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教学反思工作,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2021-08-13王鹏

知识窗·教师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王鹏

摘要: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不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学缺乏趣味性,教跟学分离严重,教学不重视培养学生实操能力等问题,导致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低下,常常出现教师在上面慷慨激昂,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的场景。因此,教师想要构建高效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就必须对现有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反思。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教学反思  信息来源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学科,教师既要教会学生理论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实践操作。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基础计算机知识与计算机操作技能,让学生更快更高效地采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时期,要改变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摒弃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承担指导、引领的角色。因此,笔者总结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经验和特点,进行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并与各位同僚一起分享,希望能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开展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的重点

1.反思是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教师还没有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仍以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评判教学效果。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常反思现有教学理念是否正确有效,是否偏离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

在传统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笔者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有些问题即使笔者讲了很多次,学生依然无法掌握,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笔者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教师看待问题和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基础知识也不同,因此,笔者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意识到课堂是学生的,而不是教师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态度,换位思考,争取取得好的教学成果。

2.反思师生关系是否和谐

很多年长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总是以长辈的口吻训斥学生,对他们来说,学生是晚辈,需要棍棒教育以約束他们的行为。但新课程改革指出了传统师生关系的弊端,要求教师放下身份和架子,融入学生中。在学习上,成为他们的良师;在生活中,成为他们的益友。教师不能成为学生畏惧的人,而应该成为学生爱戴的人,所以教师应该成为学生中的一员,成为领导学生学习的带头人。只有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师才能创新教学模式,创造民主自由、和谐开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用心,被初中信息技术的精彩所吸引,并对初中信息技术学习充满热情。由此可见,以往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强调“教”而忽略“学”的教学模式注定要被淘汰。古语有云:“有教无类,教无定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死板固定的教学模式不可能做到培养每个学生的智力、兴趣,也无法让每个学生彻底掌握知识点。

一套优秀的教学方法设计应该由教材处理、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教学技巧等多个环节构成,所以教学设计的反思需要从多角度切入。教学设计的初衷是为了培养学生彼此合作、独自探究、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设计应紧扣初衷。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定期反思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反思教学过程的氛围是否生动有趣,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接受情况……通过实际问题找出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设计。

3.反思教学实践的有效性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许多学生反映初中信息技术很难学,内容复杂且枯燥。这是因为学生对初中信息技术没有正确认知,初中信息技术本来就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也是一门实用的学科。生活中常用的Word文件、Excel表格、电脑配件跟构造、FLASH动画制作、精美电子卡制作、文字发光变形等知识,都是与生活有关的知识。例如,电脑构造章节能够在学生购买电脑时派上用场,电子卡制作能够在节日时发送祝福时派上用场,至于Word软件更是极其实用,无论是格式调整,还是文字编辑都离不开它。再如,海报设计、艺术设计都用到了初中信息技术中的“文字变形”知识点。与其他学科知识相比,初中信息技术的知识内容无疑是前沿、炫酷、实用的,且应用范围广泛,笔者认为,正因为很多教师没有发挥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性,没有创造生动有趣的实践教学活动,才使得学生对初中信息技术失去兴趣。

首先,教师应该开设一些有趣、启发性强的实践活动。例如,开展生日贺卡制作比赛、组织学生用最低的成本做出性能最好的电脑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模式制作最炫酷的海报等。通过组织这些生活性强、实践性强、操作性强、合作性强的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强化学生的理解认知,让学生享受到利用初中信息技术成功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健全学生的知识体系。需要注意的是,在初中信息技术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切不可一味地讲解,自顾自地进行操作演示,而是要与学生互动,考虑学生是否听懂。

其次,教师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梳理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科学地掌握好教学节奏,确保学生听得懂、跟得上。最后,在指导学生活动时,教师要适时地提点,但不可过分干预,给学生留出自主思考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自己感悟、吸收这些教育资源,并采集、梳理、整合知识,最后消化知识。

4.反思学生是否有成就感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强调实操应用的学科,学生有较多时间制作作品、演示作品。为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让学生在创造、操作过程中感受到乐趣,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产生成就感。因此,教师应对班级学生的作品进行梳理和整合,选择其中的优质作品向其他学生展示,并邀请学生分享制作技巧和经验,提升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在鲜花与掌声中肯定自我,享受应用知识、活用知识带来的成就感,也让其他学生通过作品演示和操作,获得强化基础知识、消化基础知识的机会,从而激励其他学生努力学习。客观地说,学生希望获得教师或同伴的认可,这种认可与赞美会让学生享受到努力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并更加的努力听讲,认真学习,不断用知识充实自己。因此,在展示学生作品时,教师应秉持公正客观的态度,不要总是选择成绩优异学生的作品进行演示和表彰,也要从成绩中等与成绩较差的学生中选择一些作品进行展示,找出作品中的闪光点。此外,教师要善于发现班级学生的闪光点,围绕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点寻找优秀作品,用一视同仁的态度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让学生体验知识的作用,体验到用知识进行创造、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所以,教师应该经常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有没有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有没有采取合适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有没有在展示学生作品的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有没有做到优生、中等生与差生兼顾展示。

二、教学反思信息的来源

1.课堂观察

课堂教学是教学中最普遍、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都会在课堂上得到体现,很多经验丰富的教师会根据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断创新,优化自己的教学模式,并使用差异化教学,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有所成长和提升。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观察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通过学生的表情、手势、眼神,了解到有用信息。

2.师生交流

师生之间的探讨和交流能够直接掌握学生的学习近况、遇到的困难和薄弱的知识点。师生之间的交流也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增进彼此的信任,促使双方互相畅谈教学看法与观点,帮助教师搜集到很多有用的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师生交流不仅仅是在校内的交流,在校外和生活上,教师也应多与学生交流。

3.作业反馈

作业是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检测手段,教师应通过批改作业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到学生的薄弱之处,并不断强化,及时总结,反思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缺陷,不断完善教学。

三、结语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均有着重要意义。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师生关系、教学设计等因素都影响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而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反思教学模式有没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反思教学设计是否生动有趣,反思师生关系是否和睦,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策略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生平.浅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周刊,2018(5).

[2]李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反思[J].科技创新导报,2017(12).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平市青阳镇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