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2021-08-13李焕玉王积福李鹏程

山西青年 2021年14期
关键词:单元测试雨课堂心理学

李 华 李焕玉 王积福 李鹏程

(1.东北石油大学体育部,黑龙江 大庆 163318;2.长江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体育心理学》作为各层次体育院校极其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体育教学、运动竞赛、体育锻炼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指导应用意义[1-2],该课程旨在通过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解释体育运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为运动中的心理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解决方法及心理技术,也为体育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和支持。因此,学好《体育心理学》这门课程对于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该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繁多,是被教师和学生公认为难教、难学的一门课程。笔者多年来承担本校《体育心理学》课程的主讲工作,学生挂科率居高不下,深刻体会到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以下突出问题[3]:

(1)学习内容多,配套学时少。该课程选用季浏等人编著的《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为教材,该教材内容丰富、知识覆盖面广。共有14个章节,但只有32个学时。由于配套学时有限,很多重要的内容无法在课堂上全部展开教学。(2)教学模式单一,缺少知识载体。(3)考核方式单一,无法记录平时成绩。用考勤来代表平时成绩并不能真实区分学生的课堂表现。(4)不易因材施教。传统《体育心理学》课程授课,是按照教学计划稳步推进,教师无法兼顾个体学习差异,学生也无法调整学习进度,导致学习效果两极分化。因此,单一的教学手段已经很难满足现在的教学要求。

一、互联网+背景下基于“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提出

在“互联网+”背景下,基于移动网络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利用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被当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利用互联网开展混合式教学将成为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趋势。新型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线下教学和在线学习优势结合起来,重计教学活动,以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自主学习、创新协作能力的发展,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4]。笔者及教学团队为解决《体育心理学》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基于“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在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实现大班教学中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5]。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与学堂在线共同研发的新型智慧教学工具,其操作和实施均较为方便。其特点包括:(1)操作简单:学生可以随时点击“不懂”按键,教师收到反馈重点讲解。(2)大数据分析:“雨课堂”能实现全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3)碎片集中化和资源共享:“雨课堂”集中了碎片化资源、新型教学工具和新创新的教学模式资源,并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共享。

二、基于“雨课堂”的《体育心理学》混合式教学设计

2017-2018-2学期,以我院2016级体育教育专业《体育心理学》课程共32学时,147名学生为试点,进行“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改革。针对《体育心理学》课程特点与教学要求,通过课前知识点推送、课中“雨课堂”授课、课后线上巩固三个阶段,以课件推送、课程公告、单元测试、弹幕或互动、随堂习题测试、课后学习数据反馈等一系列功能实现,对《体育心理学》进行“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改革和实践,见图1。

图1 “雨课堂”模式下的《体育心理学》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

(一)课前——学习准备

首次授课前,创建好课程名称《体育心理学》,生成课程二维码,学生扫码进入课程班级,教师提前1-2d在“雨课堂”平台发布预习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留言、标注“不懂”等向老师提问。教师上课前通过预习详情了解学生的完成率、完成进度和所用时间等情况,便于课堂重点讲授。

(二)课中——“雨课堂”授课

课中,通过开启“雨课堂”授课功能结合线下教学,重点讲授学生不懂的内容,通过随机点名、弹幕、投稿互动、随堂测试等功能完成。学生对所学内容可以标注“不懂”“收藏”或进行“评论”,教师由此及时调整课堂进度并给予重点讲解;通过“雨课堂”客观题测试,学生在手机上作答,答题情况会得到即刻反馈,教师实时了解学生答题情况,重点讲解错题,保证学生的知识掌握;弹幕功能,教师设计好课堂讨论主题后,通过打开课堂动态“弹幕”“投稿”功能,会将学生的想法与观点投到大屏上,使得师生间的互动更为及时,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均等回答问题发表观点的机会。

(三)课后——练学巩固

课后——练学巩固阶段是通过课后作业、讨论交流实现学习固化的过程。因学时所限未能在课堂深入讨论的话题,通过在线讨论交流。单元教学结束,及时向学生发布单元测试题,学生在“雨课堂”上完成作业及测试,强化知识巩固;教师根据“雨课堂”的数据分析,调整后续课程设计,对学生留言进行线上答疑,推送课后作业与下次课前任务。“雨课堂”作为一个智慧工具,将课堂学习内容以及单元测试题等知识完整的存储下来,以供学生复习巩固知识,实现“课堂永不下线”的载体。

(四)基于“雨课堂”的《体育心理学》混合式教学评价

基于“雨课堂”的《体育心理学》混合式教学评价以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考试方案为平时表现50%+期中考核20%+期末考核30%,其中平时表现主要选取考勤、预习、课堂互动、单元测试成绩几项指标,具体方法和步骤如下:

1.平时成绩。通过“雨课堂”记录学生平时的学习行为,每次课回答三次及以上为100分,两次为80分,一次为60分,只有出勤没有课堂互动为50分,以平均分数计平时成绩。

2.单元测试。教师通过“雨课堂”上传单元测试,每个单元授课结束后展开单元测试,成绩由“雨课堂”自动统计,最后取平均成绩为单元测试成绩。

3.期中考试。采用开卷考试,主要以开放性论述题为主,目的在于检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由教师改卷得出成绩。

4.期末考试。采用传统卷面考试,主要是为了保证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由教师改卷得出成绩。(注:学生在考核方式改革的课程中考核总成绩不及格,可以参加补考,补考为闭卷考试形式,补考成绩最高以60分计。)

三、基于“雨课堂”的《体育心理学》课程学习评价分析

以我校2016级体育教育专业为研究对象,实施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学习课程考试改革。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学习课程评价方法采取“课前预习+考勤+课堂互动+单元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总评成绩”的评价方法。如表1所示,“雨课堂”的数据分析侧重过程评价,这种方式可以更加详细地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督促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

表1 基于“雨课堂”的《体育心理学》课程评价分数统计

四、结论

第一,基于“雨课堂”的《体育心理学》混合式学习行为记录丰富,基本实现了课堂永不下线的目的。

“雨课堂”将PPT和手机联系起来,产生1+1>2的作用[6]。在实际运用中,“雨课堂”不仅能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更能够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雨课堂”的大数据包括出勤人数、学生预习人数、习题分数、不懂和收藏点数等,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前学习行为。“雨课堂”的随机点名、弹幕、“收藏”与“不懂”标注和拍照投稿等,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功能提高了课程学习的吸引力和效果,使得每个学生都有了课堂畅所欲言的公平机会,课堂学习氛围热烈。课后的私信、留言、投稿等学习行为继续延伸到课后,基于“雨课堂”的《体育心理学》课程学习行为丰富,基本实现了课堂永不下线的目的。

第二,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学习评价方式优于传统的评价方式,评价体系更为完善。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学习评价方式细化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不同的学习行为的变化,得到不同的评价结果,评价结果更能体现全面性、客观性和公平性,而且拉大了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实践结果表明,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评价体系更为完善,为今后其他课程教学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本研究依托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构建了基于“雨课堂”的《体育心理学》混合式教学与学习评价模式,“雨课堂”的应用,有效利用了网络多媒体与即时通信软件弥补如今课堂教学的不足,在辅助课堂教学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后,在坚持使用“雨课堂”进行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同时,也需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个人魅力,不断总结思考,持续探索和改进,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单元测试雨课堂心理学
“没有用”的心理学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跟踪导练(二)5
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
一年级上册一、二单元测试
第五单元测试卷
第六单元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