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明珠:榆次老城
2021-08-13郭长耀
郭长耀
榆次文庙
去年十月,随着疫情减缓之机,国内游逐步开放。我也抓住机遇做了一次山西寻根之旅。有人说:中国历史,百年看上海,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陕西,五千年看山西。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且有众多古老的城市,也是古建筑的聚集地,榆次老城便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榆次老城内有宋、元、明、清、民国各期的建筑风格,在晋商文化土壤的孕育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建筑群。榆次老城始建于隋开皇二年,为汉城旧址上修筑而成,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城区内集古城墙、古民居、古商铺、古寺院等人文景观,此外山、水、林、瀑皆有展现。老城占地100万平方米,古建筑群和园林建筑面积达60万平方米。老城内有城隍庙、县衙、文庙、凤鸣书院、市楼、西花园等众多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这些都代表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艺术创造力。
书院与文庙
凤鸣书院位于老城西北隅,是清代榆次县学,即榆次的最高学府,也是榆次的最大名校。其占地面积27000平方米。清乾隆十三年(1748),知县钱之青设义学于此,乾隆三十一年(1766),称“凤鸣书院”。院名来源于西晋咸宁年间(275—279),荀藐任榆次县令,卓有政绩,有“凤集于榆次”的传说。书院内呈园林式风格布局,湖光山色争辉,中间的湖名为砚水湖,占地4800平方米,古建由两贤祠和讲堂、六角亭、四角亭、绿花轩、祭坛等组成。亭廊楼宇相间,开阔疏朗,林荫掩映,清静优雅,风景独具,是莘莘学子求学读书的理想环境。
与凤鸣书院一墙之隔的文庙是榆次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群之一,为北宋咸平二年(999)县令龚父主建,金、元、明、清以及民国年间屡有修葺,建筑范围也随之扩大,至民国初年,文庙南北长92米,东西宽65米,占地约5980平方米,面积相当大。大成殿外有28根蟠龙石柱和31根木柱围绕,气势磅礴。尤其是其中的大成殿、明伦堂、敬一亭、尊经阁以及前面的戟门、棂星门等都是斗拱迭集、飞檐高啄。这里历来为榆次最高学府驻地,可惜特殊时期被陆续拆除,仅存戟门以前的一小部分明代建筑。
榆次城隍庙局部
县衙和城隍庙
俗语道“天下衙门朝南开”,榆次县衙自然也是坐落在街北,大门面南而开。榆次县衙是我国保存较为完整的县级衙署,有着“三晋第一署”的美誉。在我国有“朝堂看故宫,县衙看榆次”的说法,可见榆次县衙的重要性。县衙始建于宋朝,占地两万平方米,共5堂26个院落,规模宏巨。衙内有思凤楼、狱神堂、马王殿、思补堂等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很多古城都会有县衙,作为当时县级行政办公中心,县衙内的每件物品都值得保留,但是能完整保存下来的屈指可数,而榆次县衙就是我国保存较为完整的县级署衙。榆次县衙坐北望南,内有牧爱堂、县丞院、典史院、牢狱等。在建筑装饰上有砖雕、木雕、石雕,雕功极其细腻,有极高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说起城隍庙,上海的名气可能最大,榆次的则是最为精美。位于古城内东大街中段北侧的城隍庙是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城隍庙之一。庙宇始建于公元1362年,占地面积达6000平方米,其中尤以城隍庙主殿前的玄鉴楼最为著名,被世界历史文化保护基金会评为“全球最精美的100处古建筑”之一,规模宏巨,壮丽非凡。城隍庙自建成后,其间多经修繕,新中国成立后曾作展览馆和图书馆使用。图书馆内的图书曾经散失,后来的城隍庙又被胶鞋厂占用,直至1984年厂区迁出,国家对城隍庙进行了整修和维护。这里的城隍庙保存得非常完整,在城隍庙前有一对貔貅,威武雄壮,主殿建筑细致精巧,非常精美。琉璃影壁,上面是一对青色的麒麟,这里的斗拱密密麻麻,看过去显得紧凑而结实。
左:榆次老城凤鸣书院。右上: 榆次老城。右下:榆次县衙
西花园
西花园因位于城隍庙西侧而得名。园林布局紧凑有序,建筑手法灵活多变,亭、台、楼、阁、廊、轩、榭点缀其间,将北方建筑的大气与江南水乡的灵韵巧妙地融为一体,体现出了老城园林豪放与秀美的风韵。该园占地面积有两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里面有烟霞阁、凌霄阁、多景楼、石舫、岂知桥这几个景点。园东有厅堂、西有长廊、北有假山瀑布。园区以巧妙的借景、高超的叠石、别致的建筑为胜,将西花园打造得独具园林风情,引人入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西花园虽然占地面积不大,却有湖水、假山,还有石舫、多景楼、三潭印月,最让人喜欢的是鹅卵石铺成的通往两边的道路,这种在江南才有的建筑风格,想不到榆次老城的西花园里同样存在。
来此采风数日,感受到了此地浓浓的晋商文化、黄河文化、三晋文化,当地特有的官制和民俗文化也使古城神秘多样。
编辑:沈海晨 haichen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