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天试作品中的乡土情怀

2021-08-12黄文祺

源流 2021年6期
关键词:阳江方言乡土

黄文祺

阳江历史文化悠久,文学底蕴厚重。关天试是阳江乡土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除了《梦里家山》《田园问舍》两部散文作品集之外,还有一些作品散见于杂志报纸当中。

他深爱着自己的故乡,思想和情感之根始终深深地扎在乡土里。在作品中,他构筑了一个独特的乡土世界。这里有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淳朴和善的村民百姓、丰富悠久的艺术习俗,弥漫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关天试看来,乡村是他灵魂的栖息地。对于故乡的人和事,他始终满怀深情。

“候鸟虽有秋凉的感觉,然而它们也深情地眷恋着这一方水土,迟迟不愿往南飞去。天空是那么的湛蓝无比,给人一种深邃宁静、遐想无边的意境,让我完全摒弃了闹市的那份虚荣,那份浮躁。”在作品《梦里家山》第六辑中关天试发出这样的感叹,流露出他对故乡山水的深深眷恋之情。

“织篢河古称丹江,发源于龙高山脉和云雾山脉。这里山青水蓝,修竹掩映,佳木葱茏,河涌纵横,水网交错,滩涂水草丰盈。”关天试的家乡就在织篢河的东岸,与织篢圩一衣带水,隔河相望。这里有他许多的记忆和梦想。

关天试从小就与织篢河有了亲密的接触。那时连接织篢河两岸的桥梁还未建造,村民们赶集要靠摆渡往返,而他也经常混在其中伺机渡过。可当船行驶到河中的时候,船夫就会上前向每人收取渡费,身无分文的他就会赶快脱下裤衩跳入河中游到对岸,然后兴奋地到圩中观看江湖郎中舞刀弄枪、口若悬河地耍猴卖假药。他喜欢在织篢河边放牛,喜欢这种舒心的日子。在读小学和初中的时候,他的玩伴并非同龄的小孩,而是已经回乡工作的毕业生。每当有月光的晚上,大家聚在河边,静听河水哗哗,畅聊人生百态。织篢河,多年以来,一直是他魂牵梦萦的牵挂。

“行走在山间小道上,与一座座小桥,与一个个草垛,与一间间土屋进行着深情的对话。”龙高山下是关天试的家乡。

在他的记忆里,大坡垌是一条富庶的山村,勤劳、有责任心的村民,用自己的双手建起一座座青砖绿瓦的农家小院。他犹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那个秋凉的日子,为防止有人将刚灌注水泥的拦河坝捣毁,他和大队书记等一行四人在那里坚守了一个昼夜。当一场大雨使他们浑身湿透的时候,他方知自己小看了淳朴的大坡垌村民,明白何为“尽职尽责”。

“走过一座两条松木搭起的小桥,水是那样的清澈见底,一群番鸭在草丛中悠闲觅食,黑白的羽毛是那样的艳丽。溪边,两个历经几百年风雨,用以榨糖的辘轳歪歪斜斜地躺在那里,述说着它的前世今生。”这是他对龙高山下官仓村的印象,古朴静谧,充满劳动气息。他也经常会回想起以前上山砍柴的日子,村民的热情让他感动不已。他一直都记着村民对他的好。

大山里那些古朴的村落一如既往的井然有序,淳朴的村民时时刻刻守望着田园,在这里繁衍生息。对于关天试来说,龙高山是他的根,是他的灵魂。

从故乡人的身上,关天试看到了我们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那种乐观坚强、无私奉献、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精神。

在《一个老师的生命际遇》一文中,关天试写道:“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到了,每每在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我那敬爱的老师,想起和他相处的日子。”何老师解放前是省城一间名牌大学的学生,毕业后没有依恋省城丰厚的物质生活,而是回来县城工作。毕业不久,年纪轻轻的他便成为县城一所中学的副校长。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他一夜之间被打成了右派,终在“文革”初期被下放到关天试所在的小学接受改造。关天试还清楚地记得,寒冬腊月之时,工作队长命令何老师潜进水库工地上几米深的冰冷水里,捞起那沉重的抽水机笼头。何老师上来后冷得浑身发抖,脚腕也被瓷片割开口子血流不止。当时不但得不到别人半点的关爱和怜悯,反而让一群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谈笑取乐。

然而,在这种情形下,何老师仍然坚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们,教导学生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在不久后的一個凄风冷雨的夜晚,他带着遗憾撒手人寰。光阴历历,几十年过去了,何老师直面人生的勇气和力量,无时无刻不在鞭策着关天试。

《忠伯》一文中这样写道:“父亲嘱我,你每年中秋节还是要去探望一下他们的,往年去惯了,你若不去,他们在盼望着呢。”在关天试还是一个懵懂少年的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连最亲的叔伯都不愿意伸出援手,唯有忠伯才会给他一畚箕番薯充饥。

说到忠伯的职业,用阳江话讲就是:“寡佬去山,黑之一日。”忠伯每天清晨驾驭着黄牛拉着牛车从塘口出发,把沿路到织篢的沙闸拉平。周而复始,每天从事着这种劳动。沿途的村庄,有不少人与他相熟,村民们会调侃他:“忠伯,唱首歌仔醒醒神吧。”忠伯就会扯开大嗓门即兴地唱歌,村民们都被他的歌声逗乐了。关天试通过平实的文字,描写了忠伯逍遥自在的生活,给读者传达一种豁达乐观、轻松自然的生活态度。

关天试在作品创作的时候,描写了独特的阳江风景,随景抒情,也应用了质朴生动的阳江方言,使得他的乡土作品具有鲜明的创作特色。

乡土作品中的方言应用,可以让不同的人产生不一样的美学感受:它能让外乡人产生奇特的美学触动,它能让同乡人产生思念故土的美感。中国的乡土作家在创作时也经常使用方言,凸显地方特色,例如陈忠实在《白鹿原》中使用了“咋瓜咧”“二毬”等关中方言,赵树理在《三里湾》中使用了“大包单”“巧舌头”等晋东南方言。而阳江方言在关天试乡土作品中的娴熟应用,不仅增强他的乡土作品的地域特色与文学表现力,而且体现出一股质朴生动的语言美感。

“你是在吹水鼓、碌大炮吧!肥四眯着一双小眼,诡谲地笑着。”关天试在《肥四》一文中这样描述他的同村老乡肥四。阳江方言“吹水鼓、碌大炮”是指说一些不切实际、开玩笑的话。肥四是个爱说笑话的人,经常讲一些搞笑的事情来逗大家开心,是大家的开心果。关天试用“吹水鼓、碌大炮”这个阳江方言来展现肥四活泼开朗、率真热情的性格。

在《暖年》一文,关天试写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那是家乡传统的所谓‘的鹤神时刻的开始。”阳江方言“的鹤神”意思就是把一年的贫穷灾难通通赶走,以迎接新年好运的到来。在新年到来之际,他用这个阳江方言表达了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茅盾对乡土文学理论曾作出阐释和倡导。他指出,乡土文学作者不应该“只有游历者的眼光”,而是需要进入乡村农民的广阔现实生活,写出他们“与我们共同的对于运命的挣扎”。一个真正的乡土作家,必须对乡村生活有熟悉感和心灵的归宿感,这两点关天试都具备了。

关天试从乡村走出,但故土难忘,初心不变。他爱家乡,想家乡,写家乡,从未停歇,始终深情地守望着那一片精神家园。

猜你喜欢

阳江方言乡土
方严的方言
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
方言
阳江开放大学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
乡土中国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