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2021-08-13樊荣

知识窗·教师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樊荣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调节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还可以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在生理、心理、科学文化、政治素质等方面的共同发展,实现德育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融合

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迅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在这个全面信息化的时代,大学生接触到的网络信息相对复杂,这加大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引导的工作难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学教师不仅要承担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还要积极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有关部门积极尝试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起来,希望可以发挥“1+1>2”的优势,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成长成才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实现“三全育人”目标。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个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健康的身体,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思想政治理念。作为当代的优秀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这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学校与教师必须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很多大学生都面临着社会现实与教师教学理念相冲突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与社会实践不一样,导致大学生的认知和实践不协调,从而产生自我认知缺陷,无法处理好人际关系,面对压力和挫折容易焦躁不安,难以适应社会发展。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持续性的阶段教育,它是贯穿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具有导向、激励、评价和调节等多方面的功能。在大学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向善的人性和高尚的人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塑造大学生的精神风貌,还可以体现我国民族的特质和时代的精神。它可以将国家与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希望融入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并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内核,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荣誉感,促使大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1.自我认知失调

大学是一个新的起点,大学生会认识很多不同的人,一些较为优秀的大学生在遇见更加优秀的同学时会产生心理落差,由原先的自信、优越逐渐变得消沉、焦虑。对这样的学生,如果教师没有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和思想引导,在以后步入工作岗位时,他们在做出评价时,就不能给出正确、理智的评价。长此以往,他们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2.情绪问题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很多大学生常常会在遇见一件小事的时候,莫名其妙地感到焦虑、烦恼,不能够正确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问题,在与同学相处的时候,也不能真正地敞开心扉、接纳他人,而是陷入自我封闭,形成性格缺陷。

3.自我调节能力差

有些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适应能力不强,在工作中遇到压力的时候,难以进行自我调节,面对解决不了的问题,会打破他们的心理平衡,从而产生一种前路茫茫的感觉,认为自己的人生没有意义。这样的学生有很严重的依赖性和懒惰性,无法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导致心理上经常感到苦闷、不安、焦虑和紧张。然而,人总会遇到很多不同的挫折和打击,所以教师要培养大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帮助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打击时,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懂得迎难而上。

三、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工作

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是目前各高校和教育部门一直在尝试的工作。如果将二者融合在一起,不仅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有着重要意义,还能够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

德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了促进人们全面发展。有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相辅相成的。

1.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问题基本重合

科学实践表明,目前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偏差与困扰的问题,看似是思想问题或者是道德品质,实际上都是由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发的。如果能够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入手,往往会得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因此,在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2.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前提是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具体表现为:独立坚忍的意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乐观豁达的为人处世方式,这些素质都是大学生从小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里面的内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前提。此外,在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时,教师应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因为很多患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往往涉及的是关于道德品质、价值取向、人生理想信念等方面的问题。所以说,要想消除学生这些严重的心理问题,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

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1.开展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高校可以专门开设一门或几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地分析与讲解知识,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用理论分析學生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开展实践教育

高校应根据重要的时间节点,精心策划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升旗活动,展馆参观、主题观影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教育,点燃大学生渴望知识、积极向上的火种,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3.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传递大量的信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针对一些有心理困扰,但是不愿去心理咨询机构的学生,高校可以多开展一些有关的科普讲座和系列活动,加大校园的宣传力度,营造出积极健康的教学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够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马向真.关于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03(2).

[2]符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探析[J].新西部(下旬刊),2008(9).

(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全科医学院)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