树人”,通过宣传党的思想与精神、传授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帮助学生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及方法看待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从中总结出事物的两面性及必然性,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继而成长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道德品质高尚、政治立场正确、思想觉悟高的现代化人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共通性与血脉相连,使得两者的育人目标高度统一。

(三)实施方式的辩证统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均依赖于大学生群体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因此,两者的实施均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感染力与号召力。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为讲授法、说理法,将思政教育内容灌输给学生,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机械性记忆,无法认识到思政教育的价值,也无法领会思政教育的内涵。如果以文化传承方式将思政教育内容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易于接受并奉之为行为规范、价值追求的榜样、典型,能够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由此可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施方式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即注重文化的浸润、情感的熏陶、环境的隐性教育价值。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人文精神与道德精粹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

“亲睦九族,平章百姓,协和万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天下非一人之家,乃天下之天下也”的人本精神、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流。在西方“利己主义”思潮入侵中国的文化融合环境下,社会群体所尊崇的价值理念有所转变,当面对行为抉择时,部分个体为维护自身利益而损害他人乃至集体利益。大学生群体虽有正确的政治立场、爱国主义信念,但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难以辨别,虚假和负面的信息、错误思潮将会对其行为方式产生不良的影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入中国自古以来崇尚的“大一统”思想、“仁义礼智信”道德精粹,可以使学生领会中华民族始终维护的民族统一的价值,也能使学生在文化浸润下逐渐成长为具备高度人文素养的人才。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伦理规范可提高大学生明辨荣辱与修身养性的自觉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修身养性、自省自立、“慎独、慎欲、慎微、慎言行”的伦理规范与修身之道。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当前学习与未来就业面临着多重挑战与多元化的诱导因素。例如,在学习中,相对更加有趣的娱乐方式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未来就业中,学生的品行、道德修养等都将影响其与人相处的方式、工作的态度、职业精神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伦理规范,可以使学生以辩证思维看待事物的两面性,当进行行为选择时也可遵循“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与人为善”“大局为重”等规范选择正确的思维方式,引领学生不断提升自身道德素养,争做高素质人才。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饱含的民族思想可转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饱含“言忠信,行笃敬”的诚信品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民族气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与责任意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中提炼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思想、民族精神及民族价值理念,将其与思政教育内容结合为有机整体,再结合疫情期间涌现的人物、事迹加以阐释,可以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使其能够严守道德准则、恪守法律约束,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三、结语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精神内核、育人目标、实施方式上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这也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深入领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明辨是非及修身养性自觉性、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及价值理念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主动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养分并将其与思政教育内容辩证联系起来,以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结合。

参考文献:

[1]周晨曦,闫新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1):66-67+70.

[2]刘卉,王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9):193-194.

[3]李维维.工匠精神培养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路径探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1(1):17-18.

[4]王敏.短视频视域下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36):64-65.

(作者单位 河南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传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