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历活动过程,积累活动经验

2021-08-13高牡丹

知识窗·教师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比画尺子长度

高牡丹

一、课前思考

测量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实际需求,对长度的量化和把握离不开长度单位,厘米是统一的长度单位,且最方便学生感知,所以教材选择将“厘米”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一个长度单位。《厘米的认识》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用厘米进行测量。利用了解古人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长度标准进行测量的情况,再让学生尝试用此方法测量课桌的长,利用测量结果的差异,引发学生对统一长度单位必要性的思考。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厘米尺帮助学生建立厘米长度表象,结合厘米尺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观察、比画、比较、测量等,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的长度,建立厘米长度表象,积累测量经验。通过动手测量这一操作环节,既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体中隐藏的“尺子”,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片段

(一)片段一:在动手实践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师问:“想知道课桌有多长,可以怎样测量?”

学生答:“用尺子量。”

教师问:“古时候没有尺子,你知道古人是怎么测量的吗?”

学生答:“张开手臂测量。”

…………

教师引导道:“人们常用身体的一部分测量长度。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比画一下,两臂伸开,两只手指尖的距离就是一庹;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端距离就是一拃;还可以把脚印作为测量工具。”

教师问:“如果古人要测量课桌面长度,你会选择哪种方法测量?可以用‘拃。请量一量你的课桌有几拃长?”

学生答:“5拃、6拃、7拃……”

教师继续引导:“老师也来量一量,我量的结果是4拃,都是量课桌长,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

学生答:“我们手的大小不一样。学生的手比老师的手小。老师的一拃和我们的一拃长度不同,我们每个人的一拃也不同,所以大家的测量结果也不同。”

教师问:“那么,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统一测量吗?”

学生答:“应该用一样的工具去测量。”

教师总结:“这就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也就是统一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本环节遵循学生的认知系统追寻原因,呈现古人用庹量巨石的宽度,用拃量布的长度,以及用脚长量竹竿的长度,让学生初步体会测量长度必须有长度单位。通过用拃测量同样大小的课桌长度,让学生了解由于人的手掌大小不同,“拃”的长度也因人而异,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这样的教学设计尊重知识形成的本源,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片段二:在各种感官体验中建立厘米的概念

1.用眼睛看,动手摸,初步感知1厘米的长度

教师引导:“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下面通过一个小视频进一步认识尺子。”(播放微课:尺子的秘密)

教师继续引导:“请小朋友拿起尺子,看一看,找一找,尺子上的秘密都找到了吗?”

学生答:“尺子上有0、1、2、3等数字,还有‘cm的单位标记。尺子上有很多长的、短的、不长不短的竖线。每条长的竖线下都有一个数字。”

教师问:“在尺子上,两条长竖线之间可以称为一大格,从0到1之间一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你能在自己的尺上找到1厘米吗?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比画1厘米。把大拇指对齐刻度0,再把食指对准刻度1,现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尺子上除了0到1之间的一大格是1厘米,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出其他1厘米吗?”

有的学生答:“1到2之间的一大格也是1厘米。”

有的学生答:“2到3之间的一大格也是1厘米。”

…………

教师问:“大家找到这么多的1厘米,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吗?”

学生答:“两个相邻的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2.结合生活实际,建立1厘米的概念

教师问:“用手再到尺子上比画一下1厘米,然后拿掉尺子,手保持不动,记住1厘米有多长,再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有的学生答:“橡皮的厚度约1厘米。”

有的学生答:“食指的宽度约1厘米。”

教师问:“刚刚有学生提到了1厘米约食指宽,那么,现在每个人拿出你的尺子量一量自己的食指是不是大约1厘米?”

教师说:“看,这还有一些长度约1厘米的物体。如这颗图钉长约1厘米,一个田字格宽约1厘米……我们找了这么多1厘米物体,你们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

学生答:“很短。”

教师总结:“是呀,所以我们在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在教学《厘米的认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用厘米进行测量的基础。而厘米尺是学生认识厘米的工具,本节课利用微课“尺子的秘密”,帮助学生认识厘米尺,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数字、刻度和字母的含义。再借助实际大小的厘米尺,让学生感知1厘米有多长,通过用手比画、閉上眼睛想一想、在身边找一找等操作活动,加深学生对1厘米的认识,学生自觉感悟到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三)片段三:在多样练习中加深概念的理解及辨析

1.先估计下图中的实物各有几厘米长,再量一量(测量的时候要把尺子的正面朝上)

教师说:“请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2.尺子是常用的测量工具

教师说:“老师请你们当小法官,判断这样测出的铅笔长度对不对?为什么?”

教师继续问:“第一种测量方法为什么错了?左端没对准刻度0,实际长度跟5厘米相比较,怎样?第三种测量方法可以?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它的长度吗?你是怎么想的?”

3.测量身体的数据

教师说:“你们知道自己身体的一些长度数据吗?我们的手掌有宽度、一拃有长度、一步也有长度。下面,大家可以与同桌合作,先估一估自己一个手掌宽、一拃和一步的长度,再用尺子量出具体分别有多长。”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在多处体现了对估测的重视程度,但侧重点是有差异的。练习题1的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根据给定的1厘米长度先估测,再实测。练习题3的设计意图是因为生活中常用这些长度用作估测的标准长度,这也是学生身边的数学。这样一个测量活动就显得非常有意义,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课后思考

(一)启发思维,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厘米尺也是他们用来画线的工具,相信学生在使用过程中都会有意无意地观察厘米尺,了解过它的作用,所以学生的认知不是空白的。

尺子这么方便,人们是怎么样想到发明它的呢?追溯古人测量长度这一历史事件,这件事情不仅很有趣味,更有深刻的数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由于用庹、拃和脚长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它们的实际长度不统一,所以测量结果也不一致,教师通过让学生用单位实际测量,让他们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二)借助工具,让学生通过多样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厘米是最基本的,也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长度单位。而厘米尺也是帮助学生建立“厘米”的表象,体会测量意义最好的工具。教师结合厘米尺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数字0到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并且概括出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1厘米就是厘米尺上1大格的长度,是一个单位长度。再通过比画、想象、找生活中的物体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和几厘米的表象,积累测量经验。

(三)重视估测,让学生在操作比较中提高估测的准确性

学生进行有效的估测,可以更好地建立长度单位观念。在本节课的练习中,第一个练习给出的物体都是与实物大小相同的,且在实物上标出了1厘米的长度。通过估测与实测的对比,让学生调整估测的策略和方法,提高估测的准备性。有了对厘米的认识,可以让学生估计自己手掌的宽度、一拃的长度和一步的长度,既能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又能进一步提高学生估测的准确性。

(作者单位:浙江省仙居县第七小学)

猜你喜欢

比画尺子长度
陪汾河走一走
如何让学生爱上欣赏评述课?
动手指,不痴呆(十四)
爱的长度
特殊长度的测量
长度单位
磊编挑战A4腰
长度学校里的故事
时钟就是尺子圈
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