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工作内容的专业性太强,写不出科普文章怎么办?
2021-08-12李娜
李娜
有志于从事科普创作的朋友常有这样的困惑:
我有创作欲望,自己工作的内容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有很高的科普价值。但这些知识太过专业,似乎无法用简短的文字,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读者讲明白。
我想动笔,但是,笔该往哪儿落呢?
“把专业知识转换成科普文章”这个话题太大,值得写若干篇文章来“科普”如何“进行科普”。不过,理论支持虽然是必须的,但具体的撰文技巧可能会对创作产生更为直接的借鉴作用。本欄目将通过在编辑工作中遇到的具体案例,和您探讨如何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科普文章。
问题:我能写“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吗?
回答:选题宜小不宜大。
有位在卫生疾控中心工作的作者,想以校园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为主题进行创作。
我的建议是,这个题目完全可以写本专著——太大了。你写起来困难,读者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感兴趣。在速读时代,任何文字作品要想赢得读者的关注,选题都宜小不宜大,具体内容则应在垂直深度上做出贡献,以求在“大众”中吸引关注自己文章话题的“小众”目标读者。
科普文章不是给“大众”看的。有人关心餐后血糖太高该咋办,有人想看月球车着陆的技术原理,有人好奇除螨仪到底是不是智商税,有人想弄清楚5G时代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的创作满足不了所有人的阅读需求。所以,题目越精确,即小而具体,你的读者越能感知到“哦,我需要,我想看。”
优秀的科普稿件有点像口“深水井”,口子不大但是深度足够——内容不仅是网络上可以找到的概念、病因、检查与治疗方法,而是作者结合工作实际、诊疗经验的知识输出。一篇谁写都一样的模板化文章,是无法得到读者欢迎的。
最后,这位作者以“学校里有孩子得了肺结核,我的娃还能上学吗”为开篇,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向读者解读肺结核的发病原因、校园内传播途径,家校如何联手进行防范等内容,创作了一篇很有价值的原创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