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7℃的爱”:以母乳呵护生命

2021-08-12段梅红

百科知识 2021年15期
关键词:母乳乳汁哺乳

段梅红

1915年,美国儿科医生戈斯腾博格博士发明了第一款模拟母乳的婴儿配方奶粉——SMA,标志着人类开始掌握一种安全的人工喂养手段。1921年,SMA开始批量生产,婴儿配方奶粉逐渐成为食品工业的一大产业。

不难看出,配方奶粉的第一步就是对母乳的研究和模拟,母乳的营养成分也成为至今仍被遵循的“生产参考金标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配方奶粉长期面临的问题:一直在模仿,从未有超越!

然而,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却在《2021中国奶商指数报告》中看到这样的调查结果:0~3岁孩子中,绝大多数能从出生开始吃母乳直到13月龄,但距离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24月龄还有一定距离。在没有母乳喂养的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竟然是58.8%的家长认为配方奶粉比母乳更好,可见至少超过一半的家长对母乳的认识存在偏差。

母乳喂养的诸多好处

母乳是自然界中唯一拥有全面营养的食物,母乳喂养是人类最原始的喂养方法,也是最科学、最有效的喂养方法。

对于出生后6个月内的婴儿来说,母乳可以满足宝宝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母乳所含营养物质不仅齐全,而且配比均衡,非常适合身体快速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婴儿。母乳中的营养素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生物系统,可以为婴儿提供全方位的呵护,帮助宝宝在离开母体子宫的保护后能够顺利适应大自然的生态环境。这是其他任何产品都不能比拟或替代的。

从食物安全的角度说,母乳喂养是最安全的。“阪崎肠杆菌”是一种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引起婴幼儿死亡的重要致病菌,死亡率高达50%以上。即便是世界知名品牌的配方奶粉也被检出过该病菌。虽然目前微生物学家尚不清楚阪崎肠杆菌的污染来源,但许多病例报告表明,婴儿配方奶粉是主要感染渠道。此外,在令国人至今记忆犹新的“三聚氰胺”和“大头娃娃”事件中,深受其害的也主要是人工喂养的孩子。

母乳可使婴儿肠内产生帮助消化的有益菌,因而母乳最适宜婴儿的消化和吸收,母乳喂养的宝宝很少便秘,奶粉喂养的孩子常有便秘之苦。

母乳喂养可降低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科学研究显示,任何形式的母乳喂养都可以显著降低SIDS风险,即便是吃奶粉的孩子如果能同时食用母乳(混合喂养)2~4个月,SIDS风险也可降低40%,混合喂养4~6个月,SIDS风险可降低60%。母乳喂养2个月即可降低50%的SIDS发生率。

母乳喂养能减少或消除婴儿接触污染的食物及容器的机会,同时母乳有利于婴儿肠道微生态环境建立和肠道功能成熟,从而降低其发生感染性疾病的风险。研究证实,在婴儿出生后的前6个月给予全母乳喂养可明显降低婴儿的发病率,其中防止婴儿腹泻的证据最多。母乳中特有的活性物质能阻止有害细菌和病毒在宝宝尚未成熟的身体里生长,所以母乳喂养的婴儿很少有呼吸道方面的严重疾病,但吃奶粉的婴儿却常受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的侵扰。母乳中所含的蛋白质大部分不会被婴儿的免疫系统当作一种异种蛋白质而导致婴儿过敏。同时,在宝宝生命初始的6个月里,全母乳喂养能使其身体更好地为接受其他食品做准备,母乳喂养能呵护宝宝减少过敏反应的困扰。

母乳喂养有利于预防成年期慢性病。科学研究证实,新生儿早期的营养状况会影响其儿童期神经行为的发育及表现,甚至对成年时期的某些慢性疾病也具有持续影响。比如,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在成年后出现慢性炎症的风险较低,患上与慢性炎症相关的心血管病和代谢类疾病的风险也相应较低;如果母乳喂养能够持续8个月以上,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抵抗力,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母乳喂养的孩子体重增加平缓,对28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母乳喂养可使远期肥胖风险降低13%。

婴儿的大脑发育至关重要,母乳含有辅助婴儿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的所有营养成分。母乳喂养可以获得奶瓶喂养所不能产生的情感体验。母亲在哺乳时,通过与婴儿肌肤的接触、爱抚、目光交流、微笑和语言,可增进母婴之间的感情交流;而孩子躺在母亲怀中,可以听到母亲的心跳,感受母亲的呼吸和温度。这种亲密关系能使母亲更有满足感,也能让宝宝更有安全感。母乳的营养物质和母乳喂养行为的协同作用,在给予孩子温暖和关爱的同时,会使孩子的视敏度和大脑功能得到最好的发育,所以母乳喂养的孩子智力发育普遍高于人工喂养的孩子。

