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美丽文山

2021-08-13徐贵祥

含笑花 2021年4期
关键词:老山文山少数民族

几天来,生活在英雄中间,行走在英雄的土地上,心灵受到一次洗礼,似乎又回到了青春岁月,回到了三十年前火热的战斗生活。

报到的时候,我对负责会务的同志说,此次来文山,我不是以作家和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而是以一个参战老兵的身份。他们感到很惊讶,没有想到这么巧合。请允许我首先介绍我在文山地区的一段经历。

1984年7月,我所在的集团军奉命组建侦察大队,奔赴云南边境,配合老山、者阴山地区军事行动。经过十天的火车和汽车运送,7月26日下午抵达边境下金厂乡(当时为下金厂区),担负三段一号和二号界碑之间的警戒和侦察任务。我当时为师指挥组政工干事,后为侦察二连(即本师侦察连)政治指导员。我至今记得,车队从县城向东北方行进,道路坎坷狭窄,有的路段盘山旋转,好像直插云天,让我们的司机胆战心惊。快到下金厂的时候,出现一段泥石流,前方有很多人在抢修公路,师侦察科长卢兴元让我下去了解情况,我找到正在指挥修路的下金厂区委书记熊德安,问他是否接到上级的通知,这么多修路的群众,我们担心有对方的情报人员。熊书记说,县里通知我们做好迎接准备,但不知来的是什么部队,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倒是从收音机里听到对方广播,说下金厂方向即将驻扎中国侦察兵280人。我回到指挥车上,把情况做了汇报,大家都很震惊,深感敌情复杂,因为我们两个连队加上师机关指挥组的官兵总共是276人,对方掌握的情况惊人的准确。

进入战区的第一个夜晚,部队高度警惕,每个干部枕头下面放着一把手枪,床里边是一支微声冲锋枪,都是压满子弹的,打开保险就能射击,真有点风声鹤唳的感觉。

这以后,在将近一年的时间内,我们依托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先后组织几场战斗。我的战友、指挥组参谋李加良首战负伤,十八岁的战士李军牺牲。我本人在破袭战斗前夕,带领一名干部、两名战士进驻茨竹坝乡的猴子菁,协同指挥炮兵,也因此立了三等功。

这段难忘的战斗岁月,特别是和战友们一起在密林深处潜伏,一起迎接生死考验所建立的情感,还有同下金厂干部群众结下的鱼水情谊,几十年来一直铭刻在我的心间,中寨骑线点上的边关明月,飚水岩上俯瞰的苍茫云海,巡逻途中战友们疾进的脚步,行动归来街道两边关切的目光,都是我脑海经常出现的画面。

从1985年6月部队归建开始,我坚持业余文学创作,很多作品都是以那一年的生活为原型,先后发表了中篇小说《征服》《大路朝天》《走出密林》《请跟我来》等等。前天晚上散步,意外地得知,文山州文学刊物《含笑花》当年曾经刊登我的小说习作《远逝的岁月》,是一个姓万的编辑从当年的无数自然来稿中选发的。我到现在还没有同万编辑见过面(诗人胡世宗插话,万老师名叫万国华。有关同志已经做了安排,今晚你们就可以见面了)。

说到这里,我特别要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原下金厂区的妇女主任罗金秀阿妈。有一段时间,指挥组考虑我写材料需要安静,让我和一名负责警卫的战士住在罗主任隔壁的一间空房子里,因为不适应雨季气候,1985年春节后我患了感冒,一病就是二十多天,感冒和疟疾并行,身体非常虚弱。那段时间,罗主任经常酿制米酒,放在炉火上烧得滚烫,给我发汗。雨雾隆重的日子,我基本上不出门,就在罗主任的家里,和她爱人时老师等人在火塘边烤火聊天,有时候还有小兄弟时绍周。我们聊的很多,人生、战争、日子、边境的情况等等。现在回忆起来,我后来写的很多作品,都是在罗主任家里那盆火塘前播下的种子。

今年7月,我到文山参加一个活动,在前往文山途中,通过电话,我把我同罗主任一家的交往告诉了文山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边富斌同志,边副主任很快做了安排,等我们下了飞机,罗阿妈已经被接到了招待所。吃饭的时候,分区吕美璋司令员和我一起喊老人家“妈妈”,一起给老人家敬酒。

