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性别暴力专家冯媛谈性侵维权事件

2021-08-12李慕琰

南方周末 2021-08-12
关键词:害人双重标准污名

南方周末记者 李慕琰

北京地铁上的防止性骚扰公益广告。视觉中国 ❘图

◀上接第17版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重要的不是教育女孩怎么样更多保护自己,女孩已经受到足够的自我设防的教育,更重要的是教育所有人,尤其是男性,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征求对方明确欣然的同意才可以,不光是性方面,其他方面也是一样。

“没有苛求过‘完美施害人”

南方周末:近期的事件中,包括阿里当事女员工等都是通过在网上公开大声疾呼的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但是,这种方式的代价,是受害者很多隐私和痛苦也被暴露了。

冯媛:对她们来说,如果不这样做更没有机会得到公平,因为其他的路困难重重,甚至根本走不通,所以才冒着自己正常生活受到影响、个人信息会暴露,甚至还会被辱骂、攻击的风险。虽然走这条路最终也不一定能得到她们想得到的结果,但是她们没有别的路可走。很多人还有一些恶意的猜测,觉得人家想要红、想要出名、想要获利,这些猜测真的非常不公平。就算有时候她想要出名,如果她说的是实情,的确遭到了这些侵害,就不应该对她进行指责。比如吴亦凡做很多事情也是为了红、为了获利,谁质疑过他的动机呢? 对“完美受害者”的要求,也是对受害者的苛求,是一种双重标准,因为对施害人或被指控的人没有同样提出这些问题,没有苛求过“完美施害人”。

南方周末:如果女性受到了性侵害,如何鼓励她们找到反击的力量?

冯媛:任何人都有弱和强的一面,这些受害人坚持发声,本身有她们坚强、坚忍的一面,但是她们也有非常容易受到伤害的地方,有非常弱的地方。我们应该有效地提供舆论环境、心理的氛围、社会的氛围,首先不要用传统的思维定式去定义或责备受害者,归咎于受害者、归因于受害者,不要再用双重标准去苛求受害者。在那些受侵害的场合中,如果有更多男性不做酒桌文化或饭圈文化的沉默者、袖手旁观者,甚至默许、怂恿的角色,而变成用各种方法来抵制、改变、帮助潜在的受害者,这样的情况就会少发生。即便发生,受害者在寻求终止侵害和惩治施害人的过程中也不会那么艰难。

南方周末:阿里案的受害者在陈述中说,她的维权得到了丈夫的理解和帮助。如果性侵受害者是未婚女性或者得不到亲友的支持,会不会增加维权难度或受污名化的可能性?

冯媛:对,任何权利受到侵害的人都需要支持的力量。这个支持包括亲人、朋友、同事,还有社会公众的支持和有关专业机构的支持。对于性别歧视、性别暴力的受害者来说,亲密伴侣的支持确实非常非常关键。我们有时候甚至看到,往往她受到的伤害不仅仅来自直接对她施害的人,直接施害的人造成第一层、原始的伤害,后面就像灾害发生之后的附带性或者次生性的灾害一样,社会舆论和周围环境的误解、污名,家人的不理解和污名,甚至家人的怀疑和指责,导致她受到多重的伤害。这个女员工得到家人的支持、丈夫的支持,确实是非常可贵的。

“一个人不管能力多强,都需要社会的帮助和支持”

南方周末:一些性侵受害者事后遭遇心理危机,患上抑郁症或其他心理问题,反而让很多人认为她的可信度降低了,从而对她产生更大的恶意,这是为什么?

冯媛:我觉得仍然是一种苛求或责备受害者、双重标准的理念,另外有一些抑郁情绪或抑郁症状的人在我们社会中其实比例挺高的,并不是遭遇性侵人群独有的现象。还有一点非常沉重的现象,很多时候当受害者寻求公道时,要证明性方面的侵害对她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而我们现在一般只通过两个指标来衡量伤害后果:一个是经济的指标,给你造成多少经济的损失,比如失业或看病花了多少钱,或者让你丧失了怎样的合同机会等等;另一个是健康的指标,给你造成什么样的肉体上、精神上的伤害,肉体上的伤害非得到轻伤一级才算,精神上的伤害有时候甚至一般的精神障碍、抑郁可能还不能算,要到你要自杀了才算。这样的指标非常机械。

南方周末:性侵受害者如果没有充足的维权资源、能力或经济条件,她们的权利如何能够得到保障?

冯媛:任何一个人不管能力多强,都需要社会的帮助和支持,需要有更多人做积极的旁观者,帮她们力所能及地发声,哪怕我们在谈论这种新闻时对受害者有一种理解和支持的态度,虽然当事人不一定直接知道,但可以建立友善的社会氛围。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鼓励和支持相关服务,比如公益热线、公益咨询、公益法律的帮助,要有友善的环境去开展这方面的服务。也要有好的舆论渠道去传播这方面信息,让需要的人知道。这些都需要社会有更好的政策环境,在人力、物力和资金上有更好的支持性环境。比如在报道有关的性侵害、家庭暴力、精神危机或自杀危机的信息时,都会在后面附上相关热线,不管是政府的热线、警方的求助热线,还是民间公益机构的服务热线。

南方周末:假如我们身边有一位女性受到性侵害,你会建议她公开维权吗?这也许会耗费极大的精力,并且面临受到更大伤害的风险。

冯媛:这里没有统一的答案,要看每个人的情况,她自身的支持系统如何,以及手上掌握的证据情况如何。有的人想赶快从事件的阴影里走出来,不要让它继续像噩梦一样缠着她,而且当时由于各种条件,并没有那么多所谓的直接证据,所以她可能不走法律或行政维权这条路,只要是她的自我评估和决定就可以。有的女性觉得,不管我有多少证据,我就是要去尝试维权,那么其他人要做的就是避免对她造成再度伤害,不要去传播能识别她个人身份的信息,不要对她进行双标的评判,不要对她进行羞辱或者责备。这个情况下,她要走下去,就是祝福她、支持她;她如果什么时候想停止,也不要说你都没有坚持,半途而废,不要进行苛求,这就是好的。总之,要当事人能自己作决定。

猜你喜欢

害人双重标准污名
基于污名视角探究地域刻板印象的形成因素
双标
害人终害己
双重标准惹人嫌
警惕美国总统的“双重标准”
新媒体语境下“代际冲突”的新呈现
精神障碍者的污名与建构
论直觉主义的双重面孔
马桶座圈
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