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高年段习作生活化的教学措施

2021-08-13陈一洲

知识窗·教师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生活化教学小学语文

陈一洲

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中高年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提高习作能力,让习作生活化教学必不可少。本文以小学中高年段语文习作教学为研究内容,探讨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哪些合理途径进行生活化融入,以促进学生习作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生活化教学   习作教学

一、加强生活化引导,深化学生感悟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结合课本教学内容,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还要培养学生感悟生活和体味生活的能力。学生只有细致入微地观察和感悟生活,才能够为习作能力添砖加瓦,逐渐形成一定的写作能力。因此,在结合课本进行教学时,教师应更多地予以学生生活化引导,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文章、对生活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如在教学古诗《秋思》时,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懂得诗词的意思、了解作者生平、掌握词句的艺术表现之外,还要结合习作教学内容,让学生从自我的角度说一说家乡的秋天,然后从生活环境的角度说说秋天对自己来说有哪些特别意义,能带给自己哪些生活感悟等。通过思考与教师的引导,学生能更加深刻地认识秋天,在进行写作时就知道从哪些不同的角度可以描写秋天。由此可见,在课堂中,教师进行生活化的引导性思考,对中高年段的小学生语文习作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二、结合生活化活动,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结合生活化活动,增强习作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对作文内容的兴趣程度。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的视频方式让学生观察生活精彩的一面;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团体游戏活动,提高学生对生活内容的体验感,以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

以教学“家乡的风俗”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全国各地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等相关的视频。如春节时,东北地区有哪些风俗习惯,南方地区有哪些风俗习惯;结婚时,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本民族在各自民族节日时都有哪些风俗习惯等。通过视频播放,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听他人讲的风俗故事也可以运用到写作中,想要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充分调动头脑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因此,学生既可以结合自己最了解的一项风俗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与刻画,又可以从宏观的角度有层次地描写不同地域、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及这些风俗习惯带给自己的一些感悟和启发等。

三、增强生活化体验,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学生只有参与更多的体验式学习,才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保证在写作过程中言之有物,下笔有助。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室外观察大自然,观察校园,观察室外,并让学生进行相关作文题目的写作练习;其次,教师可以搭建家校合作平台,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让家长给孩子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作业”,提高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感,进而理解父母的不易。

如在教学“什么让生活更美好”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完成更多的生活体验,从而避免学生无从着手。事实上,生活本身就是非常美好的,再加上父母的关爱、同学的帮助、教师的辅导、季节的变换等等,都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学生之所以没有太大的感受,是因为缺乏足够的生活体验,不知生活艰辛,又怎会懂得生活的美好?

总而言之,教师要让小学中高段年级的学生从小懂得习作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道理,想要写出好的作文,必须懂得观察生活、体悟生活。与此同时,教师在习作课堂教学中,要与生活化内容充分联系,引导学生对生活产生思考和感悟,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最终,让学生将自己的真情实感与生活相连接,并通过写作的方式充分表达出来,进而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冼苏莉.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19(2).

[2]吕洪增.小学高段习作生活化的操作策略分析[J].语文课内外,2018(6).

[3]杨莹.小学高段习作生活化的操作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3).

(作者單位:广西南宁市横县横州镇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生活化教学小学语文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