母乳喂养有助于促进宝宝的口腔发育。婴儿的小嘴巴在急切吸吮乳汁时,也是在进行一项促进下腭和面部结构发育的运动。母乳喂养时,母亲的乳头能够很好地适应宝宝的口腔,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母乳中的糖分因滞留于口腔而被口腔细菌代谢产酸的可能,而橡胶奶嘴的形状和质地则易使乳汁滞留在宝宝牙齿周边,形成“糖水池”。

研究还发现,奶瓶喂养与错牙合(牙齿错乱不齐)的发生关系密切。母乳喂养时,宝宝舌头的运动方式为蠕动模式,而用奶瓶喂养时,宝宝舌头的运动为活塞运动模式,吮吸力量大于蠕动模式可能导致牙齿位置和腭的形态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错牙合发生。所以法国科学家认为,母乳喂养可以让孩子更“好看”。

母乳喂养方便、经济、实惠。和人工喂养相比,母乳喂养省时、省力、省钱,母亲不用花费很多时间去准备奶粉,宝宝肚子一饿就可以吃到甘甜的乳汁。无论白天黑夜,母乳随时生产,宝宝随时取用,永远新鲜清洁,永远温度适宜,又能避免过度喂养,使寶宝获得最佳的、健康的生长速率。

为什么奶粉“从未超越”母乳

母乳是配方奶粉生产参考的“金标准”,配方奶粉一直在“追赶”母乳,但从未超越。事实上,它不可能超越,也永远无法超越。

母乳是母亲为自己的宝宝量身定制的。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哪两位母亲的乳汁成分是一模一样的,因为每位母亲的乳汁都会根据宝宝所处的不同月龄和特殊的需求在数量和成分上不断调整,甚至一天之内随时调整。

宝宝刚出生时,胃容量很小,与之相对应,母亲的初乳量也不多。随着宝宝胃容量不断加大,特别是从新生儿到6个月的婴儿“猛长期”,母乳会随着宝宝的吸吮而产量大增。与此同时,母乳会随着宝宝生长发育的过程不断调整各种营养素的构成比例,完美配合宝宝身体器官的发育和功能的完善。初乳味道清淡,量少质浓,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故呈淡黄色。初乳蛋白质含量也很高,可为宝宝提供免疫保护,辅助其排出胎便。之后的过渡乳渐渐变稀,蛋白含量会慢慢下降,直到成熟乳時期乳汁逐渐稳定,颜色和成分也随之改变。添加辅食后,宝宝吃奶频率降低,母乳会自动浓缩养分和抗体,为孩子输送减量不减质的养分。所以,母乳在任何阶段都有营养。

母乳中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可以一直保持正确的比例。这是因为母乳的成分会随着婴儿在哺乳期的需求变化而不断变化。比如,母乳中的蛋白质含量会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宝宝在刚出生的头3个月内生长速度最快,这时候婴儿的蛋白质需求量是成人的3.5倍。随后宝宝生长速率减缓,母乳也随之做出调整,将蛋白质保持在适宜的水平,从而帮助宝宝降低肥胖发生的风险。同时,母乳中的优质蛋白比例合理。以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关系为例,哺乳初期,乳清蛋白高达90%,酪蛋白只占10%。因为新生儿的肾脏和消化道系统都不成熟,母乳就为宝宝提供更多的密度较低、容易消化的乳清蛋白。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两者的比例便会开始渐进调整。对配方奶粉来说,即便调高了乳清蛋白的含量也做不到母乳的“细节”,因为两者的氨基酸含量依然差别很大。

母乳是母亲给予宝宝最完美的健康呵护,能为孩子制造打击“敌人”的“武器”。母乳细胞中80%是巨噬细胞,能杀死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当宝宝身体受到病毒侵袭时,会通过吸吮乳汁将这个“敌人”传送到妈妈身体里,妈妈的身体会立刻根据“敌情”量身打造抗体,为宝宝生产出相应的免疫球蛋白,再通过乳汁传送给宝宝,为宝宝在体内建立免疫屏障。所以,母乳不只是奶,更是一剂自然高效的防病“疫苗”。

对于早产儿,母乳更是呵护备至。首先,早产儿母亲分泌的乳汁比足月儿母亲分泌的乳汁含有更多的免疫球蛋白。为了让早产宝宝获得更多的营养和抵抗力,早产妈妈分娩后的一个月内,乳汁成分始终接近初乳。有些小宝宝偏好“安慰奶”,对付这些贪嘴的小家伙,母体会让他们吃到含有更多水分和乳糖的前奶,以预防过多的能量摄入,避免他们长得太胖。

对宝宝来说,从依赖母体营养到依赖食物营养的最好过渡就是母乳。“智能化”的母乳会让每次哺乳都能依据孩子的需要而变化,其颜色和气味也会因妈妈的饮食而有所调整,所以母乳喂养能使宝宝提早适应不同食材的味道,让宝宝更容易接受辅食,未来也可有效避免挑食、偏食。

