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珊瑚的“80后”小伙

2021-08-12

新青年 2021年7期
关键词:宝林珊瑚礁海洋大学

深圳位于全球珊瑚礁大三角北缘地带,是我国适于珊瑚生长的重要地区。廖宝林目睹海底珊瑚受到破坏而忧心忡忡。6年前,他来到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专门进行珊瑚生态修复研究。近年来,珊瑚的修复繁育工作取得很大进展。

青春与珊瑚结缘

廖宝林1984年出生于福建,大学就读于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攻读珊瑚礁生物与生态学。

2006年廖宝林大学毕业后,进入广东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负责保护区技术研究与日常监测工作。工作中,他不止一次听老渔民反应,沿海居民经常下海打捞珊瑚,用来当建筑石材,有的甚至用来烧石灰,还有人用炸药炸鱼,导致海底很多珊瑚被炸碎,场面让人不忍直视。

那时人们对珊瑚的保护意識还不强。廖宝林在保护区第一次潜水调查珊瑚,看到的情况,让他感到震惊。在水下,他亲眼看到的珊瑚现状,跟电视上看到的简直是天壤之别,也比他之前听说的更糟糕,这让他忧心不已。廖宝林发现,海底的珊瑚碎骨随处可见,他还发现渔网和海洋垃圾,有些珊瑚被拖网整片拖掉。由于养殖和污染排放,海区的营养盐含量升高,也造成部分珊瑚白化和死亡,加上一些海岸工程,导致海水中的悬浮物和泥沙增多,覆盖到珊瑚虫表面,使其窒息死亡。这些都让珊瑚遭到严重破坏,甚至造成整个海底出现“荒漠化”现象。

看到本该是欣欣向荣、五彩斑斓的珊瑚礁海底,而今却出现“荒漠化”,廖宝林非常心痛与焦虑。如何拯救濒危珊瑚,成了廖宝林的心头病。

2009年,廖宝林所在团队开始在徐闻珊瑚礁保护区培育种植珊瑚。2014年,又开始在深圳培育种植珊瑚。

2015年,廖宝林着手建立珊瑚保育中心,并成立了以“珊瑚和珊瑚礁海洋生物”为对象的珍稀濒危海洋生物救护网络,以及广东省水生野生动物救护基地。他带领团队取得石珊瑚驯养繁殖许可证、石珊瑚采集证,是以集珊瑚采集、救护和繁殖资质于一体的机构。

辞职种珊瑚   

2016年, 廖宝林辞去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来到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珊瑚礁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担任珊瑚保育中心主任和中国珊瑚礁普查负责人。廖宝林说:“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全球珊瑚资源已呈不断衰退趋势,如果不改变现状,可能50年后,人类再也看不到珊瑚林立的美丽景观了。”

珊瑚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它的功能和陆地上的森林相似。陆地上的树木成林后,里面会聚集很多鸟、兽、昆虫等动物。珊瑚会造礁,如同海底建筑师,慢慢堆积成礁石,很多海洋生物就喜欢生活在里面。所以,珊瑚礁是最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

然而,近十几年来,全球变暖、温室气体排放、海洋污染等,导致珊瑚白化、死亡事件频发,局部的人类活动,也导致区域尺度的珊瑚群落退化。廖宝林忧心忡忡地说:“珊瑚保育工作已刻不容缓。”

珊瑚繁殖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大部分珊瑚每年只有一次排卵,珊瑚排放的精子和卵子结合后,会形成胚胎,发育出珊瑚幼虫,这是有性繁殖。刚出生的珊瑚虫很小,不到一毫米,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其结构。珊瑚无性繁殖有点像种树,可以把珊瑚的枝剪断下来,插到其他地方,先育苗,再移植,这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珊瑚繁殖方法。

廖宝林说:“我们把珊瑚固定在一个托盘里,叫做珊瑚杯,然后在海底搭一个类似于苗圃的架子,把珊瑚杯固定在上面,或者固定在礁石上,这是我们培育珊瑚的一种方式,培育好了之后,就移植到海床上。种植的方式也有好多种,如钢钉种植法、胶泥种植法、钻孔种植法等。根据各个海区的海底情况,可能会使用不同的办法。”

