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知识的利用

2021-08-13刘慧

知识窗·教师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乡土家乡利用

刘慧

摘要: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利用乡土地理知识,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增进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基于此,本文探究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利用乡土地理知识的策略。

关键词:地理教学  乡土地理文化  利用  策略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适当地利用乡土地理知识,深化学生对书本地理知识的理解,增进学生对家乡的情感。

一、以乡土地理为切入点,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虽然地理教学是传授现实生活中的地形地貌、气候、天气、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知识,但受时空、条件的限制,抽象内容也很多。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把学生平常所见或亲身体验的乡土地理知识融入相关地理概念与地理原理。这样,能帮助学生把抽象的地理概念内容转化为现实的具体的事物或现象,使学生易于理解或更深层次地理解地理知识,并学以致用。

在教学有关特定的地形地貌这一地理知识时,笔者结合龙南市的特殊地形地貌、奇山异石等进行教学。如本地有名的小武当风景名胜区是以丹霞峰林地貌景观为主要风景资源特色,笔者可以结合景观的实景、实物,甚至是学生亲自游历来辅助教学,使学生对丹霞峰林地貌、奇山异石有更感性的认识,引导学生分析和探究丹霞峰林的起源、利用、开发与旅游发展发展等问题。

二、利用乡土地理开展地理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教学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但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自然地理,尤其是人文地理现象,其时间、空间都和学生的生活有很大的距离或。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犹如空间几何教学,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得比较吃力,甚至理解不了。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乡土地理引导学生从远到近、由虚到实进行地理事物、现象的观察和体验,并进行分析、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利用矿产资源进行工业布局”时,由于绝大部分学生未见过具体的矿产资源,尤其是一些稀缺资源,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利用乡土地理开展案例教学。赣南以“钨都”出名,本地的钨矿丰富,质地优良。首先,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展示了实实在在的钨矿,介绍了钨矿的特色、价值与赣南钨矿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地位,使学生对钨矿有了更全面的和认识,因而明白在本地开发钨矿资源,进行投资设厂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同时,因为钨矿有一定的污染性和危害性,所以在投资设厂的位置上,需要考虑其占据的位置对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或危害,这就需要思考工业布局。这一系列的问题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引入乡土地理,培养学生家乡情怀

学校教育既是学科知识的学习,又是情感培养。地理教学以某一区域的自然、环境、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等为对象,通过地理教学能让学生了解山水地貌、气候环境、风土人情等,促使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培养浓厚的家国、乡土情结,这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如在教学有关“名居建筑”奇迹方面的内容时,笔者引入了本地号称“世界民居建筑奇葩”的龙南客家围屋。它始建于清嘉庆年间,至今已有180多年历史,因规模宏大、保存完整,是迄今国内外发现保存最完好、赣南现存500多座客家围屋中面积规模最大的一座结构功能最齐全的一处围屋,是客家民居经典的三大样式之一,被誉为“東方的古罗马城堡”“汉晋坞堡的活化石”。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甚至可以带领学生前往一观,使学生认识到家乡之美,由此产生深厚的家乡情怀。

总而言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渗透乡土地理知识,这对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学生的家乡情怀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柯志坤.浅淡初中地理课中的乡土地理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4).

[2]刘昱彤.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6.

(作者单位:江西省龙南中学)

猜你喜欢

乡土家乡利用
画与理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乡土分外妖娆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夏天的家乡
废物巧利用
家乡美等
最后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