上述这一切,都是配方奶粉做不到的,因为它是千篇一律的工业产品。

很多人认为奶粉好,是觉得奶粉可以“添加营养物质”,很多奶粉品牌也总是宣传产品中特别添加了某些营养素,有的更是宣称自己的产品“最接近母乳”。这实在有些“萤火之光”在“皓月之辉”前炫耀的感觉了。

一款优质的配方奶粉其介绍营养成分的文字可以占满半个罐身。不过,如果你看过国际母乳协会发布的母乳与配方奶粉的对比图,你就会发现,母乳营养成分的丰富程度大概是配方奶粉的4倍。

本页配图是一滴配方奶和一滴母乳在显微镜下的对比图,母乳中的白细胞和脂肪球对孩子的成长发育助益无穷。

在目前现有的技术手段下,可分析出母乳中含有200多种成分(配方奶中只有50种左右),它们各司其职,呵护着孩子智力、体力等各个方面的生长发育。

很多人都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0到6个月内,吃母乳的婴儿一般不易生病,而吃奶粉的孩子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奶粉中缺乏母乳中所含的活性抗感染蛋白,不能令婴儿对感染免疫。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既然奶粉是模仿母乳的,那么母乳中的抗体也一定会添加到奶粉中。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奶粉必须经过喷雾干燥的过程,而这些抗体超过60℃就失去活性了。

虽然配方奶粉一直在模仿母乳,但专家表示,即便可以分析出母乳中的很多成分,也不一定能完全复制;即便可以将这些成分加入到母乳中,也未必能起到其在母乳中的作用。比如,母乳中的低聚糖(HMO)就是这样一种成分。目前发现的低聚糖种类近200种,结构复杂,只存在于母乳中,它的重要作用在于促进益生菌的繁殖,调控婴儿的肠道菌群,从而预防肠道、呼吸道及泌尿系统的感染。到目前为止,配方奶粉中加入的低聚糖成分,没有一种是和母乳低聚糖一样的。

可以肯定地说,无论怎样模仿,无论做多少研究,配方奶粉都不可能与母乳相提并论。一个批量生产的、成型的工业产品,永远不可能做到母乳的动态变化。它只能模仿,永远无法超越!

母乳带来的新惊喜

母乳是妈妈送给宝宝的宝贵财富,它有着现实的使用价值,也有着长期的储备价值,科学家们不断地发现母乳带给我们的新惊喜。

母乳为孩子带来的免疫力可持续到青少年时期,甚至可以为孩子一生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这是瑞典哥德堡大学和南非开普敦大学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专家指出,过去认为母乳可传递抗体,这种抵抗力一般会持续到母乳喂养期结束。但新的研究证明,这种抵抗力的持续时间非常久。

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母亲孕期使用抗生素与儿童哮喘之间存在“重要关联”,但如果在孩子出生后6个月内进行纯母乳喂养,这种风险则可能被降低。这一发现被评价为“对孕期抗生素使用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有助于推动6月龄内婴儿的纯母乳喂养”。

母乳成分还可以杀死癌细胞。当瑞典科学家把适量母乳加到肺癌细胞上之后,肺癌细胞全部死亡。经过分离和实验研究证明,可杀灭癌细胞的母乳成分是α-乳清蛋白。瑞典哥德堡大学和隆德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母乳中的α-乳清蛋白和脂肪酸结合后形成的混合物“哈姆雷特”能够杀死40种癌细胞。由于母乳不能作为商品出售,目前科学家正尝试利用转基因细菌、山羊和牛来生产供治疗用的α-乳清蛋白,并建议制药公司尽快把“哈姆雷特”开发成药物。

白血病、艾滋病都是令人感到恐惧的疾病,而研究发现,母乳不仅可以阻止艾滋病病毒(HIV)的传播,还可以让孩子少患白血病。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科学家在母乳中发现了一种特别强大的抗HIV的化合物。这是母乳中天然蕴含的一种糖化合物,可以阻碍HIV感染吃母乳的婴儿。研究人员强调,这并不意味着染上HIV的母亲可以为孩子哺乳,因为 HIV可以通過哺乳途径感染孩子。这个结果如果得到进一步证实,将可以利用母乳或提取母乳中的物质来抗御HIV。

在任何一个国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都是儿童最常见的白血病。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即使只哺乳6个月或更少也可以使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风险减少12%,还能同时减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ML)的发病危险。

美国最新一项研究发现,母乳喂养或许还能帮助孩子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研究发现,婴儿时接受母乳喂养的孩子与人工喂养的孩子相比,前者在高中时往往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考上大学的比例也更高。这对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可能是个好消息。

