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子老龄化的思考

2021-08-13张程

检察风云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化生育

张程

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作为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对于了解中国的人口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近年来人口老龄化、人口与房地产、人口生育政策等问题持续引起社会重视,了解人口真实情况,有助于我们厘清这些问题。

人口增长率低于预期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下简称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人口达到14.12亿人,好于数据公布前的预期,但不及五年前的国家预期。七普数据显示全国人口总计141178万人,比2010年的133972万人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均增速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均增速0.57%下降0.04个百分点。2016年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预测2020年总人口在14.2亿左右,就七普数据来看,不及五年前的预期。

2010年以来,我国逐渐放松生育限制政策,并逐步确立了全面放开二孩生育的政策。从七普数据来看,新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从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50%左右,此后虽有所下降但仍高于40%。0—14岁人口占比与2010年相比,回升1.35个百分点,这表明2010年之后的放松生育政策取得了突出成效,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生育率下降的趋势。

但是,2016年放开二孩后,出生人口出现短暂大幅增长后,从2018年后便出现下滑,至2020年新出生人口仅为1200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次低水平,仅高于1961年的1187万人,放松生育政策边际效应呈现出了递减的现象。

出生率下降与教育成本上升、生育观念改变等有关。首先,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的日益完善,功利性生育被情感性生育所替代,传统的传宗接代、养儿防老为目的的生育观念逐渐被生育是个人生命及情感延续的观念所取代。其次,房价、教育成本持续上升抑制了生育意愿。生育问题是家庭、社会和国家的问题,但是成本却主要由家庭甚至女性承担,成本收益不匹配。最后,经合组织数据显示,中国孕龄妇女人数自2009年开始逐年减少,截至2018年我国孕龄妇女人口只有3.5亿人,孕龄妇女逐年减少导致出生率快速下降。

随着人口出生率数据的下滑,近年来人们开始担忧未来人口结构的失衡,部分专家开始建议国家逐步放开“三孩”,甚至全面放开生育限制。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提出了“增强生育政策的包容性”。2021年2月,针对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国家率先在东北地区全面放开人口生育限制”的建议,国家卫健委答复称“东北地区可以立足本地实际进行探索,提出实施全面生育政策的试点方案”。

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亿,高于日美德法英五大主要经济体之和 (图/视觉中国)

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

人口出生率下降首先带来的就是劳动人口下降的问题。七普数据显示,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2010年进一步下降,15—59岁人口为8.94亿人,占比63.35%,比2010年下降6.79个百分点。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劳动年龄人口(15—65岁)是经济中的生产者和储蓄者,非劳动年龄人口(儿童和老人)是经济中的消费者。而开放经济中,储蓄等于投资与净出口之和,因此人口年龄结构会直接影响消费、投资、净出口“三驾马车”的结构。在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上升阶段,相对来说,储蓄增加,消费减少,而储蓄=投资+净出口,因此,“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净出口占比会增加,消费占比会减少。

1982年—201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从61.5%上升到74.5%,对应“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净出口占比从34%上升到51%,消费占比从66%下降到49%。而2010年之后,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投资和净出口占比从51%下降到45%,消费占比从49%上升到55%。

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对不同产业也会造成结构性影响。第一,低生育率下,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行业将受到冲击,部分转移到东南亚等地。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后,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密集行业可能加速外迁。第二,房地产长期需求不足。人口是房地产行业的终端需求,2000年以来的房地产繁荣背后原因之一就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小婴儿潮人口成家立业的支撑。随着人口增长减速,房地产总需求增速也将随之减慢。据乐居网测算,若我国生育率长期保持在1.2左右,预计未来10年主力购房人口将减少超过6000万人。购房需求减少,房地产行业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将快速降温。

面临人口老龄化挑战

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比18.70%,65岁以上人口为1.91亿人,占比13.50%,相比2010年,60岁以上人口占比上升5.44个百分点,而2010年相比2000年仅上升1.9个百分点。由于少儿比重和老人比重双双上升,总抚养比从2019年的41.56%大幅上升到2020年的45.87%。

从数据来看,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比较严重。庞大的老龄人口数量将带来巨大的社会养老压力。2020年末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亿,高于日美德法英五大主要经济体之和(日本3535.7万,美国5320.8万,德国1792.6万,英国1237万,法国1367.4万,其老龄化率分别为28%、16.2%、21.6%、18.5%及20.4%),应对庞大规模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挑战。

不仅如此,我国老龄化速度正在加快,“婴儿潮”一代即将步入老年,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时间窗口紧迫。一方面,我国老龄化速度逐渐加快,2015年超过韩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居第一。另一方面,1963年—1972年出生的“婴儿潮”人口(每年出生超过2500万,1962年出生2491万人)将陆续在2023—2033年间退休,未来十年的老龄化速度将继续加快。另一方面,截至2020年每年新生人口数已下降至1200万左右,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間中国的老龄化率将快速上升。

此外,不同地区老龄化差异大,人口流出的东北、川渝等地老龄化更严重。同时,随着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向城镇转移,城乡老龄化差异增大。从全国看,乡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9、6.61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各省(区、市)之间老龄化程度也差异极大。65岁以上人口占比方面,西藏最低,为5.67%,广东也较低,为8.58%,低于全国平均数4.92个百分点,而上海、江苏和浙江分别为16.28%、16.2%和13.27%,东北情况更为严重,辽宁、吉林、黑龙江分别为17.42%、15.61%和15.61%,此外重庆、四川老龄化率排全国第二和第三,分别为17.08%和16.93%,仅次于辽宁。

老龄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养老压力,大量中低收入者难以负担养老压力。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0)》的五等分住户收支调查数据,低收入组和中等偏下收入组共40%的家庭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11400元。他们的养老压力巨大。

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也面临挑战。据七普的数据显示,2020年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比2010年减少0.48人,为2.62人。家庭户人口数减少意味着家庭的小型化,这背后是长期的独生子女政策在起作用。家庭小型化导致传统的代际养老、居家照料难以为继,“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加大了养老压力。

民政部信息显示,“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5到10年后,全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将进入中高龄,将迎来一拨养老照护的浪潮,养老服务将接受更大的挑战和考验。

面对前所未有的人口老龄化压力,党的十九大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近期至2022年,中期至2035年,远期展望至2050年,是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性、综合性、指导性文件。《规划》从5个方面部署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具体工作任务。一是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二是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力有效供给。三是打造高质量的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四是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技创新能力。五是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

在人口老龄化压力下,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仍任重而道遠。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老龄化生育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