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孕早期孕激素的应用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研究

2021-08-14侯明敏段红丽贺丽荣张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4期
关键词:产次肌注孕早期

侯明敏 段红丽 贺丽荣 张丽

低孕酮是孕妇孕早期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可造成胚胎停止发育,影响母婴安全,因此,在孕早期应该重视低孕酮疾病的治疗[1]。临床上,常常在孕早期给予低孕酮孕妇外源性孕激素进行治疗,降低了先兆流产的发生率;而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是孕期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危及母婴健康[2]。已有相关研究表明:低孕酮孕妇在孕早期接受外源性孕激素治疗,其虽然降低先兆流产的发生率,但增加了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3]。鉴于此,本项研究就低孕酮孕妇孕早期应用孕激素治疗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的关系开展研究,详细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150 例孕早期低孕酮孕妇开展此项研究,以孕激素应用情况分为观察组(100 例)及对照组(50 例);将观察组孕妇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分为口服组(40 例)及肌注组(60 例);另将肌注组孕妇根据用药剂量不同分为大剂量组(25 例)、中剂量组(15 例)与小剂量组(20 例)。对照组:年龄22~36 岁,平均年龄(29.36±3.24)岁;产次:38 例初产次,12 例2 次及以上产次。观察组:年龄:23~37 岁,平均年 龄(29.56±3.39) 岁;产 次:74 例初产次,26 例2 次及以上产次;其中口服组: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9.43±3.52)岁;产次:29例初产次,11 例2 次及以上产次;肌注组:年龄:25~37 岁,平均年龄(29.63±3.41)岁;产次:45 例初产次,15 例2 次及以上产次。肌注组、口服组与对照组孕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宫内妊娠;孕酮水平低于正常值;出现先兆流产症状;孕妇均自愿参与本项研究。排除标准:孕妇具有糖尿病家族史;生活习惯不良孕妇;孕前糖耐量异常孕妇;胚胎停止发育者;合并妊娠期其他病症孕妇,即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急性胰腺炎。

1.2 方法 对照组孕妇未应用孕激素治疗。口服组孕妇服用孕激素100 mg/d;肌注组孕妇经黄体酮注射液治疗,利用肌内注射方式给药,具体方法如下。

1.2.1 小剂量组 按照10 mg/d 标准给予孕妇肌内注射用药,7 d 为1 个疗程,持续治疗2 个疗程。

1.2.2 中剂量组 按照20 mg/d 标准给予孕妇肌内注射用药,7 d 为1 个疗程,持续治疗4 个疗程。

1.2.3 大剂量组 按照40 mg/d 标准给予孕妇肌内注射用药,7 d 为1 个疗程,持续治疗8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比较口服组、肌注组与对照组孕妇的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及肌内注射黄体酮大剂量组、中剂量组与小剂量组孕妇的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口服组及肌注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比较 观察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口服组的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注组的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高于对照组及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口服组及肌注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比较[n(%)]

2.2 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比较 大剂量组孕妇妊娠期发病率高于中剂量组及小剂量组,且中剂量组高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肌注组不同剂量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比较[n(%)]

3 讨论

随着孕妇孕周不断增加,胎盘逐渐取代卵巢黄体功能分泌孕激素,以此作为维持胚胎健康发育的基础条件,一旦孕激素分泌量降低,孕妇出现低孕酮情况,轻者使得孕妇出现先兆性流产症状,严重者直接导致孕妇流产[4]。为了缓解孕妇孕早期低孕酮水平,可为孕妇补充孕激素,以此治疗复发性流产、低孕酮血症、黄体功能不全等,以此为胚胎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临床孕激素给药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包括口服给药,肌内注射给药;不同的给药方式,其治疗效果不同,有相关研究表明,通过肌内注射给药方式治疗低孕酮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先兆流产的发生率[5]。

妊娠期糖尿病为女性妊娠期常见疾病,其对于孕妇、胚胎的发育产生的影响较大,甚至增加胚胎死亡率。现阶段,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有4 个相关学说:①遗传易感学说:女性机体内HLAⅡ类基因、Fox M1 基因、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Trp64Arg、磺脲类受体(SURI)-1 基因等异常表达,则会增加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的感染率;②氧化应激学说:女性怀孕后,细胞微环境发生巨大的改变,导致细胞异常表达,且蛋白出现折叠障碍情况,进而促使机体出现氧化应激反应,诱发妊娠期糖尿病;③细胞因子异常表达:细胞微环境的改变,使得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出现了异常表达,大部分的炎症因子均参与炎症反应,且在妊娠期糖尿病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④胎盘生乳素(HPL)、雌激素(E)、孕激素等激素分泌异常:怀孕后,胎盘逐渐分泌大量HPL、E、P 等激素,并且对胰岛素产生抵抗作用,增加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6,7]。

在孕早期,孕妇可能出现低孕酮情况,采取的治疗措施为孕激素的补充,大量外源性孕激素进入机体内,其转化为17-羟孕酮,促使胰岛素产生抵抗作用,影响孕妇的血糖代谢,增加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风险性[8]。现代医学中,针对外源性孕激素治疗低孕酮孕妇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升高的机制众说纷纭,主要分为三个方面:①外源性孕激素可产生17-羟孕酮,能够对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4、酪氨酸激酶产生抑制作用,促使其无法发挥自身活性,进而使得孕妇胰岛素受体表达出现异常,从而产生代谢异常,诱发妊娠期糖尿病;②大量外源性孕激素进入机体后,可对上皮细胞抗氧化作用产生抑制效果,使得机体内过氧化氢的浓度大量增加,发生氧化应激反应,增加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国内已有大量的动物实验结果证明上述理论;③外源性孕激素对孕妇机体内的脂肪异常增加,糖代谢水平无法满足需求,呈现异常状态,诱发妊娠期糖尿病。

鉴于此本项研究就外源性孕激素补充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进行研究,所选取孕妇均为孕早期孕酮水平较低的孕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45.00%高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口服组的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注组的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53.33%高于对照组的20.00%及口服组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孕妇妊娠期发病率95.00%高于中剂量组的66.67%及小剂量组的12.00%,且中剂量组高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孕激素给药剂量越大其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越高。因此,在低孕酮孕妇的治疗中,应根据孕妇实际情况,为孕妇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在改善孕妇低孕酮水平的同时,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

综上所述,给予孕早期低孕酮水平孕妇应用孕激素,其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且肌内注射给药会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

猜你喜欢

产次肌注孕早期
孕早期睡眠时长与午睡频次对妊娠糖尿病的影响
不同产次自然分娩对产妇分娩不良事件及盆底结构功能的影响
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孕早期体重变化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风险的关系
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生育状况及未来趋势调查报告
帮你孕早期留住胎宝宝
甲氨喋呤单次肌注与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未破裂异位妊娠的对比研究
标准化超声切面筛查孕早期胎儿结构畸形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