珊瑚对环境要求特别苛刻,它们具有趋光性,需要有阳光才能生长,因此,生长区域和海水的能见度有关。石珊瑚还需要生长在贫营养盐的海域,如果海水污染情况比较严重,营养盐含量比较高,就无法生存。而且,石珊瑚要生长在硬质的海底,在沙地上无法生长。由于存在多种条件限制,所以珊瑚的分布有很大局限性。

另外,石珊瑚对水温的要求特别高,廖宝林团队目前记录到的,深圳地区最低温度是14摄氏度。冬季海水温度比较低,对作业很不利,通常在海底待不了十分钟,人就冻的受不了。水下作业的装备也是个难题,水下作业设备都比较特殊,且操作难度非常大,会耗费大量人力、时间和财力。廖宝林说:“我们在陆地上打个孔很容易,在水下就很难。遇到海况不好的时候,还没工作几秒钟,就被水流冲走了,得用半天时间,才能游回来,趁着没有水流的那几秒钟空隙,抓紧打钻。而且,在海底钻孔并不容易,有时用半小时都不一定能拧好一个螺丝。”现在,虽然可以使用机器人来辅助工作,但是机器人也有特殊要求,需要考虑到海浪和浮力等因素影响。另外,有一些区域不是保护区,多少还会受到一些人类活动影响。由于存在非常多的不可控因素,珊瑚种植很困难。因此,廖宝林在每一次进行水下工程作业之前,都要对方案进行严密推敲、设计和讨论。

廖宝林带领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珊瑚团队,潜心研究石珊瑚人工繁殖,开发了一套珊瑚园艺学人工繁殖技术、珊瑚有性繁殖技术,成功培育出石珊瑚子二代亲本40000多株,是农业部珍稀濒危水生动物(石珊瑚)增殖放流苗种供应单位,是国内首家获得石珊瑚供苗的单位,他组织号召社会各界参与珊瑚种植公益活动,创立了“政府引导、企业出资、第三方实施、社会参与”的海洋生态补偿新模式。

做海洋生态事业引领者

廖宝林说: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珊瑚团队,已经做了十余年的珊瑚保护工作,摸索出一些经验,有了一些成功案例,相关技术相对领先。他希望能成为海洋生态事业的引领者,可持续地把这项工作做下去,找到更有效恢复近岸生态环境的手段,让后代能够享受到本来应该属于我们人类的生态环境。

廖宝林作为中国珊瑚礁普查总负责人、广东珊瑚礁普查负责人,已连续5年主持广东珊瑚礁普查公益志愿活动。他们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珊瑚保护联盟,组建了30多支普查队伍,带动全国各地3000多名潜水志愿者,加入珊瑚礁保育行动。他们创建“海洋大学堂”项目,围绕“海洋+教育+旅游”的创新教学模式,打造融合海洋、教育、旅游、生态、文化于一体的科普教育平台,打造出全国海洋特色教育第一品牌。

2018年, 廖宝林推动广西、海南省相关部门重启珊瑚礁普查公益活动,联合深圳市广电公益基金和多家社会公益组织,建立了全国首个珊瑚公益基金:广电公益基金会·珊瑚公益基金,担任珊瑚公益基金管委会主任,带领公益基金获得中国公益节“绿色典范奖”,这是环保类唯一一个金奖。

深圳位于全球珊瑚礁大三角北缘地带,是我国适于珊瑚生长的重要地区。近年来,珊瑚的修复繁育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如今,廖宝林所在团队已在深圳、珠海、湛江、三亚等地,种植珊瑚6万多株,深圳也成为我国一线城市里一个拥有良好珊瑚生态环境的城市。

(编辑·李军)

猜你喜欢

宝林珊瑚礁海洋大学
《力量》
终于等到你!ATOLL(珊瑚礁)ST200流媒体播放机、SDA200流媒体播放/功放一体机
中国海洋大学作品选登
珊瑚礁世界的鱼儿
中国海洋大学 自主招生,让我同时被两所211大学录取
跟踪导练(三)3
Reduced technique for modeling electromagnetic immunity on braid shielding cable bundles∗
“养路铁人”金宝林
식민 상황과 이태준의 고향의식
砗磲采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破坏——以西沙北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