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德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性

2021-08-13范一晖

知识窗·教师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综合实践活动重要性

范一晖

摘要:德育在小學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没有形成系统的价值观,有效的德育对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塑造优秀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实践活动趣味性强,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德育和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结合起来,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本文结合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论述了德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影响途径和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德育  综合实践活动  重要性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个人道德品质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是教师重要的职责。小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且有很强的探究欲望,对体验性较强的活动更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将德育工作融入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还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下面,笔者论述了德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渗透。

一、重视全员参与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德育的全员性。在很多活动中,学习成绩较好、具有一定特长的学生容易成为焦点,导致其他学生的参与度不足。所以说,保证全员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是有效开展德育的关键。

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全员参与的活动形式,如号召学生在课余时间做一些保护环境的事情。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所有学生都能完成的活动,如节约纸张、不乱扔垃圾、爱护环境等,这些活动可以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并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与德育有关的文艺演出、主题演讲等活动,不是所有学生都有上台表现的机会,往往只有具备一定特长的学生才能参与。因此,在开展这类活动时,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分工,鼓励学生互相合作,让每个人都能贡献自己的力量。如开展主题演讲活动时,一个学生负责演讲,其他学生负责查找资料,大家共同努力,完成这一活动。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又能保证德育活动的良好效果。

二、做到细节渗透

道德水平的培养需要日积月累,也需要从小事做起。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能把注意力都放在活动主题上,而是要重视细节,并在活动过程中把握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小学德育应该注重行为养成,对小学生来说,通过生活细节的不断积累,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时候会有很多班级共同参加,这时,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督促学生不要嬉戏打闹,遵守纪律。同时,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耐心倾听,尊重他人的想法,不要随意打断对方讲话。另外,在参加竞赛性质的活动时,对因没有取得好名次而沮丧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让他们意识到,结果不是唯一,认真准备、积极参与的精神同样值得赞扬。

不仅如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及时制止学生的一些危险行为,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避险能力和生存技能。总之,德育要渗透到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个细节,才能让活动获得良好的效果。

三、丰富活动形式

小学生乐于尝试新事物,所以在组织实践活动时,教师要丰富活动形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将德育工作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以达到更好的德育效果。

教师可以利用不同节日举办各种实践活动。如在国庆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课外实践活动。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利用网络工具查找中国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或者了解中国在世界上做了哪些有影响力的事情;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完成与爱国相关的绘画作品。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不仅如此,中国的传统节日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优秀文化的有效媒介。如在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广泛收集相关节日的诗歌、故事、绘画作品,或观看相关的视频,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动手制作粽子、月饼等节日食物,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让学生学到了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教师可以开展更多合作性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是对高年级学生,让他们通过互相配合完成活动任务,可以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编排和德育主题相关的舞台剧,让学生成立合作小组,从创作剧本到服装设计,从角色扮演到音乐选择,从彩排活动到上台演出,所有的环节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对活动主题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还在互相配合中了解了合作的重要性,找到了自己独特的价值。

教师要善于创新原有的综合实践活动,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如很多学校会开展主题观影活动,给学生播放爱国视频、影片等,在活动结束后,教师一般会要求学生写观后感。但是,每次都是类似的形式,降低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所以教师可以适当进行创新,提升德育的渗透效果。如教师可以在学生观看完影片后,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会,通过适当的问题引导,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改变陈旧的活动流程,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加深学生对爱国精神的理解。

另外,在组织德育活动时,教师要保持一定的自由度,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机会,实现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的有效结合。如关于环保主题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不限定具体的活动形式,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主题,可以是节约用水、用电,也可以是爱护花草、垃圾分类等。不仅如此,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具体的活动时间和地点。总之,德育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形式只是辅助,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和体验才是根本目标。

四、实现家校共育

家长的支持对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今,小学教育强调素质教育,学生在校时间缩短,所以家庭教育的时间占比很大,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要想达到理想的德育效果,必须保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因此,为了让德育效果最大化,教师应该和家长积极沟通,实现良好的家校共育。

對学校组织的小剧场、才艺表演等实践活动,一些家长认为会耽误孩子文化课的学习;对社会实践活动,一些家长会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情况,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让家长意识到德育活动的重要性,并支持德育活动。

另外,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亲子类实践活动,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如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带着孩子参加一些爱国主题展览活动,并在观看过程中给孩子讲解,家长也可以带着孩子参加公益活动,如募捐、义卖等。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在家庭教育中开展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还可以增进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教师还可以利用家委会宣传德育活动,改变家长的保守思想,让家长意识到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德育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可通过便捷的社交软件,对家长的想法和意见进行及时反馈,不断提升家校共育的实际效果。

五、结语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趣味性强、直观体验显著等特点,非常适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德育知识的认知,还可以让学生对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产生初步的感性认识。

在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尽量选择全员参与的活动形式,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对有明显主次之分的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组成合作小组,各司其职,发挥自己的特点,充分参与实践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细节渗透,通过点滴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人品质。教师还要丰富实践活动的形式,利用节日开展主题活动,增强活动的合作性,鼓励学生共同完成。同时,教师要积极创新传统的活动形式,在设定活动主题时保持一定的灵活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此外,教师应该和家长进行积极有效地沟通,实现良好的家校共育,保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孙秀伟.浅谈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融入德育理念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0).

[2]郭传菊.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德育实效性[J].求知导刊,2020(44).

[3]陈秀美.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J].考试周刊,2020(23).

[4]周凤仙.德育渗透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作用初探[J].科普童话,2020(10).

[5]林小玲.解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德育渗透途径[J].考试周刊,2020(86).

[6]李健.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德育渗透思考与实践[J].文理导航(中旬),2020(9).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张泽中小学校)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综合实践活动重要性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