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经典名著导读
2021-08-14崔庆业
崔庆业
阅读是实现心灵成长、精神发育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作为教师,我们要唤醒学生的阅读智慧,激发学生的“自我成长”。要实现这一目标,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选编的古今中外经典名著,做好经典名著导读。
如何做好经典名著导读教学呢?首先需要教师读进去。教师自己读通、读透以后,与学生交流时,才能知道学生的阅读达到了什么层次,才能掌握学生存在的阅读障碍,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引导教学,从而准确抓住“导什么”。
准确抓住“导什么”,就是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上,抓准经典名著的核心内容,进行资源整合,将最有生命力的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
根据学情进行资源整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巧妙设置教学情境。在《致女儿的一封信》的导读中,教师根据学情设计了亲子互动,以“爱情”为话题,请父母说一说他们心中的爱情是什么,以此导入新课,进一步把文中父女之间关于爱情问题的探讨进行对比分析。初中生处于青春期,还是些懵懂少年,对爱情似懂非懂。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爱情的内涵,教师巧妙设置情境,通过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片段,对“什么是爱情”做了更深刻形象的诠释。
经典名著怎么“导”?教师需要创新设计,灵活施策。在《蒲柳人家》的导读中,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直接进行人物分析,以“一丈青”为线索,以其亲属关系为导引,分析其他人物,条理清晰。深入分析人物时,教师设计了给“何满子”“起名号”的环节,爷爷奶奶都有符合各自性格特征的名号,孙子自然也应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号”啊!这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
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解决阅读重难点。在《骆驼祥子》的导读中,为了由表及里、深入分析祥子这个苦人,教师运用了提问式阅读、浏览式阅读、要点式品读、交流式阅读、表演式阅读、拓展式阅读等方式,形式丰富,各具特点。通过反复阅读,学生自主掌握了祥子这一形象的特点,探究了造成其“苦人”命运的社会根源。
经典名著导读需要教师立足课程标准和课本,精心做好组织教学,做好教与学“互动”,使课堂真正“动”起来。在《西游记》的导读中,教师设计了“采访唐僧”这个互动环节,师生分别扮演唐僧、采访唐僧,在倾听中对比理解,引领学生走进唐僧的内心世界。教师还引导学生为师徒四人分别做一张形象简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行深入分析。
名著导读,读进去的是基础,走出来的是升华。语文教学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致女儿的一封信》的导读中,教师以布置挑战任务—回顾《傅雷家书》《诫子书》导入,设计生生互动环节,要求学生说一说文中父女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说出自己的理解,并进行小组交流,学生在倾听与交流中领悟了真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以真情为题描绘一幅最真的画”,很好地达成了学习目标。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大阅读活动贯穿始终,在经典名著导读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做好从课内到课外,从书本到生活的拓展延伸,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呢?教师不能局限于课堂,也不能拘泥于课本,应该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引导。
首先,让学生爱上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经典名著的重要动力。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经典名著存在一定的难度,更需要从兴趣出发。教师要通过灵活有效的教育教学形式,对丰富多样的经典名著进行梳理整合,降低难度,帮助学生树立自主阅读学习的信心。
在学习《〈论语〉十则》时,教师巧妙利用研学旅行的机会进行导读,先让学生提前预习和熟悉作者、社会背景,了解孔子一生的主要贡献是奠定教育基础、强调教育功能、主张“有教无类”等。然后,组织学习小组的成员进行自由讨论,分享自己查阅的资料,并自主理解文本内容。到达曲阜后,教师利用历史文物,通过现场情境教学、“穿古装诵《论语》”等体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儒家经典的兴趣。
其次,创设大阅读环境,营造经典名著学习氛围。环境影响人,环境教育人。学校要将经典名著渗透到大环境中,打造书香校园;教师要将经典名著渗透到班级文化中,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获得经典名著的感染,激发学习热情。
在学习《沁园春·雪》时,分析“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两句所表现出的作者远大的抱负,在学生回答问题和交流后,教师可以根据历史为学生讲解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丰功伟绩,以及写作这首词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坚定的信心和伟大的抱负。教师随机提问学生有哪些志向和抱负,学生畅所欲言。这一环节丰富了教学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并能激发学生主动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感知作者的情感抱负、感受和領会作品的博大精深。这样学生不仅有知识的获得感,同时还接受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再次,举办丰富多彩的展示交流活动。再多聆听和感知都不如亲身实践得到的体会更多、更深。教师要认识到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典名著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而应该更多地进行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感知经典名著的博大精深,真正体会经典名著所带来的精神力量,帮助学生建立阅读学习的信心。教师要定期举办多姿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以此推动学生对经典名著的深度阅读。
组织开展古今中外经典诗词的交流会,全班交流互动,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古今中外的诗人和作品进行分享和交流,可以谈谈自己的理由,可以说说自己对诗词的欣赏;参加课本剧编排,让学生穿越时空,走进名著经典,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通过讲述名人故事,游览历史古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感知经典名著;举办主题式读书报告会,通过小组分享加深对经典名著的感悟。还可以举办精彩段落朗诵比赛、读书笔记展评、辩论大赛,等等。
最后,引导学生读好书,开展有效阅读。阅读教学中,需要学生积极开拓自己的视野,在课余或者生活中寻觅经典名著的足迹。教师可以依据初中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结合学生的阅读水平,帮助学生选择一些有益于提升核心素养的好书,积极开展有效阅读。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经典名著中学到更多文化知识,也能培养其阅读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自主阅读学习的能力。
经典名著导读需做到读与说、读与写的结合,进而做到从课内到课外、从书本到生活的拓展延伸,帮助学生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
(作者单位:山东省新泰市禹村镇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