前文说过,目前科学家可以分析出母乳中的200多种成分,这只是能“分析”出的成分。其实,母乳中的成分有2000余种,我们只了解其中的1/10。

所有的哺乳动物中,人类的母乳可能是最复杂的。母乳中包含200多种不同的糖分子(牛乳汁中糖分子的平均数为30~50),但每种糖的作用和它们在哺乳期成分的变化的原因却仍然是个未解之谜。就目前的研究发现,母乳中含有13种以上的生长因子、 68种细胞因子、415种蛋白质、200种以上母乳寡聚糖以及大量中链脂肪酸和免疫细胞等,还有很多成分,目前人类仍在认识中。

配方奶粉以母乳为“金标准”,而人类对母乳的认识,特别是对母乳保护系统的了解还只是冰山一角。难怪有专家发出这样的感慨:“在母乳面前,我们显得越来越无知。”

哺乳给妈妈的回馈

母乳喂养不仅对宝宝好,哺乳的妈妈也能获得很多“健康红利”。

母乳喂养可以促进产后尽快康复。大量研究发现,母乳喂养有利于子宫的收缩,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危险。坚持纯母乳喂养,至少在宝宝出生后的前6个月里是母亲天然而有效的避孕手段。

母乳喂养有利于预防产后肥胖。乳汁的分泌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哺乳可以有效地消耗妈妈体内怀孕时累积的脂肪,促进身材的恢复。研究显示,在相同条件下,与人工喂养的妈妈相比,母乳喂养的妈妈在产后6个月体重恢复得更好。

哺乳还可以减少母亲的患病风险。美国医学会研究发现,哺乳时间持续6个月以上会让母亲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减少近一半,且哺乳持续时间与糖尿病发病风险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与没有哺乳过的女性相比,哺乳时间达到6个月及以上的女性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了47%,哺乳时间不到6个月的女性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也降低了25%。

一项历时8年、涉及中国近30万女性的研究显示,哺乳或可降低母亲心脑血管病风险。研究人员发现,与从未哺乳的经产妇女相比,母乳喂养者冠心病发生风险降低了9%,脑卒中发生风险降低了8%;与从未哺乳的经产妇女相比,若母乳喂养时间达到或超过两年,母亲自身发生冠心病的风险降低了18%,脑卒中发生风险降低了17%。母乳喂养的时间越长,对母亲心脏健康的保护作用也越强。

母乳喂养还可降低母亲罹患乳腺癌的风险。雌激素是乳腺癌发生、演进的重要刺激因子,孕激素则是一种保护因素。哺乳可通过延长孕激素保护作用的时间,相应缩短雌激素刺激作用的时间,哪怕仅仅哺乳几个月,乳腺癌的患病概率也大大低于从未哺乳的妇女。

母乳喂养能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一项英国的研究发现,通过哺乳期的激素释放,母乳喂养能改善母亲的心情,有效减少产后抑郁;与之相比,在孕期抵触母乳喂养的女性患上产后抑郁的风险是母乳喂养女性的2倍;对于想要采取母乳喂养却无法实现的女性,她们遭受抑郁情绪困扰的概率还要再翻倍。

此外,哺乳还可预防卵巢癌、尿路感染和骨质疏松。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指出,母乳喂养的时间越长,母亲得风湿性关节炎的危险就越小。

最后,关于母乳喂养,有两个问题需要厘清。

第一,我们倡导母乳喂养,并不是要诋毁奶粉。婴幼儿配方奶粉是在确实不能母乳喂养的情况下宝宝能获得的最佳的营养保障。对宝宝来说,母乳最好;如果非要将二者作对比,奶粉永远赢不了母乳。

第二,母乳喂养是食物和喂养方式的结合。真正意义上的母乳喂养不仅是让宝宝吃到母亲的乳汁,更是指喂养方式本身。将母乳吸出来放进奶瓶,孩子吃的当然是母乳,但母乳喂养的优势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曾发表一系列文章提出证据:改善母乳喂养方式可以每年挽救82万名儿童的生命,其中90%是6个月以下的婴儿。

母乳被称为“37℃的爱”,是妈妈给予宝宝的生命呵护。世界卫生组织曾历经7年研究,在世界卫生大会2001年5月第54.2号决议中提出“纯母乳喂养到6个月”。然而,全世界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不到40%,在中国,这个数据则仅有27.8%。因此,鼓励全社会支持母乳喂养,拓宽母乳喂养的内涵,创造一种尊重生命、敬母爱婴的社会氛围,依然需要所有人的努力与坚持。

猜你喜欢

母乳乳汁哺乳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会哺乳的树
乳汁点目需谨慎
母乳到辅食,如何无缝衔接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英国共享母乳引争议
为治乳腺炎用抗生素 妈妈不用停母乳
哺乳仔猪大肠杆菌病的SM2疗法
母乳库研究的现状分析
一起哺乳仔猪猪瘟腹泻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