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估”论“策”重现价值
2021-08-13葛玲芝
葛玲芝
摘要:估算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既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本文尝试从估算意识、估算的过程体验等方面,指引学生灵活掌握估算策略,认识估算的价值,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估算 意识 策略 价值
笔者对“用估算解决问题”一课进行了新的设计,经过实践改进后,在活动中执教了本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学生是主体,内在需求是原动力。要想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从而让新旧知识有效对接。因此,在引入新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教师说:“妈妈带着100元去超市买米,大米的单价是每袋49.50元,妈妈带的钱能买2袋大米吗?”
学生说:“可以。”
教师说:“现在大米涨价了,每袋变成51.40元,妈妈带的钱还能买到2袋大米吗?”
学生说:“不可以。”
教师说:“咦,为什么都是100元钱,都把它估成50元,一个够买,一个却不够买?”
学生说:“因为第一个估成50元是把大米的单价估大了,结果等于100,估大了都能买,所以妈妈肯定能买到2袋大米。第二个把单价估小了,刚刚等于100,所以总价肯定超过100,因此不能购买2袋大米。”
一、缘起——迷失的课堂
开学不久,笔者有幸接到通知,要在象山县数学培训活动中上一堂课,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第15页“用估算解决问题”。估算教学太难了,每次估算教学后,学生还是喜欢用精确计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估算教学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怎样才能扭转这种局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开始了教学探索。
二、分析——估算教学现状
1.教师层面
第一,部分教师认为估算教学环节可有可无。教师虽然意识到估算的教学地位较重,但是由于教材中估算教学内容所占比例不多且比较分散,导致教师并不重视估算教学环节,学生的估算意识与估算能力较差。
第二,部分教师认为估算的教学功能只是计算。很多教师认为,估算的教学功能只是与估算的验算与简便计算的功能有关,没有想到估算教学可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数感与数学素养。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估算能力好的学生,他们的数感等数学素养远超一般学生。
第三,部分教师缺少对学生估算过程的有效评价。许多教师评价学生的估算时,一般停留于估算学习的结果,不太重视估算过程,评价效果不好。
2.学生方面
第一,学生缺乏估算意识。学生一直习惯精准计算,估算用得比较少,再加上日常生活中不太需要学生运用估算,导致学生缺乏估算意识。在计算题目或者实际生活中,学生不会运用估算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也未意识到估算的真正价值。
第二,学生估算能力薄弱。从对学生做估算题的计算习惯发现,部分学生遇到估算时,喜欢先进行精准计算,然后推算出估算结果。此外,因为估算结果具有多样性,所以对估算结果比较难确认,存在“不自信,难选择”等现象。这些都是学生估算能力不佳的根源。
三、寻求策略——探寻估算价值
教师通过再现超市生活情境,唤醒了学生的估算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不需要进行精准计算,只要知道大概情况就可以了,从而深刻感知估算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为新知识教学做好铺垫。
1.凸显过程,体验策略
在研究估算时,学生如果能根据数学情境的特点,对确定的数量做出适当地放大或缩小,并加以推理与判断,那么估算问题就迎刃而解。因此,在教学估算策略时,教师应让学生经历推理和策略调整的过程,适当掌握策略的适用性,从而进一步掌握估算策略的合理性。
(1)列表整理,凸显数量
解决问题首先要做的是阅读与理解,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理解的方法。特别是当信息比较多的时候,教师要尽量给学生独立审题、思考和整理的时间,不要代替学生去整理,而是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量关系,为解题打好基础。
教学片断:
教师说:“你在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这么多的信息放在一起你有什么感觉?”
学生说:“有点儿乱。”
教师说:“那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把这些信息整理一下让大家一眼就能看清楚?”
汇报展示(预设:文字摘录、表格、线段图)
教师说:“这位学生采用了文字摘录的形式,大家说可以吗?”
学生说:“可以。”
教师说:“是的,摘录得非常清晰,有层次。”
教师说:“这位同学采用的是列表格的形式,比较这两种方法,你们更喜欢哪种方法?”
学生说:“列表格。”
教师说:“老师也喜欢这种方法,呈现得更加清晰直观。那么,我们就学习这个学生,用列表格的形式一起整理这道题目的数学信息。”
在日常教学中,很多学生一看到问题,就动手列式计算,为避免造成这样的思维定式,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信息数据,展示学生的整理方法,而通过比较整理,可以使信息和数据更清晰、直观。
(2)图表分析,理清思路
在实际估算教学中,学生往往会运用多样化的方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借助图表,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交流,并在交流讨论中理清估算的思路,逐渐形成估算策略。
教学片断:
教师说:“刚才我们整理了信息,现在请你看着表格中的这些信息,你能解答这道题吗?”
学生板书汇报:
方法一:30.6×2=61.2,26.5×0.8=21.2 61.2+21.2+10=92.4<100,所以够。
方法二:30.6≈31,31×2=62,26.5≈27,0.8≈1 27×1=27。
62+27+10=99<100,所以够买。
教师说:“没有算出精确结果,你怎么肯定100元就够了啊?”
学生说:“因为我们把价格估大了,估大了以后才等于99元,那100元肯定够了。”
方法三:100-31×2=38 ,38-27=11,11>10,所以够买。
教师说:“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下,第二种和第三种这两种方法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说:“都用估算解决的,都把数估大了。其中方法二是先把每样物体的总价加起来还是比100小,结果肯定够了。”
教师说:“是的,这一种是先把每样物体的总价加起来跟100元比较,这种是求出剩下的钱跟10元比较。这两种方法其实都是用估算解决的,而且都把单价估大了。”
解决问题时,教师应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把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初步估计100元够时,让学生说說为什么没有进行精确计算也能判断出100元肯定够了,教师再结合图表,进行小结:“要将数据放大来比较,其中大米的价格估成31元,肉的价格可以估成27元,0.8千克估成1千克,最后的总价不到100元,所以够了。”
(3)对比思辨,体会价值
在估算策略教学中,学生的思维难点聚焦在策略选择。因此,教师要直面思维矛盾焦点,紧紧抓住思维矛盾处,引导学生反复对比不同策略,触发学生对策略选用的再思考:“什么时候估大?什么时候估小?”
2.变式拓展,活用策略
每一项技能都要经过不断训练才能形成,所以教师要用心研读教材、用活教材习题,设计灵活、开放的练习,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灵活掌握估算技巧,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
总之,估算教学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它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关注教材、教学过程中蕴含的估算知识,努力搭建平台,加强生活联系,让学生真正感受估算的实用性和简便性,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者单位:象山县丹城第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