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针辅助穿刺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疗效
2021-08-13宋丰强邢文韬吴健
宋丰强,邢文韬,吴健
(安徽省庐江县人民医院,安徽合肥 231500)
随着我国人口逐步进入老龄化,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患者逐年增多,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可取得很好的疗效及止痛效果[1]。但术中经皮穿刺的操作存在不确定性,笔者在PVP手术中采用克氏针辅助穿刺,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庐江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76例老年OVCF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有无使用克氏针辅助穿刺,分为实验组(克氏针)和对照组(非克氏针)各38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63~93岁,平均(72.40±7.49)岁;骨折椎体:T10以上3例,T11~L231例,L3以下4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21例;年龄62~89岁,平均(71.620±6.83)岁;骨折椎体:T10以上3例,T11~L230例,L3以下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实验组
患者取俯卧位,术中全程在C臂机间断下透视。采用双侧椎弓根穿刺。先用2%利多卡因在棘突两侧旁开2.5~3.0 cm局部浸润麻醉,用直径2.0 mm克氏针在两侧椎弓根影的外上缘(右侧2点,左侧10点)进针,轻轻锤击克氏针尾部,当穿透首层皮质骨后,进入椎弓根松质骨内,以有沙沙感为准,到达椎体后停止,见图1。将穿刺针芯取出,穿刺针外管套在克氏针外,保持克氏针不动,将穿刺针外管一次性顺克氏针穿刺到椎体内,见图2。拔除克氏针,再将穿刺针芯插入穿刺针外管内,继续将穿刺针推至椎体前1/3处。根据骨水泥弥散情况,缓慢推入骨水泥3~6 mL,见图3。
图1 (a)克氏针辅助穿刺外观图;(b)克氏针经椎弓根到达椎体后缘侧位图
图2 (a)穿刺针套在克氏针外观图;(b)穿刺针套在克氏针进入椎体一侧的侧位图
图3 (a)穿刺后推注骨水泥分布侧位图; (b)穿刺后推注骨水泥分布正位图
1.2.2 对照组
局部麻醉后在棘突两侧进针点处行0.5 cm小切口,用穿刺针直接穿刺,通过椎弓根进入椎体内,其他操作同治疗组。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渗漏率、手术前后VAS评分。其中VAS评分范围0~10分,0分无痛,10分为剧痛,评分越高说明疼痛程度越重。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名骨科医生完成手术,均获得随访,无感染、骨水泥严重渗漏引起神经损伤症状。随访时间10~18个月。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渗漏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术前、术后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渗漏率比较
表2 两组术前术后VAS评分比较
3 讨论
PVP技术在穿刺的准确性及安全方面尤为重要,直接决定了手术时间及透视次数[2]。传统的PVP穿刺操作往往在皮肤上开口,用穿刺针穿刺定位点进入,若首次穿刺不成功,再次穿刺更换通道则较为困难。故国内一些研究者对穿刺进行了改良,镐英杰等[3]提出用克氏针代替穿刺针套管的针芯,具有准确、快速、安全的优点。张建党等[4]提出利用锤击穿刺操作方法,使穿刺套管与周围骨质紧密贴附,可降低骨水泥渗漏的风险。
笔者用克氏针辅助穿刺行PVP手术,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渗漏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原因:①2.0 mm克氏针具有很强的把持力,且未对穿刺定位点及椎弓根产生大的破坏。当穿刺时一次未成功时,不影响再次穿刺。且穿刺针套管能直接套在2.0 mm克氏针外面,无需拔除克氏针重新穿刺。②用克氏针辅助穿刺,可在皮肤上直接进入,无需作切口,减少了术中出血量。③克氏针进入椎弓根松质骨时,有很强的沙沙感,无需C臂机透视即可判断穿刺是否正确,明显减少X线透视次数,同时也缩短了手术时间。④当克氏针穿刺成功后,暂时不要拔除克氏针,将穿刺针套管套在克氏针上,顺着克氏针进入椎体内,对椎弓根四壁未造成破坏,降低了骨水泥渗漏到椎管的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的腰背部疼痛症状改善显著,说明两组达到相同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原因:笔者行双侧穿刺,骨水泥通过骨折线到达椎体上下终板,并分布于中线两侧,实现了对称分布,对伤椎起到了很好的稳定、支撑作用,因而能够达到满意的止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