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与展望

2021-08-14刘飞

中国电化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思政智能化人工智能

近年来,智能移动终端设备、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思政课课程内容网络化、课程内容多样化和课程评价科学化等维度,按照“人工智能+教学”的要求进行了思政课教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思政课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借助智能手机、Kindle和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开展思政课教学活动,拓展了大学生获取思政课教学资源的渠道;教师在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基础上,借助学校的人工智能资源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借助人工智能平台,可以更多了解与思政课教学有关的信息资讯,也可以在人机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交流。为了让这门兼具理论关怀与现实精神的学科得到发扬,有必要借助人工智能为思政课教学确定新的选题、寻找新的学术增长点,建构起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新模式,并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开展思政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

一、基于智能终端的思政课教学

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思政课教学获得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可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个性化、趣味化,强化智能化水平:(1)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通过智能终端对网络搜索的社会热搜、热点事件进行分析、分类与整合,能够让大学生接触到“喜闻乐见”的内容。教师可以将课本中最重点和最有价值的内容进行筛选,以“接地气”的形式对其进行重新表述和点评,这样就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让网络信息更好地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2)增加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当代大学生对智能移动终端的使用频率极高,思政课教师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工具建立起基于思政知识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交流,也可以让师生针对特定知识点及社会热点问题随时建立话题进行讨论。而对那些存在特殊情况的大学生,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智能终端进行私信交流,既保护了学生隐私,也提升了思政教育效果;(3)及时补充思政课知识内容。借助智能移动终端填补思政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延伸教学时间与空间。比如,思政课教师可以将课堂笔记、教案、课件等上传至邮箱或网络学习平台,学生随时下载查看;教师也可以将与思政课相关但无法在课堂进行讲授的资源、素材等发送到学生端,借助智能终端在课下继续学习;(4)借助网络讨论区提升学习效果。思政课教师可以让智能终端连接到网络平台,或者通过学习型APP构建网上讨论区,引导学生对感兴趣的热门话题进行讨论。这种方法和传统思政课教学相比,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深度整合,提高课程交互性,以此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二、人工智能引领思政课教学的系统构建

一方面,要通过信息技术引领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创新,借助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让智能“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要通过“技术支撑”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具备的深度学习、跨界协同处理、群体集成自主智能等功能,在推进理论建模、硬软件整体升级的过程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一)引领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

近年来,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发展极为迅速,并呈现出融合发展的态势,这不但极大推动了世界向智能时代、智慧时代进军,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认知图式与行为范式,而这势必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以及发展路径等产生推动与制约作用。目前,一些高校将人工智能应用到了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具体做法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思政课教学实践中现代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应用,强化了人工智能在思政课教学中的适用性。(2)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数字化、智能化和协同化的功能,借助“智能引擎搜索”实现了传统思政课教学方式的革新,顺应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方法发展的现代化诉求;(3)整合和优化了思政课教学资源,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思政课教师可以在助教机器人的帮助下开展教学工作。期间,助教机器人能够代替教师进行作业的批改和知识点的答疑等,這些辅助性工作让专业教师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开展宏观的教学设计与线下指导学生学习,这种把助教机器人的高效率简单脑力劳动和专业教师创造性劳动结合的办法,充分发挥了教学资源的优势;(4)建构和开发了全新的思政课教学管理方法,实现了思政课智能化管理。作为时下教学管理的新模式,借助人工智能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横向教育资源和纵向教育信息,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上述信息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就被收集完毕,并生成更加规范、准确、有价值的信息,促进思政课教学管理朝着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二)通过“技术支撑”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

人工智能的显著优势是资源的处理和技术的反馈,其所引发的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主要体现在:(1)拓宽教学空间,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全方位的、超越时空的对接,并在建构智能化教学评估系统和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过程中,能够追踪思政课教学相关要素的发展态势,有利于做好舆论引导;(2)优化教学评价机制。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中的先进语义识别与视频、音频资料的高清采集功能完成更加客观的教学评价;(3)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在人工智能的支撑下,大学生能够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进行自主式、开放式和互动式学习,并以此为基础建构起智能化的学生反馈系统。这样,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动态学习情境进行动态监测,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实现个性化教学。

三、“智能思政”有序推进的路径一一基于人工智能的思考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为思政课改革创新创造更好的战略机遇,实现思政课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载体、教学方法等诸多教学要素的深度改革,让“智能思政”得到有序推进。为了实现这一点,需要找准人机协作教学的契合点,要求思政课教师既要走在时代前端,也要有足够耐心,把人工智能嵌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适应智能学习情境,在理论和实践双重视角引导思政课教学进入到智能化发展阶段;优化“智能思政”保障体系,将其作为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强基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在开创人工智能时代思政课新局面的同时,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

(一)找准人机协作教学的契合点

推进“智能思政”建设,应找准人工智能和思政课之间的契合点,实现无缝衔接与深度融合:(1)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人工智能具备很强大的音频识别能力和视频感知能力,在“智能思政”中可以按照学生表情感知情绪。因此,借助人工智能开展“智能思政”需要做到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的统一,始终以立德树人和培养时代新人为目标,做到思政课教学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采取同步并进的逻辑理路。 “智能思政”要以思政课为立足点,通过多种方式寻找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现实需求性,全面审思如何将这一技术和方法融人到课程教学中,以实现思政课从“被动适应”朝“主动创新”的转变;(3)以新技术为支撑。基于人工智能的思政课教学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要以新技术为支撑构建思政课信息化教学平台,以便为师生、生生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交流渠道。

(二)引导学生适应智能学习情境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思政”要求大学生认知并熟悉人机协作学习情境,思政课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营造智能化学习情境,引导教学对象适应智能学习场景:(1)培养学生的智能学习意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助力思政课教学内容和相关信息的精准推送,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2)提升学生智能学习思政课的能力。在不远的将来,人工智能会取代思政课教学中的部分程式化、重复性工作,教师的工作重心也会转移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方面,引导其提升辨别能力与分析能力;(3)带领学生通过“智能思政”关注并接触更多人工智能教育产品,使之意识到人机协作学习会成为思政课学习的常态,并引导他们主动接纳和全面适应智能学习。

(三)优化“智能思政”保障体系

为确保“智能思政”建设有序推进而非流于形式,需要注重制度建设和落实主体责任,在加大投入力度的過程中,建立牢固的保障支撑体系,确保“智能思政”纵深发展和取得实效:(1)完善评价机制。要完善评价机制,针对“智能思政”的教学现状、过程和效果开展科学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2)落实主体责任。为了充分发挥“智能思政”的思想引领与导向作用,需要把“人T智能+思政课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重大任务来抓,相关部门要协同配合,为思政课教学顺利推进“保驾护航”;(3)加大投入力度。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思政”建设要求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只有加大扶持力度,才能确保“智能思政”有序推进。

四、展望

目前,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与时俱进、提升教学实际效果,应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化转型,引导教学主体开展多元化、多维度的教学实践,满足当代大学生个性化的诉求。学校层面上,还应为“智能思政”建设提供关键保障,寻找人机协作教学的契合点、提高教师人机协作教学的能力,引导学生适应和构建智能学习情境。

(长安大学

刘飞)

猜你喜欢

思政智能化人工智能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一种智能化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思考
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翻转课堂设计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