当年,我們在前线执行任务的时候,交通和通信还十分落后,那真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特别是在雨雾笼罩出行困难的日子里,更是望穿秋水。那时候,从麻栗坡县城到下金厂的山路上,经常能看见一个身穿破旧邮递员制服的老者,佝偻着腰,挑着沉重的担子,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艰难地跋涉。当地群众和官兵对他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冯大爹。战士们盼望冯大爹,犹如盼望亲人。冯大爹来的那一天,就是下金厂军民的节日。老人家很少说话,在邮政所小屋里,看着战士们急切的表情和喜悦的眼神,他擦着汗,一脸憨笑。我们侦察分队有几辆吉普车,常常往返县城和驻地,买菜购物,途中只要发现冯大爹的身影,司机就会主动停下车,几个战士会跳下去,跑到山路上,把冯大爹和他的担子接到车上。那情景,真是水乳交融,至今难忘。记得20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一天晚上,我在电视里看到一个节目,题目记不清了,好像是“子弟兵的亲人”,突然出现一张熟悉的沧桑的脸,我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声:冯大爹!

三十年过去了,麻栗坡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子弟兵同麻栗坡人民的感情也更深了。三十年后我们这些人重返故地,不仅是怀旧、寻找和纪念,也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这一代官兵,多少年来,心里一直回旋着老山的歌,心头一直萦绕着老山的梦,心中一直飘扬着老山的红旗。

昨天下午,文山的记者采访我,让我谈谈对“老山精神”的理解,我给他讲了一件往事:1985年春节后,我到茨竹坝执行步炮协同指挥任务,沿途看到很多用草木拼成的楹联,其中一副楹联我印象非常深刻:图私利前线铺满黄金龟儿才去,为祖国战场遍布地雷老子我来。何等慷慨,何等豪迈,这就是老山精神的形象体现。横批我记不得了,我现在加一句:信仰无价。我们今天研讨老山精神,就是要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摒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杜绝奢靡浮华之风,打击贪腐。用老山精神净化我们的心灵,激励我们的意志,固守高贵和高尚的品格,脚踩坚实的生活大地,建设我们的国家,建设我们的家园,为子孙万代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和一个美好的空间。

这几天,看了很多地方,也听到了很多感慨。会务组的同志对我说,不仅要发言,还要就文山的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那我就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对于文山的发展,我的建议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研究特点,形成特色。

文山有什么特点呢?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二是丰富的新时期战争文化资源,三是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我给文山的同志三条建议,一是把文山建成文山,二是把老山建成老山,三是把山建成山。下面我具体谈谈。

首先,文山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在发展经济的宏观构架中,要充分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比如城市建设,过于追求时尚和形式上的现代化,追求高楼大厦,如果把握得不恰当,就有可能丧失自我,陷入东施效颦的迷失,无论我们怎样努力,在现代感方面我们赶不上外国,在高大厚重方面我们赶不上北京上海,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攀比,攀比的结果无非就是建设一些千篇一律的街道和楼房。如果我们充分考虑到我们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在城市建设中增加一些少数民族文化元素,更多地体现苗寨、瑶寨和壮族村寨的风格形式,实现现代化的内容和民族化的形式的完美统一,就可以扬长避短,化劣为优,以劣胜优。我们希望,未来的文山,是一座飘扬着少数民族风情、洋溢着少数民族风采、弥漫着少数民族风味的城市,下了飞机,看见的是少数民族的颜色,听到的是少数民族的歌声,尝到的是少数民族的味道,感受到的是少数民族的习俗。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衣食住行,礼尚往来,都有其历史的内涵,体现出独特的人文精神,这些不能被忽略,不能被丢弃。如果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我们把文山建成北京上海那样的城市,那我们就失败了;如果我们把文山建成文山,建成一座集中的、南方少数民族文化锦绣之城,那我们就成功了。我觉得文山州的每一个县城每一个地方都应该有它的特色,都应充分考虑少数民族文化元素。

其次,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发生在文山地区的那场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时最长的一次边境战争。老山作战,已经成了一个符号,涵盖着同时期發生的包括者阴山、扣林山等领土作战在内的相关战斗。老山作战,诞生了非常丰富的当代战争文化资源,比如战争事迹、战斗英雄、战争文艺、战史、战例等等,这些财富也是绝无仅有的。在表现形式上,有小说、诗歌、散文、楹联、歌词、报告文学等等,还有戏剧、音乐、舞蹈、电影、电视剧等等,以及书法、绘画、雕刻、摄影等作品,这些宝贵的战争文化资源,值得深入挖掘、认真总结、重新整合,成为文山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据我所知,在座的很多参战老兵都写过回忆文章,有的还出版过专著,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收集和研究这些资料,建立资源体系和实物档案。

这次“老山英雄回老山”,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意义,文山州委、州政府具有远见卓识、有胆有识,也可以说抓住了根本。精神建设是经济建设的根本,而精神建设,我们文山得天独厚。我们固然有三七、石斛和祖母绿,但是这些并不重要,也不值钱,你有的东西,别人也可以有,没有的别人也可以移植或者复制,但是,独有老山,属于文山。我们有一座实实在在的老山,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是否可以集中在麻栗坡县,建设老山英雄之家;建立边境作战战例示范基地;县里可以同参战部队建立联系机制,尽可能全面地同参战老兵以及当时参与前线保障和文艺创作的同志取得联系,以“我与老山”“在前线的日子里”“我守卫在边境线上”“我所参加的老山文艺活动”等等为题,开展征文活动,一方面可以宣传“老山精神”,一方面也可以梳理线索,收集资料,积累硬件,将来可以建造一个颇具规模的老山作战纪念馆。在10月15日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爱国主义精神哪里找?到老山来走一趟就找到了。

我们要整合资源,长远规划,科学设计,把老山建设成为一座精神之山、信仰之山,建成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教育之山,建成陶冶情操、提升道德的精神圣地。我们有那么多经济特区,我们也可以考虑建设一个精神特区,而老山、麻栗坡、文山具有最好的资源,得天独厚。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需要精密的顶层设计和基层的发掘整理工作,还要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果说现在还受到一些限制,还在摸索的话,我觉得文山州来做这个摸索、尝试、储备,是非常及时的,老山老兵感谢、支持这项工作。

今年10月15日,习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在会场上,我的脑海里反复闪现两个字“回归”,理性回归,为什么叫理性回归呢?我们的文艺不能丢掉根本,不能被金钱牵着鼻子走,不能做金钱的奴隶,我们的文艺能做的就是提供正能量,只要是正能量的东西,我们不必回避。政治是一回事,外交是一回事,文化和文艺又是一回事,我们现在必须来做这个事情。

第三,丰富的生态资源。在我看来,文山交通不太发达,有很多地方还很封闭。昨天我去看望麻栗坡县下金厂乡原来的区委书记老熊,当年我们在下金厂驻防一年,老熊给我们介绍情况,当向导,帮助部队解决困难,我们是老战友,可以说是生死之交。他现在退休了,住在踩山坪山腰的苗寨里,“白云生处有人家”。他们虽然并不发达,但是不等于他们不幸福,他感觉很幸福。当地的苗族寨子,老熊陪我去走了走,那里的人们比较满足,自得其乐。这给我一个启示,有时候说起发展经济,我们的脑海里往往会出现一些概念,认为现代化的经济建设就是高楼大厦宽路大街。但是我们也可以换一个思路,假如我们把用在城市的经费,多拨一些给村寨,多修一些道路,多补贴一些坚守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他们的生活条件,不用费太大的力气,就可以建成很多个白云生处的桃花源,也许十年二十年之后,很多北京人退休之后都到下金厂来了。有的同志可能认为这是异想天开,其实还是观念问题,即便眼前不能实现,不等于将来不能实现,即便是不能在下金厂实现,也可能在上金厂实现。人类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只有回归乡村,回归土地,才可能诗意地栖居。

交通不便当然不是什么好事,但也不一定全是坏事,也许就是因为交通不便,才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一块净土,这是我们今天应该看到的,应该想到的,应该有的忧患意识,应该有的胸怀。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说反对修路,并不是说鼓励大家过穷日子。我的核心理念是,发展经济要以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要解决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要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在形式上返璞归真,在内容上实事求是。那些个少数民族居住地,现在为什么不是桃花源呢,就是生活方式不行,太脏、太穷、太陈旧。要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把文山建成一片英雄的圣土和最适合人类栖居的精神净土。

我们期待我们老山老兵的精神家园,我们的文山明天更加美好!

徐贵祥,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本文系作者在2014年11月6日“老山英雄回老山”研讨会上的发言,略有删减。

猜你喜欢

老山文山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老山兰——战士的魂
自律是青春的必修课
少数民族的服装
后来,我们都走散了
文山 ,春光中写下的赞美诗(组诗)
如果人生有橡皮擦
民工给你上一课
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